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2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648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409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8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头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区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观察头针对帕金森病(PD)患者不同脑区血流状况的影响。方法:30例PD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药物组和药物组各半,分别接受5周的头针配合美多巴治疗、单纯美多巴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帕金森病统一等级量表(UPDRS)量表测评。从上述2组各随机抽取5例,治疗前后接受SPECT检测。结果:针刺+药物组和药物组患者在震颤、强直、运动障碍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针刺+药物组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10例PD患者病轻侧和病重侧rCBF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药物组治疗后,两侧脑区局部脑血流(rCBF)均无明显改变;针刺+药物组治疗后,病重侧额叶、枕叶、基底节区、小脑rCBF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病轻侧各脑区rCBF没有显著改变。结论:头针配合美多巴能改善患者的震颤、强直、运动障碍,其治疗PD的机制,与其改善脑区局部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全身骨显像患者采用不同注射方法注射显像剂对放射性药物剂量准确性和辐射防护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行SPECT全身骨显像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抽回血注射法,对照组采用头皮针注射法,显像前2~3h两组均注射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作为显像剂,剂量20mci(740MBq),体积0.5ml。A、B两组注射后均立即用Χ-Υ辐射仪测量注射器及针头内残留放射性药物的残余辐射量,用活度计测量残留放射性药物的残余放射性活度,并记录静脉注药时间。结果研究组注射后注射器内的残余放射性活度及残余辐射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抽回血注射法与头皮针注射法相比,既减少了注射器内放射性药物的残留量和残余放射性活度,保证了成像质量,也缩短了注射人员接触射线的剂量和时间,有利于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18F-FDG PET/CT显像原发灶代谢体积(MTV)与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接受PET/CT全身扫描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38例NSCLC患者,其中腺癌(腺癌组)92例、鳞癌(腺癌组)46例。分析两组间MTV的差异性,MTV与分化程度、年龄、病灶大小、密度及T分期等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鳞癌组MTV明显高于腺癌组(F=28.390,P<0.001),整体(r=0.785、0.577)、鳞癌组(r=0.791、0.509)及腺癌组(r=0.720、0.439)MTV均与病灶大小、T分期呈正相关(P均<0.01),与年龄、病灶密度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整体及腺癌组MTV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31、-0.751,P均<0.01),鳞癌组MTV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r=-0.35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MTV纳入回归方程(OR=1.096,P<0.001);腺癌组与鳞癌组中,应用MTV评估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50(P<0.001),阈值分别为 2.49 cm3、18.49 cm3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13%(41/46)、78.26%(36/46)和81.25%(26/32)、78.57%(11/14)。结论 NSCLC的18F-FDG PET/CT显像原发灶MTV是转移独立的影响因子,MTV越高提示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计数时间窗位置对SPECT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 方法 以231名北京地区健康居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双血浆法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GFRdt和GFRGates)。在以血流灌注相峰值点时间(峰时)为新时间原点的时间-计数率曲线上依次移动时间窗,于25个时间点上提取计数,并分别计算各点上的GFRGates。分析不同药物累积相峰时GFRGates与GFRdt的相关性。 结果 ①左右肾脏血流灌注相峰时均值分别为(19.69±5.20)s和(20.29±5.19)s,基本呈正态分布。②肾滤过累积相峰时均值为(166.19±50.22)s,呈偏态分布,频数峰为132 s。③时间窗位于累积相峰值区时GFRGates达到最大,在峰值两侧,GFRGates均减小。④时间窗位于累积相峰值左侧上升区时,GFRGates与GFRdt的相关系数随时间窗后移而增加;当后移到时间窗内含有部分峰值区段时,相关系数增速变缓;随着时间窗与峰值区段的重叠增加,相关系数达拐点,随后开始减小。 结论 在以肾血流灌注相峰时为原点的时间-计数率曲线上,提取86~145 s时间窗计数,可获得受时间影响较小的GFR。  相似文献   
105.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同机CT扫描(single 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ombin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将SPECT显像反映器官的生理代谢功能特点和CT图像显示清晰的解剖结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代谢信息和解剖信息,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近年来,SPECT/CT融合骨显像已在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变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随着SPECT骨显像的适应证不断扩展及新型放射性药物的开发,SPECT/CT融合显像逐步应用于诊断骨折、骨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炎、骨骼炎症及感染、腰背痛等良性骨骼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SPECT/CT融合显像在良性骨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 探讨[二(二甲氧丙基膦基乙基)-乙氧乙胺]-[二(氧-乙氧乙基)二硫代氨基]锝氮配合物(^99Tc^m-N-DBODC5)对可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岁]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同一患者随机分配进行^99Tc^m-N-DBODC5和^99Tc^m-MIBI运动-静息MPI检测冠心病及病变血管,2种显像剂的MPI在1周内完成,并在4周内行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99Tc^m-N-DBODC5和^99Tc^m-MIBIMPI结果分别与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不同显像剂诊断效能的比较行χ^2检验.