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3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226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29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1537篇
内科学   774篇
皮肤病学   474篇
神经病学   1301篇
特种医学   5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54篇
综合类   3465篇
预防医学   471篇
眼科学   115篇
药学   1455篇
  15篇
中国医学   1415篇
肿瘤学   18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802篇
  2011年   828篇
  2010年   797篇
  2009年   758篇
  2008年   956篇
  2007年   793篇
  2006年   699篇
  2005年   744篇
  2004年   587篇
  2003年   544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近年来经CT证实的基底节脑出血,且双瞳孔未散大的患者,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岛叶切开显微镜下清除基底节脑出血.结果 本组中1例死亡,占4.8%;再出血4例,占19.0%;经随访6个月,用日常生活能力( ADL)分级法进行评价,恢复良好率(ADL Ⅰ~Ⅲ级)达90.5%.结论 小骨窗经侧裂入路岛叶切开术具有创伤小、易清除血肿、止血彻底、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基底节区脑出血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近5年来,医学界对VBI性眩晕的研究日趋深入,特别是在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有关中医对此的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3.
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丁咯地尔,对照组用盐酸倍他司丁,观察一疗程,结果证明盐酸丁咯地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4.
血府逐瘀口服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佳林  韩涛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46-647
血府逐瘀口服液是依据 1989年《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 1册 72页收载的血府逐瘀丸进行剂型改革 ,研制而成的液体复方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妇女慢性盆腔炎、经闭、心腹刺痛胀闷等 ,有很好的疗效。近年来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应用范围也有所拓宽。现将口服液 (简称 ,下同 )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 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口服液合全天麻胶囊观察 4 1例眩晕患者 ,并与全天麻胶囊组 (30例 )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前者临床显效率为 82 .93% ,有效率为 92 .6 8% ;后者分别为 5 0 .0 0 %…  相似文献   
55.
姜蓉 《海南医学》2006,17(9):153-153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以椎-基底动脉硬化、颈椎退行性变以及血粘度增高等为病理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与头位及体位变化有关的眩晕.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本病54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宋立珍 《山东医药》2003,43(7):20-20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病 ,多发病。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科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VBI168例 ,并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68例 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84例 ,其中治疗组男 3 6例 ,女 48例 ,年龄 42~ 75岁 ,平均5 3 .8岁。对照组男 40例 ,女 44例 ,年龄 41~ 73岁 ,平均 5 3 .6岁。临床主要表现及特点 :15 3例起病多突然且很快达高峰 ,占 91.7%。眩晕 12 6例 (占 75 .3 6% ) ,眩晕的性质为旋转性 ,浮动感 ,猝倒 ,多因头位、体位改变而诱发。头痛 10 2例 ,主要以枕部跳痛…  相似文献   
5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突然剧烈的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我院近5年来,应用654-2和氟桂嗪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4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正常脑血管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多种缝隙连接蛋白在大白兔基底动脉的表达。结果:(1)RT—PCR发现大白兔基底动脉血管组织中至少存在Xx45、Cx43、Cx40和Cx37四种缝隙连接蛋白mRNA表达;(2)免疫组化证实Cx45和Cx43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间末见Cx45和Cx43的染色。结论:大白兔基底动脉血管组织存在丰富的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与体内其它弹力血管相比,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模式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MRI结合经颅多普勒(TCD)测定单位时间通过左右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量.方法用MRI检查52例非脑血管病的老年患者,并对双侧椎动脉(V5近端)及基底动脉中段MRI T1、T2像的血管影进行放大,测量其平均直径作为动脉的内径.用TCD测定其收缩期血流速度(Vs),再由公式单位时间血流量(F)=60SVs/2,计算出各条动脉的F.结果左侧椎动脉F为(122.11±40.50)ml/min,右椎动脉为(88.82±42.58)ml/min;两者的总量为(210.90±57.87)ml/min,基底动脉的F为(123.05±52.84)ml/min.结论用MRI结合TCD测量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是一种比较准确而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占75%,男:女=3:1。儿童外侧裂IAC男性发病率约是女性的7倍。常慢性起病。常见发生部位依次是:中颅窝(外侧裂)、大脑半球凸面、后颅窝中线、四叠体池,其余部位如鞍上、鞍内、桥小脑角,大脑纵裂、脑室内或斜坡等均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