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91.
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寄居着复杂的微生物种群,这些微生物种群被称为肠道微生物群,其与宿主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可以防止外源病原体在胃肠道中定植,这种现象被称为“定植抗力”。对肠道微生态的干扰,譬如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改变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宿主免疫功能,并导致定植抗性的丧失,从而使宿主易于被病原体定植。本文对肠道定植抗力的形成机制以及抗生素对定植抗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人们合理使用抗生素、研发抗生素替代疗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92.
食物源乳酸菌发挥有益作用的前提是能在胃肠道定植定植可能和乳酸菌细胞表面性质有关。用大鼠或鸡小肠黏液作为黏附基质,研究了10株乳酸菌的黏附性和细胞表面性质。处死的大鼠或鸡小肠立即用PBST(含0.05%Tween 20,pH7.3)轻洗,刮取黏液,匀浆。两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黏蛋白,冻干。以1mg/ml溶解于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pH9.6),5000g离心15min,分装澄清的上清液。取150μl包被于96孔板微孔。细菌培养过夜(37℃)后离心收集,用PBS洗2次。悬浮于含1% Tween20的PBS(细菌浓度为10^8CFU/ml),  相似文献   
693.
目的探讨不同膀胱冲洗频率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275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所有患者均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膀胱冲洗,A组冲洗频率为每天2次,B组每天1次,C组每周2次,D组不进行冲洗。于置管后3、7、14、21d对4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于置管后21d行中段尿细菌分离和培养,记录菌落数。结果在3、7、14、21d时A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分别为2.99%、10.45%、16.42%和35.82%;B组为0.00%、10.14%、20.29%和33.33%;C组为0.00%、2.86%、10.00%和17.14%;D组为0.00%、10.14%、23.19%和40.58%。治疗后3d4组患者感染率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1d时C组患者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组,而D组患者明显高于其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粪链球菌以及其他病原菌菌落数分别为(9.38±0.87)、(6.33±0.54)、(4.97±0.38)、(2.12±0.24)和(0.92±0.06),明显少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可有效降低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是频繁冲洗并不可取,每周2次膀胱冲洗是较为合适的膀胱冲洗频率。  相似文献   
694.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定植状况,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连续采集住院患儿不同时期直肠拭子进行产ESBLs显色平板筛选试验,同时收集每例患儿临床及试验室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共监测患儿31例,入院第1、4、11天产ESBLs肠杆菌定植率分别为29.0%、70.0%、84.2%,均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住院第4天患儿产ESBLs肠杆菌定植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 产ESBLs肠杆菌在NICU患儿直肠定植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应缩短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产ESBLs肠杆菌在院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95.
目的探究大肠埃希菌定植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大肠埃希菌定植分为试验组(大肠埃希菌定植)32例和对照组(无大肠埃希菌定植)86例;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并对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体温等指标进行分析;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入住ICU及侵入性操作等资料,归纳大肠埃希菌定植对骨科手术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88%(15/32)和68.75%(22/3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类切口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菌率较高的是氨苄西林和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头孢替坦较敏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和合并慢性疾病是大肠埃希菌定植对患者骨科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定植发生时,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96.
目的 研究本院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肠道定植情况以及定植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于本院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点。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菌株的耐药性。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法检测生物膜相关毒力基因。结果 435例粪便标本共分离到92株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率为21.1%。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6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32株。定植菌的生物膜阳性率92.4%,CRKP生物膜形成能力要显著高于CSKP(P<0.05)。定植菌对生物膜相关毒力基因的携带率高,luxS、wzm、wbbm和wzc的检出率分别为97.8%、82.6%、65.2%和65.2%。结论 肠道定植菌以CRKP为主,耐药率高,生物膜阳性率高且生物膜形成能力高于CSKP。  相似文献   
697.
张牧霞  王娜  张瑶 《临床荟萃》2010,25(1):89-91
黏蛋白(mucin,MUC),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200000的糖蛋白。在正常人体内主要以膜结合型(跨膜型)和分泌型两种形式存在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乳腺等多种上皮组织。黏蛋白的分子巨大、结构复杂、形态似毛刷状,由多肽核心构成黏蛋白骨架,数百条直链或支链寡糖通过N-乙酰半乳糖甘与多肽链上的丝氨酸、苏氨酸羟基以O-糖苷键的方式连接。  相似文献   
698.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植于宿主胃黏膜上皮细胞层的微需氧、螺旋状革兰阴性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持续数十年,可致胃肠道疾病,甚至引发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定义为Ⅰ类致癌因子,其感染率非常高,我国部分地区感染率甚至超过80%,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因素较多,但传播和定植是关键。文章就幽门螺杆菌在传播和定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9.
目的 评价咳痰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生长了铜绿假单胞菌的咳痰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数量,是否存在白细胞吞噬或伴行G-杆菌现象,同时了解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最终以依据药敏用药的疗效判断铜绿假单胞菌是病原菌还是定植菌.结果 共分离123株铜绿假单胞菌.病原菌53株(43%,53,123),共同特征为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痰涂片镜检示合格标本,且见WBC吞噬或伴行大量G-杆菌现象.定植菌70例(57%,70/T23):其中病原菌导向错误报告21例(17%,21/123),患者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无效,真正的病原菌为镜检所见WBC吞噬或伴行的其它病原体;临床不认可的报告30例(24.4%,30/123),患者为感染基本治愈后的复查,所生长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认为是污染或是其它原因所致;难以确定的报告19例(15.6%,19/123),痰涂片证实标本合格.G-杆菌极少或未见,生长少量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痰中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仅43%为病原菌.在合格标本中,93株铜绿假单胞菌有21株为病原菌导向错误报告,19株为难以确定的报告.  相似文献   
700.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类型创面病原菌定植和感染的差异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观察比较某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住院患者不同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特征。结果 从两种类型创面采集分泌物494例次,分离出病原菌368株,其中多重耐药菌258株,占检出总菌数的70.11%。难愈性创面分泌物中病原菌检出率为85.23%,其中多重耐药菌比例为75.85%,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非难愈性创面分泌物中病原菌检出率为51.56%,多重耐药菌比例为55.34%,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史和本次住院超过2周是难愈性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难愈性创面分泌物病原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比例均高于非难愈性创面,必须加强难愈性创面消毒等防控措施,降低病原菌定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