结果 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中,CAG阳性29例,阴性17例.^99Tc^m-N-DBODC5和^99Tc^m-MIBI 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均为86% (25/29),特异性分别为88%(15/17)和65%(11/17),两者诊断冠心病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138支冠状动脉血管中,CAG阳性48支,阴性90支.^99Tc^m-N-NDBODC5与^99Tc^m-MIBI MPI诊断病变血管效能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3.79,P>0.05).诊断冠心病方面,^99Tc^m-N-DBODC5 MPI与CAG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3),^99Tc^m-MIBI MPI与CAG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2).结论 ^99Tc^m-N-DBODC5对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心肌灌注显像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8.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而只有存活心肌经血运重建后心功能得到改善,患者才能从中获益。因此,选择一种有效、准确的评价存活心肌的方法对选择治疗方案,决定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PET和SPECT是评价心肌存活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应用也不断扩展,特别是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扫描显像的应用可从坏死组织中区分周围的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10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automated quantification of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 using a method based on a Western normal database for the 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n a group of Chinese patients. Methods Seventy-two Chines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and MPI within 3 months were recruited into this study. Eighty selected from 140 Chinese patients with low probability of CAD ( < 5% ) were enrolled into local normal database of 99Tcm-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 (MIBI) MPI using Cedars quantitative perfusion SPECT (QPS) database. Two Western MPI normal databases (CSMC MibiMbiAuto and Mibimibi) were used for processing the Chinese CAD patients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using local normal database and visual interpretation. T-test and z-test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extent (EXT)measurement obtained from Mibimibi and local database was ( 10.73 ± 14.54)% and ( 14.22 ± 16.51 )%,respectively ( t = 7.87, P < 0.001 ); the severity (SEV) was 1.07 ± 0.93 and 1.34 ± 1.20, respectively ( t =7.45, P<0.001). The area under curve(AUC) by using EXT measurement for local database (0.85 ±0.05) was larger than that for CSMC MibiMbiAuto ( AUC = 0.72 ± 0.06, z = 2.50, P < 0.01 ) and Mibimibi ( AUC = 0.77 ± 0.06, z = 2.47, P = 0.014). The AUC of local databas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visual interpretation (AUC=0.83 ±0.05, z=0.05, P>0.05). Conclusion Quantification of MPI of our Chinese patients using Western normal database would decrease the accuracy for the detection of CAD.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以99 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GSMPI)相位分析探讨不同缺血灌注状态下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男65例,女64例,年龄48~88(68.6±10.2)岁]行99 Tcm-MIBI两日法静息-负荷GSMPI患者的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数据.采用17节段5分制对图像进行评分,获得负荷总积分及心肌缺血积分,分为灌注正常组及灌注异常组,后者再分为可逆性灌注缺损组及固定性灌注缺损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各组间GSMPI的PSD和PHB,各组内静息与负荷PSD及PHB间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29例患者中,灌注正常组66例,灌注异常组63例,其中可逆性灌注缺损组39例,固定性灌注缺损组24例.灌注异常组PSD及PHB显著大于灌注正常组,分别为18.3±7.8和14.3±6.6,68.6±30.9和50.2±20.0(t=-3.110和-3.989,均P<0.05).尽管固定性灌注缺损组的PSD和PHB较可逆性灌注缺损组有增大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54~-0.408,均P>0.05);两亚组静息和负荷PSD和PHB间亦无明显差异(t=-0.961 ~-0.114,均P>0.05).LVEF≤60%组的静息和负荷PSD(20.4±8.1和20.8±6.4)均显著大于LVEF> 60%组(15.0±6.8和15.3±7.0;t=3.642和3.886,均P<0.05);LVEF≤60%组的静息和负荷PHB (77.8±53.5和78.4±26.7)也显著大于LVEF>60%组(53.5±23.0和55.9±24.5;t=4.567和4.302,均P<0.05).结论 99Tcm-MIBI GSMPI相位分析能够反映血流灌注异常对心肌收缩同步性的损害及由此造成的对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差异;就99Tcm-MIBI而言,负荷和静息GSMPI相位分析对左室收缩同步性评估的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