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4篇
内科学   15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654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414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8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采用右侧卧位并改变采集角度显像对成年女性SPECT MPI中左心室前壁衰减伪影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99Tcm-MIBI MPI的成年女性49例[年龄(61.5±8.4)岁,属冠心病低发人群].运动负荷显像时患者左心室前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稀疏或缺损,随机(抽签法)对患者先后行常规仰卧位和改变采集角度的右侧卧位静息显像.重建2种显像体位的心肌断层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显像体位间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差异.观察不同体位显像时左心室前壁放射性稀疏和填充的图像差异.结果 左心室前壁、下后壁、心尖部及侧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右侧卧位显像时明显高于仰卧位显像,分别为(71.30±3.53)%和(66.50±3.85)%,(70.06±4.45)%和(65.44±4.16)%,(77.90±3.00)%和(75.81±4.08)%,(79.30±2.26)%和(72.60±3.87)%(t=6.731、5.286、3.555和10.885,均P<0.01),间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低于仰卧位显像[(66.60±3.98)%和(70.06±4.51)%,t=-4.625,P<0.01].左心室前壁中段和前壁心尖部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右侧卧位显像时明显高于仰卧位显像[中段:(76.40±3.80)%和(68.60±4.76)%,心尖部:(77.10±3.24)%和(69.00±3.54)%;t=9.916和8.870,均P<0.01],前壁基底部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2种显像体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94±6.06)%和(58.50±4.98)%,t=-1.493,P>0.05].目测49例受检者常规仰卧位显像时,左心室前壁均有不同程度的稀疏或缺损,其中出现前壁中段和前壁心尖部局限性稀疏缺损的受检者分别为46.9% (23/49)和32.7% (16/49);采用右侧卧位同时改变采集角度显像时,左心室前壁的稀疏缺损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填充,其中出现明显填充和完全填充的受检者分别为24.5%(12/49)和65.3% (32/49).结论 仰卧位显像时成年女性左心室前壁的衰减伪影主要表现为前壁中段或前壁心尖部?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不同清甲剂量131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患者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已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颈部淋巴清扫术,且术后采用131I清甲治疗的54例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31I清甲剂量大小分为小剂量治疗组(1.11GBq, 21例)和大剂量治疗组(3.70GBq, 33例),比较两组间清甲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变化差异。结果 治疗后6个月左右,两组间治疗后反应完全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36);清甲治疗后5~7天与治疗前比较,免疫功能均有降低(P<0.001),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的免疫功能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6个月左右,两组间免疫细胞百分比值(Treg细胞除外)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对于中低风险DTC患者而言,大剂量和小剂量清甲治疗后反应完全率接近,而小剂量治疗组在短期内对免...  相似文献   
123.
范毅  卢虹冰  郝重阳 《医学争鸣》2007,28(10):947-949
目的:比较研究扇形几何模式下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中三种典型重建算法的衰减补偿性能.方法:描述并分析扇行投影方式下FBP, OS-EM和Novikov逆变换三种算法的重建公式,对Shepp-Logan模型进行重建,并对重建时间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基于Novikov逆变换的定量解析重建算法得到的图像质量与OSEM迭代算法近似,而重建时间大大缩短.结论:定量解析重建算法可快速有效补偿非均匀衰减因素影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4.
王娜  阚英  王巍  杨吉刚 《新医学》2022,53(8):561-564
目的 探讨基于x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儿童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疑似骨转移瘤的152例患儿行全身骨显像、xSPECT/CT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比较和分析其xSPECT/CT和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以及核医学医师对2种方法的诊断信心,评估x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儿童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x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儿童骨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91.5%、92.8%;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儿童骨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85.1%、85.5%。x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提高核医学医师诊断信心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分vs.3(2~4)分,P <0.05]。结论 x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有效提高对儿童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有助于早期明确患儿骨转移情况,从而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改良直接注射法在SPECT显像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SPECT显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用传统直接注射法和改良直接注射法注射99mTc-标记化合物。测量医护人员完成操作时间和注射器内放射性残留量。结果:传统直接注射法残留放射性活度明显高于改良直接注射法(P<0.01),而两者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直接注射法能显著减少注射器内放射性显像剂残留,保证SPECT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对比SPECT,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8例临床怀疑冠心痛或已知冠心病史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和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SPECT显像检查,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1 8例患者,发现阳性1 4例,阴性4例。对比SPECT检查,14例DSCT阳性病例中,SPECT均发现了相同心肌部位的灌注缺损。而4例阴性病例中,SPECT检查有1例有心肌缺血。二者检出心肌灌注缺损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发现心肌灌注缺损的能力与SPECT大致相符,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评价腺苷负荷ppmTc-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显像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117例临床确诊或疑似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静脉泵入腺苷,剂量为140 Ixg·-kg-1·min-1,用药时间6 min.于泵入腺苷3 min末,注射核素显像剂ppcmTc-MIBI 760 MBq,1.5 h后行SPECT心肌显像,若显像异常,当日行静息心肌显像.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CT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腺苷应用过程中观察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82例CAG或冠脉CTA阳性.腺苷负荷荷99mTc-MIBI SPECT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80.O%,准确性为88.9%,阳性预测值为91.6%.阴性预测值为82.4%.它对判断冠状动脉分支狭窄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中左前降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0.1%、80.4%和86-3%;左回旋支为77.7%、83.3%和82.1%;右冠状动脉为91.5%,78.6%,83.8%.腺苷的不良反应轻、持续时间短.结论 腺苷负荷99mTc-MIBI SPECT对诊断缺血性心脏病、判断冠状动脉分支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8.
SPECT/CT图像融合鉴别诊断疑似骨转移灶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检查,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鉴别或明确疑似病灶的性质,并对部分病例随访或追加检查验证,统计分析单纯SPECT、CT和SPECT/CT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疑似病灶共计340个.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为良性病灶137个(40.3%),恶性病灶172个(50.6%),仍可疑者31个(9.1%),与单纯SPECT、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例获得有明确诊断结论的随访,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符合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8%(15/16)、87.5%(14/16)、90.6%(19/32)和9.4%(3/32).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鉴别或定性诊断价值,但仍有必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索建立三维核医学图像配准和融合进行心肌存活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编写计算机程序,用最大互信息法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心肌血流灌注图像和PET心肌代谢图像进行三维图像配准,用改进的快速推进法提取心肌区域,将区域内的图像灰度作校正后融合成心肌代谢和血流灌注的差值图以伪彩色表示,用于定量分析。结果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实现两种核医学心肌图像的配准、兴趣区域的提取和初步的图像融合,用该技术对实际病例作了初步尝试显示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利用图像配准和融合的方法对心肌存活进行定量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SPECT/CT 心肌灌注显像在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观察组)的SPECT/CT MPI结果,并将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功能参数与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6例心肌缺血患者均为可逆性心肌缺血,共计70段,其中多壁段缺血的患者占83.3%(30/36)。(2)70个缺血壁段中,心尖部缺血占25.7%(18/70),前壁缺血占31.4%(22/70),下壁缺血占27.1%(19/70),侧壁缺血占12.9%(9/70),间壁缺血占2.9%(2/70)。缺血评分为1分、2分、3分者分别占85.7%(60/70)、11.4%(8/70)和2.9%(2/70)。(3)两组的左心功能参数:负荷LVEF、静息LVEF、负荷EDV、静息EDV、SSS和SDS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SPECT/CT MPI特点是以多壁段受累为主的、可发生在任何壁段的可逆性心肌缺血,缺血程度较轻,且可能同时伴有左心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