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5篇 |
免费 | 83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220篇 |
内科学 | 87篇 |
神经病学 | 253篇 |
特种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78篇 |
综合类 | 385篇 |
预防医学 | 52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49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30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钛夹处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创面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术后钛夹夹闭创面,对防止并发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对62例直径≤15mm的食管、胃肠隆起性病变行EMR治疗,共切除69处病变,术后创面均应用钛夹处理,评价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术后6周复查内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62例69处病变均完整切除,无残留病变,1~3枚钛夹夹闭创面,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6周后复查内镜,创面均达到愈合标准,65处病变的钛夹脱落,均无溃疡、复发及狭窄。结论EMR术后钛夹夹闭创面操作简单,安全,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2.
33.
34.
目的 为云南地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手术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提供真实数据支撑。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aSAH手术患者,记录他们的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动脉瘤的位置。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ADL量表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后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能力。结果 34例(40.0%)行开颅夹闭,51例(60.0%)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经过中位数66.23个月(IOR为12.03个月)的随访,84.7%的患者mRS评分较低,78.8%的患者能独立生活。入院时患者的WFNS分级,分别与随访时mRS评分(95% CI=1.48-19.09,P=0.011)和ADL评分(95% CI=2.55-28.77,P<0.001)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95% CI=1.02-1.23,P=0.017;95% CI=1.00-1.15,P=0.038)和入院时高WFNS分级(95%CI=2.19-141.48,P=0.007;95% CI=2.84-82.61,P=0.002)是随访时mRS评分和ADL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两种手术方式的长期结果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住院费用血管内栓塞组明显高于开颅夹闭组(P<0.001)。结论 在云南地区的这组患者中,老龄和入院时高WFNS分级都容易导致临床结局不良;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在长期治疗效果方面没有优劣;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高WFNS分级的患者更适合开颅夹闭。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引流管的夹闭最佳时间.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15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术后不进行引流管夹闭,B组与C组分别选择夹闭2小时与4小时后开放引流管,对比各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并发症、出院时的膝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情况.结果:B组与C组术后24小时引流量、Hb与Hct下降水平相比于A组均明显更低(P<0.05);C组术后24小时引流量、Hb与Hct下降水平相比于B组均明显更低(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在出院时的膝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的组间对比上均未见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选择2小时夹闭引流管的整体效果最佳,能起到有效降低术后引流量,及时止血,同时减少并发症以及保持术后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6.
祝斐刘建武陈志华宋书欣朱健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60(2):77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72例(A组),采用开颅夹闭治疗26例(B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2组的预后,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2组动脉瘤闭塞情况,观察2组术后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组预后良好66例(91.7%)、动脉瘤完全闭塞65例(90.3%)、术后发生缺血并发症10例(13.9%),B组分别为23例(88.5%)、25例(96.2%)、5例(19.2%),2组预后良好率、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术后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大小是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χ~2=5.624,P=0.018)。结论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动脉瘤大小是其预后影响因素。术前充分评估及个性化治疗对于提高预后良好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55-59+64
目的 探讨一种既能减少THA术后失血,又不影响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引流方式。方法 将2017年8月~2019年5月在我科首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实验组:切口引流管夹闭2 h(A组)、4 h(B组)和6 h(C组)后开放,对照组(D组)持续负压引流。记录各组术后0~8 h、9~12 h、13~18 h、19~24 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与术后24 h血红蛋白含量(Hb)差值;各组异体血输血例数;换药次数;术后第1、3天的VAS评分;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日、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实验组术后前8 h切口流量、术前与术后24 h的Hb差值、异体血输血人数及部分切口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9~12 h、13~18 h、19~24 h四组切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VAS评分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引流管夹闭能有效减少THA术后失血,减轻患者疼痛、且不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快速康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术后夹闭4 h效果优于2 h、6 h。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究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aSAH)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p-aSA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9例.A组采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B组采用常规颅内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动脉瘤腔填塞程度、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