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45篇
  免费   959篇
  国内免费   416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354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3849篇
内科学   1884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290篇
特种医学   17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744篇
综合类   6061篇
预防医学   2052篇
眼科学   127篇
药学   2017篇
  44篇
中国医学   419篇
肿瘤学   131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84篇
  2022年   615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579篇
  2019年   555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557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1113篇
  2013年   1223篇
  2012年   1595篇
  2011年   1710篇
  2010年   1494篇
  2009年   1627篇
  2008年   1522篇
  2007年   1413篇
  2006年   1364篇
  2005年   1213篇
  2004年   961篇
  2003年   772篇
  2002年   630篇
  2001年   572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配合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主要见于40~60岁中老年人,其发病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1].颅内动脉瘤主要发生在大脑动脉环(WILLS动脉环)的前部及邻近的动脉主干上,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其出血常致患者残疾或死亡[2].目前治疗动脉瘤的最有效方法是动脉瘤夹闭术,该手术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本院自2003-01~2006-01共实施21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2.
患者男,55岁,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3年,体检发现腹膜后占位病变1个月人院。1个月前,外院B超检查疑胰腺体尾交界部囊性包块,CT诊断胰腺体尾交界部占化病变,考虑来源于胰腺。  相似文献   
83.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未破裂动脉瘤的关注较早,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直到ISUIA(International Study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vestigators)1998年I期及2003年Ⅱ期研究结果的公布,给神经外科界带来不小的震动。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自然史及治疗方案的确定至今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84.
颅内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手术治疗的颅内假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中创伤性9例,感染性7例。结果出院时临床状况优良11例,轻残3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创伤性,术后发生脑梗死)。对12例行3个月。5年门诊随访,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颅内假性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特殊且较复杂的类型,其诊断和处理策略与一般动脉瘤不同。提高对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认识,以及有效应用神经外科技术,可以降低假性动脉瘤的手术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5.
郑雷  史浩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1):1293-1293
患者男,16岁。3年前不慎伤及头部,当时尢昏迷及皮肤裂伤,肿痛消失后伤处可触及肿块。1年前肿块开始增大,伴明显疼痛、发热等不适。体检:顶部偏后侧有一约7cm×5cm大小的外突肿物,质韧,压痛;颅神经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6.
患者 男,23岁,“因头痛、头昏伴视物模糊、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2月余”由外院转入。外院MRI诊断“右侧大脑脚占位”。查体:一般情况好,眼底视乳头不清,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Ⅳ^+。MR示中脑和桥脑的右侧有一个直径4.0cm混杂信号占位。DSA显示右侧大脑后动脉第二段(P2段)巨大动脉瘤。入院完成检查后在插管全麻下行右侧颞下开颅,术中将小脑幕游离缘切开,见动脉瘤巨大,瘤颈由第二段起始部一直延伸到中脑顶盖前方,瘤体大部分被小脑幕掩盖,载瘤动脉已变成动脉瘤颈的一部分,动脉瘤颈宽度超过2.0cm,无法夹闭,亦无法切除动脉瘤后行载瘤动脉重建或用多个Sugita窗式直角型动脉瘤夹夹闭瘤颈,决定行动脉瘤孤立术。分别于P2段起始部、后交通动脉远端、P3段起始端阻断大脑后动脉,切开瘤体,瘤壁厚,含大量机化血栓,瘤腔并不大,取出可以取出的血栓,使瘤体缩小,但部分瘤体与脑干粘连紧密无法完全分离、切除。  相似文献   
87.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直径大于25 mm的动脉瘤,治疗仍十分困难,我们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2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病人,并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注意点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总结3D-CTA检查的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其中14例初次3D-CTA显示动脉瘤不清或发现颅内非动脉瘤样血管异常者,对其进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初次3D-CTA检查正确诊断脑动脉瘤92例,其中16例为多发脑动脉瘤,共检出115个。余14例因诊断不明确进而实施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确诊动脉瘤合并烟雾病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致动脉瘤显示不清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此5例与3D-CTA所见一致);在3D-CTA扫查范围外发现脑动脉瘤2例。对上述阳性诊断的99例进行手术,并得到证实。另7例在3D-CTA和DSA检查未发现引起SAH的原因病灶,给予保守治疗。结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3D-CTA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在判断动脉瘤与颅骨位置关系、操作的便捷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明显优于DSA。在应用3D-CTA对脑动脉瘤进行诊断时,有必要根据患者和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方能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89.
我科自1998年1月~2005年7月.治疗前循环动脉瘤42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0.
动脉瘤模型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动脉瘤模型行腔内微弹簧圈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用以判断疗效。方法 运用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建立犬颈总动脉(CCA)动脉瘤模型22个,其中侧壁型12个,分叉部4个,末端型6个。术后7~14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及经微导管动脉瘤内测压,然后以微弹簧圈紧密填塞动脉瘤腔,栓塞后重复进行上述检查,比较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所建模型均获成功。实验证实,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前后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验所建动物模型是研究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理想方法;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后,能减低、改变或消除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异常血流动力学状态,终止动脉瘤行为,防止动脉瘤扩大和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