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93篇
  免费   672篇
  国内免费   295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368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4806篇
内科学   1267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834篇
特种医学   9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203篇
综合类   8655篇
预防医学   1215篇
眼科学   288篇
药学   3277篇
  42篇
中国医学   1021篇
肿瘤学   37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73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590篇
  2015年   742篇
  2014年   1482篇
  2013年   1536篇
  2012年   1898篇
  2011年   1975篇
  2010年   1726篇
  2009年   1513篇
  2008年   1539篇
  2007年   1529篇
  2006年   1231篇
  2005年   1466篇
  2004年   1166篇
  2003年   1175篇
  2002年   944篇
  2001年   720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处理方法对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涉县医院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的9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取石完毕后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将切开的胆总管前壁连续缝合,对照组放置T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至正常生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至正常生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96±27)min比(122±41)min,(32±6)h比(42±7)h,(3.8±0.8)d比(4.5±0.7)d,(5.8±1.2)d比(7.1±0.8)d,(15.6±2.7)d比(31.5±8.7)d,均P<0.01]。两组术后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心理情绪、生理功能、主观症状以及总分评分均随时间增长在6个月、1年逐渐增高,两组各项不同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4/45),对照组为15.6%(7/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管一期缝合术总体疗效优于放置T管引流,且安全性更高;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用于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105-1106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WHOQOL-100量表、GIQLI指数、SAS量表和SDS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2周和4周,观察组的WHOQOL-100量表和GIQLI指数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SAS量表和SDS量表<50分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改善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7月期间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肝胆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并发胆漏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组82例患者中,12例(14.63%)患者术后并发胆漏,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通过多种方法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在短时间内治愈,未出现继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肝胆手术易引发术后胆漏,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为充分减少发病率,要做好预防性处理。针对已经合并胆漏的患者,要采取及时、有效、合理的救治方法,从而不断强化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胆漏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沛  李晓红 《人民军医》2006,49(7):432-433
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深静脉留置管行胸腔积液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22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2例中,男21例,女1例;年龄(22±4)岁。右侧胸腔积液16例,左侧胸腔积液6例,均为中等至大量积液,且处于进展期。所有病例均根据症状、体征,X线胸片、B超、胸腔积液常规检查,以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73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剧烈放射样疼痛,伴大便排不尽感及小便失禁3周。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T12~L1锥体水平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并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病变内有大量异常增生的血管团块,未能切除而关闭切口,转入我院治疗。查体: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右侧腱反射减退,双下肢痛觉过敏,鞍区感觉减退。胸腰椎MR/显示T12-L1锥体水平脊髓圆锥内一类椭圆形,边界尚清,异常信号影,T1W呈稍高信号、T2W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邻近区域可见不规则点、线状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DSA检查见动脉期L1.2锥体水平椎管内造影剂的异常浓集区域,主要由左侧第12肋间动脉供血。手术取原切口进入,剪开硬脊膜,见脊髓背侧团块状迂曲的引流静脉,并在引流静脉腹侧可见棕黄色实质性肿瘤,位于圆锥右侧方的软脊膜下,椭圆形约2cm,与脊髓边界较清晰,血供丰富,手术首先切断来源于脊髓腹侧的供血动脉,然后沿边界小心分离肿瘤,边分离边电凝缩小肿瘤体积,肿瘤与数根马尾神经根粘连,小心剥离保留马尾神经,最后离断肿瘤引流静脉,全切肿瘤。病理报告:肿瘤大体呈花生米粒大小,灰褐色切面,镜下见片状分布小血管,其间夹杂瘤细胞,胞浆泡沫状,核圆,居中,免疫组化S100(+)、Lyso(+)、GFAP(-)、EMA(-)、CD34血管(+),病理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神经根性疼痛明显减轻,二便控制良好,复查胸腰椎MRI示肿瘤消失。  相似文献   
19.
侧脑室联合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性脑室出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性脑实质出血直接穿破所致,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总死亡率达83.3% [1] ,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法不一。2 0 0 1年1月至2 0 0 3年10月我院采取超早期侧脑室引流,术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2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99~2005年对19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采用CT定位,局麻下行颅骨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8~59岁,平均33.4岁。1·2临床表现有一过性昏迷的6例,无昏迷的13例,头痛19例,伴有恶心呕吐的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24小时者3例,24~72小时者9例,3~7天者7例。GCS评分8~15分,其中8~10分6例,10~13分9例,13~15分4例。有颅盖骨骨折15例,中颅窝骨折4例。19例患者术前均经CT检查,血肿量计算公式T=1/2×L(长轴)×S(短轴)×Slice(层面厚度)计算,血肿量在20~30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