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070篇
  免费   21276篇
  国内免费   10122篇
耳鼻咽喉   2843篇
儿科学   4090篇
妇产科学   2953篇
基础医学   14342篇
口腔科学   3266篇
临床医学   67830篇
内科学   26474篇
皮肤病学   2962篇
神经病学   10224篇
特种医学   113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2篇
外科学   22882篇
综合类   119206篇
预防医学   57936篇
眼科学   4115篇
药学   56414篇
  1351篇
中国医学   50121篇
肿瘤学   9758篇
  2024年   3052篇
  2023年   10887篇
  2022年   13178篇
  2021年   13280篇
  2020年   11726篇
  2019年   10452篇
  2018年   5143篇
  2017年   9256篇
  2016年   10334篇
  2015年   13008篇
  2014年   23443篇
  2013年   23216篇
  2012年   30113篇
  2011年   30882篇
  2010年   26793篇
  2009年   25274篇
  2008年   35131篇
  2007年   24522篇
  2006年   25408篇
  2005年   27680篇
  2004年   17560篇
  2003年   16644篇
  2002年   13980篇
  2001年   10239篇
  2000年   7360篇
  1999年   5407篇
  1998年   4325篇
  1997年   3770篇
  1996年   3676篇
  1995年   3141篇
  1994年   2731篇
  1993年   1482篇
  1992年   1242篇
  1991年   1232篇
  1990年   827篇
  1989年   889篇
  1988年   314篇
  1987年   282篇
  1986年   205篇
  1985年   157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0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中药复方是由2味或2味以上中药遵循中医理论组合而成的方剂。多味中药在合适的剂量配比之下,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中医的整体调节治疗。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复方的成分、药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同时,多种数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方法的发展虽促进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研究,但还需进一步建立适合中药复方配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以阐明中药复方及其成分/组分配伍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新的现代中药复方,这也是目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2.
173.
综述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之核心在于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毒为标,病久则伤及脾肾,由实转虚。中医内治法主要以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或单方验方为主,外治法以中药洗浴、中药灌肠、肛门给药、针灸为主。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应继续完善对中医药作用机制的认识,制订统一的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标准,针对效果显著的名方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恩替卡韦抗病毒和传统内科治疗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TBIL(157.53±107.45)μmol/L、ALT(69.52±34.63)U/L、PTA(47.27±14.25)%均优于对照组的(229.32±110.39)μmol/L、(130.25±31.15)U/L、(35.14±1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相比传统的治疗模式,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5.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常见的难治性精神疾病,经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仅有40%~60%患者获得缓解,患者残留各种症状和功能障碍。心理治疗是OC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维持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以家庭为基础的心理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就对OCD采用基于家庭的心理治疗的必要性和进展进行综述,研究显示患者家属的精神心理状态和家庭顺应性等因素与OCD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而家庭成员高度参与,针对家庭因素干预的基于家庭的心理治疗策略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家庭功能。文章为强迫障碍的临床优化治疗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6.
医院在创建研究型医院中坚持以科学理念引领、人才建设先行、技术创新带动、资源共享融合等为抓手,全面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探讨中心医院在建设研究型医院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中心医院开展建设研究型医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7.
目的建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U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结合Q-TOF-MS法及IT-TOF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水(含体积分数0.2%甲酸)-乙腈(含体积分数2%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150 mm×2.1 mm,1.8μm)色谱柱,同时采用LC-Q-TOF-MS法提供的化合物准确相对分子质量和LC-Q-TOF-MS法分析获得的化合物多级质谱信息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进行成分分析。建立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UPLC指纹图谱集与共有模式,并以夹角余弦与相关系数对21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样品进行相似度评级。结果鉴定酚酸类化合物23个;21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60,确立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中的23个特征吸收峰。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8.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复方谷氨酰胺在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1青海红十字医院接收治疗的108例S A 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给予观察组患者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肝肾功能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 pha,TN F-α)、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1B(interleukin 1B,IL-1B)、IL-8、IL-6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Scr均高于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ALT、BUN、TBIL、AST和Scr较对照组患者较低,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IL-1B、IL-8、IL-6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下降,IL-10升高,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IL-1B、IL-8、IL-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复方谷氨酰胺能够显著改善SAP患者的全身炎症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9.
18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诊治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gG、IgA、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0%(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机体免疫,降低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