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4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31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378篇 |
内科学 | 266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14篇 |
特种医学 | 13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68篇 |
综合类 | 950篇 |
预防医学 | 250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287篇 |
中国医学 | 308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66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71篇 |
2005年 | 223篇 |
2004年 | 140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09篇 |
1999年 | 120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136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最适线栓头端直径,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检查缺血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兔龄5~6个月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3只,手术组24只。根据线栓头端直径不同再将手术组随机分为0.250.29(A组)、0.300.34(B组)、0.350.39(C组)及0.400.45mm组(D组),每组6只兔。所有兔在手术后30min、3及6h行脑PET检查,6h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查结束后,解剖观察并取脑组织做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①有1/3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②手术组24只兔中,有15只模型成功,线栓进入大脑中动脉,A、B、C及D组插线成功的比例分别为3/6、5/6、5/6及2/6,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缺血30min,15只成功模型的PET结果即显示双侧基底核、颞叶、顶叶皮质葡萄糖代谢率的比值(右侧/左侧)下降,且随缺血时间延长下降越明显;假手术组无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A、B、C、D组比值下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P<0.05)。④A组6h神经功能评分<2级,TTC染色未发现明显异常;B、C及D组6h神经功能评分≥2级,TTC染色可见明显的梗死病灶。结论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模型最佳线栓头径为0.30~0.40mm。PET检查对早期血流量减少很敏感,可作为研究脑缺血的有效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82.
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Sprague-Dawley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手术结扎左冠脉前降支法,制备50只大鼠AMI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0.9%NaCl,2 mL/(kg·d)]、福辛普利治疗对照组[3.0mg/(kg·d)]、卡维地洛3治疗组[1.5、3.0、6.0mg/(kg·d)],连续给药4周;另设正常组和假结扎组.进行体重、心率、超声心动图和血浆生化等指标检测.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的心率明显降低(P<0.01);超声心动图示EF和FS、IVSd、IVSs均明显增加(P<0.01),LVIDd和LVIDs显著降低(P<0.05);离体心功能示CF、LVSP、LVDP和±dp/dtmax 均增加,LVEDP则明显减小(P<0.01);血清中MDA明显降低,而NO、SOD、GSH-PX均增高(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很好地改善AMI后大鼠的心功能,抑制心室的重枸作用. 相似文献
83.
本院自 1997- 0 1以来用刺五加注射液加低分子肝素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7- 0 1~ 1999- 12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生早期心绞痛者 76 (男 6 0 ,女 16 )例 ,年龄 6 2 .6岁 ,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8例。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醇脂 2 0 m g,每日 2次 ,阿司匹林 75 mg/ d,倍他乐克 12 .5~ 2 5 m g,每日 2次 ,常规予以硝酸酯类及极化液静脉滴注治疗 ,15 d为一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 相似文献
84.
患者男性,62岁,汉族。因乏力、纳差、尿黄10天于2003年4月19日入院。患者2003年4月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尿黄伴恶心、呕吐,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皮肤、眼黄。4月12日查肝功能异常,HBsAg阳性,对症治疗5天,黄疸、消化道症状逐渐加重,睡眠白昼颠倒,轻度行为失常,皮肤静脉穿刺处出现淤斑。4月18日转入我院。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0年,无输血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 相似文献
85.
86.
87.
目的 评价奥扎格雷钠与川芎嗪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 mg静滴,1次/d,14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NIHSS及NDS评分,检测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进行CT检查.结果 经治疗14 d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NIHSS评分、N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用药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头颅CT检查显示治疗组梗死灶体积缩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品对急性右冠状动脉梗塞急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128例冠脉造影显示急性右冠脉闭塞致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分为阿托品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阿托品组冠脉开通前给予小剂量阿托品0.5 m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给予阿托品干预,观察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阿托品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27例,其中快速心律失常16例,缓慢心律失常11例,术后低血压13例,对照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47例,其中快速心律失常15例,缓慢心律失常32例,术后低血压24例,两组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低血压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右冠脉心梗患者,急诊开通冠脉前,给予小剂量阿托品可以减少再灌注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9.
右室梗塞常规12导联心电图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30例单纯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塞(MI)与31例合并右室梗塞(RVI)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作对比分析,后者主要改变为:(1)ST 段抬高Ⅲ大于Ⅱ导联(ST_(Ⅲ/Ⅱ)>1),(2)ST_V_2下移/ST_(aVF)抬高的比值≤50%,(3)aVL 及/或 V_2、V_3出现动态镜像梗塞图形(简称镜像),(4)梗塞性电轴左偏超过—30°,(5)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带或/及右束支传导阻滞。以上标准综合诊断 RVI 的敏感性为96.77%,而任一项改变的诊断特异性均≥90%,其中 ST_(Ⅲ/Ⅱ)>1和 aVL出现镜像的敏感性分别为90%和87.10%。认为常规12导联亦是诊断 RVI 的可靠方法之一,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右室梗塞的诊断有较多的研究,为探讨右胸导联对右室梗塞的特异性,本文对100例非梗塞性心脏病患者V_(4R)—V_(6R)导联的ST及QRS 波改变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1.冠心病ST 段下降组共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5.5±7.8岁。参照1980年第一届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专业组建议的诊断标准:无心肌梗塞病史,常规心电图无异常Q 波发现,但V_4—V_6 ST 段水平下降≥0.05m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