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1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224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87篇
口腔科学   133篇
临床医学   1146篇
内科学   92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25篇
综合类   2272篇
预防医学   461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1040篇
  14篇
中国医学   1042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8 毫秒
911.
目的 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与logrank检验处理无删失生存数据的统计性能.方法 采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应用SAS9.1.3软件编程,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Ⅰ型错误率和检验效能.结果 小样本情形(n≤50)下,Wilcoxon秩和检验的Ⅰ型错误率较logrank检验更接近检验水准0.05,而检验效能与logrank检验相差不大,后者检验效能的提高是以扩大Ⅰ型错误率为代价的.结论 对于无删失生存数据的比较,尤其是小样本情形(n≤50)下,建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相似文献   
912.
程鹏 《中国临床研究》2014,(10):1216-12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对肝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及30例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择健康体检患者30例。分别检测血清MMP-3、TIMP-1水平并计算TIMP-1/MMP-3比值。结果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患者血清MMP-3水平分别为(20.32±3.1)、(22.73±5.2)ng/ml,均高于健康组的(17.45±2.3)ng/ml(P均〈0.05);血清TIMP-1水平分别为(1.72±0.4)、(2.24±0.3)ng/ml,均高于健康组的(1.49±0.3)ng/ml(P均〈0.05)。失代偿期组患者血清MMP-3、TIMP-1水平均比代偿期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代偿期组患者的TIMP-1/MMP-3比值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88 vs0.086,P〉0.05);失代偿期组比健康组和代偿期组比值增高(0.103 vs 0.088,0.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MMP-3和TIMP-1水平及TIMP-1/MMP-3比值在一定程度上与肝硬化进程相关,可作为肝硬化的一种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13.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最为关键的治疗。许多病人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情稳定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两种: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以核苷类似物为基础的治疗。在此,我们就这两类治疗方法,来看看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标准。1。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标准普通干扰素,每周3次或隔日1次进行皮下注射,一般疗程为6个月。如果治疗后化验结果显示治疗有效,亦可延长疗程至1年或更长。可  相似文献   
914.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到:"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说,政治家以和治国。同理,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意思是说,若人体的阴阳调和,就身体健康,反之,就会生病。自古以来,中医认  相似文献   
915.
目的:探讨贲门失驰缓症患者行内镜下经口食管环形肌切开术(POEM)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大坪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贲门失驰缓症患者10例,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评估及饮食护理;治疗中做好术中配合及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测、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3d进食流质饮食,有1例气胸并发症患者,其余9例患者无吞咽梗阻;所有患者均治疗有效;术后随访1~12个月,无1例吞咽困难。结论POEM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新型治疗方法,而有效的护理方法及密切的人员配合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16.
在紧急情况下对重症肝病患者进行血型不合肝移植己成为挽救生命的一种方法。但受体内作为天然抗体的A/B凝集素,可引发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导致移植物失功。所以,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血液净化以降低IgM和IgG滴度是移植物成功的关键。中国武警总医院于2012年11月开展血型不合幼儿亲体肝移植1例,对血型抗体滴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实施了针对性血液净化,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17.
目的 探讨可回收食管支架在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3月,对2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内镜直视下置入可回收支架并比较支架置入前、支架取出后3个月患者症状评分、食管最大宽度(MWE)、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结果 ①症状评分(8.12±1.88)VS(1.67±0.51),P <0.01。②食管最大宽度为(3.35±0.23)VS(1.78±0.34),P <0.05。③LESP为(41.36±8.24)VS(11.86±2.76),P <0.01。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57.6%(15/26),支架脱落及移位15.4%(4/26),烧心等3.8%(1/26)。⑤随访3、6、12、24个月仅有0、0、1(3.8%)、2(7.6%)例患者复发。 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少,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18.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指由于患者排便时盆底部肌肉反射性弛缓功能失常,导致耻骨直肠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等反常收缩,以粪便不能顺畅排出体外为基本特征,是由于支配盆底肌肉的神经反射异常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排便时盆底肌不松弛甚至反常收缩,从而阻塞盆底出口,引起排便困难,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919.
目的初步探讨ST段无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失同步化特点,确立其失同步化指标。方法用3V探头分别采集15例正常成人(正常组)及15个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的左室心尖四腔图,应用三平面成像技术同时显示心尖二腔图及心尖长轴图,测量每个对象左室12节段(6个基底段和6个中间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及各项同步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心梗组患者的收缩期达峰时间较正常组有不同程度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室隔/侧壁延迟:正常组以室隔延迟为主,延迟时间最长为38 ms;心梗组以侧壁延迟为主,延迟时间最长117 ms。3心梗组与正常组比较:△TS-12(101.9±52.9 vs.67.3±30.2,P﹤0.05),标准差(34.1±18.5 vs.22.3±11,P﹤0.05);△TS-4(62.5±36.1 vs.35.8±24.4,P﹤0.05);△TS-6(67.2±37.1 vs.43.1±26.1,P﹤0.05)。结论三平面组织成像技术方法简便,能定量反映左室壁收缩活动的延迟情况;△TS-12及标准差、△TS-6、△TS-4这四项指标可用于评价ST段无抬高心梗患者的左室失同步化情况。  相似文献   
920.
目的 观察并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感染的因素,有助于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法 收集医院2006年6月-2011年8月人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感染患者110例,分析感染相关因素的特点.结果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感染患者以院内感染为主,占69.1%,34例为院外感染,占30.9%,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主要为腹膜腔、肺部、胆道,分别占30.0%、25.5%、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37株病原菌,91例为单种病原菌感染,19例为≥2种的病原菌混合感染,革兰阴性菌62株占45.3%,革兰阳性菌68株占49.6%,真菌7株占5.1%;110例感染患者,存活98例(90.1%)作为存活组,死亡12例(10.9%)作为死亡组;女性、高龄(≥60岁)以及感染菌种数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感染患者的死亡率较高(P<0.05).结论 抗菌治疗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感染患者转归呈正相关关系,≥2种感染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感染患者转归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