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89篇
  免费   3173篇
  国内免费   1995篇
耳鼻咽喉   279篇
儿科学   414篇
妇产科学   683篇
基础医学   3004篇
口腔科学   284篇
临床医学   13420篇
内科学   7944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3307篇
特种医学   62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4篇
外科学   8074篇
综合类   23808篇
预防医学   3668篇
眼科学   553篇
药学   8579篇
  141篇
中国医学   3957篇
肿瘤学   1929篇
  2024年   386篇
  2023年   1650篇
  2022年   1692篇
  2021年   2011篇
  2020年   1717篇
  2019年   1847篇
  2018年   863篇
  2017年   1649篇
  2016年   1846篇
  2015年   2161篇
  2014年   3664篇
  2013年   3699篇
  2012年   4967篇
  2011年   5311篇
  2010年   4868篇
  2009年   4696篇
  2008年   5346篇
  2007年   4892篇
  2006年   4537篇
  2005年   4612篇
  2004年   3562篇
  2003年   3331篇
  2002年   2840篇
  2001年   2471篇
  2000年   1792篇
  1999年   1563篇
  1998年   1426篇
  1997年   1184篇
  1996年   1200篇
  1995年   1055篇
  1994年   910篇
  1993年   599篇
  1992年   519篇
  1991年   462篇
  1990年   358篇
  1989年   332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胎儿脾动脉(脾外部分)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30例胎尸,经灌注后进行解剖剥离.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观察,并对脾动脉的分支及侧支循环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如下.(1)脾动脉均起于腹腔干并沿胰腺上缘走行,脾动脉发出胰腺支,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后壁动脉,脾叶动脉和脾极动脉.(2)脾动脉的侧支循环十分丰富,脾动脉与胃左动脉,左膈下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胰动脉等均有侧支吻合,并且胃网膜左动脉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形成网膜弓.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为动脉造影术以及对病变脏器进行化学治疗时的导管插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不锈钢尺测量从股动脉起始处至冠状动脉起始处全程中主动脉各主要分支的距离;用游标卡尺测得各动脉起始部的外径。结果:从左、右股动脉起始处,经髂外动脉、髂总动脉最终到左冠状动脉起始处之间的长度分别为(68.9±4.2)cm和(69.0±3.9)cm;到右冠状动脉起始处之间的长度分别为(68.3±4.0)cm和(68.5±3.6)cm。左、右冠状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分别为(6.2±1.3)mm和(5.0±0.8)mm。结论:本文的测量数据可供经股动脉至冠状动脉起始处全程中主动脉的各主要分支施行心导管诊断治疗和对内脏器官的疾病进行化学治疗以及局部脏器动脉造影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3.
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巨微解剖、全身动脉放射显影及电脑图像分析技术 ,解剖观察了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结果 :腓肠外侧皮神经于腓骨头上方 ( 7.1± 1.3 )cm ,中线外侧 ( 1.8± 0 .6)cm起自腓总神经 ,分支分布于小腿后外侧上 2 /3部 ,末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相吻合。其营养动脉主要为窝外侧皮动脉 ,于腓骨头水平面上方 ( 4 .6± 2 .3 )cm处发自动脉 ,并于腓骨头上 ( 4 .6± 1.2 )cm ,中线外侧 ( 2 .1± 0 .5 )cm处开始伴行腓肠外侧皮神经下降 ,下端主要与腓动脉穿支吻合 ,形成一营养血管链。结论 :以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链为蒂可以设计近端或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的解剖及应用要点。方法 :在 2 5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的走行、分支、发出点和外径等。结果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阔筋膜张肌支上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 7.1± 2 .3cm ,外径 1.2± 0 .8mm ,该支又分出 2~ 3支外径在 0 .3mm~ 0 .5mm的小分支从阔筋膜张肌后份进入肌质 ,上行至肌起始处达髂骨 ;其下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 7.9± 1.8cm ,外径 1.3± 0 .8mm。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具有手术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放  张宁  曾实实  王伟  崔京涛 《医学信息》2008,21(6):902-90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肺炎衣原体(cpn)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75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并用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进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IgM抗体检测.结果 病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79.3%)、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IMT)和CCA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脑梗死部位与出现斑块的颈动脉存在同侧相关性(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Cpn总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pn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全身动脉碱腐蚀铸型标本的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身动脉碱腐蚀铸型标本,可以显示整体的动脉框架,由于保留了全身骨骼,便于辨认各部位的血管及其与骨骼的位置关系,适用于教学和临床,更适合于科普展览。  相似文献   
997.
作者在解剖一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肝动脉的分支分布变异,现报道如下:腹腔干发出3大分支,即脾动脉、肝总动脉和副左肝动脉。肝总动脉正常,距腹腔干1.85cm处发出肝固有动脉和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又发出肝左、右地动脉。①副肝右动脉:起自胃右动脉,在距肝总动脉分支处0.24cm处发出,总长为4.6cm,跨过门静脉的前方,走行于胆总管的后方,随后分为两支进入肝右叶。  相似文献   
998.
肝尾状叶脉管构筑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55例成人肝剥离标本及45例胎儿、新生儿肝管道铸型,研究了肝尾状叶的鞘系及静脉回流。尾状叶有两个恒定的蒂、接受左、右侧鞘系的双重供应,以左侧为主;而尾状突主要由右后叶鞘系分布。15例肝铸型标本的尾状叶左、右侧动脉形成吻合弓。尾状叶动脉供应形式可分为三种,静脉可分为三型并直接汇入下腔静脉。由于血管吻合的存在,在病理状态下,尾状叶也应是沟通门一腔静脉的桥梁。  相似文献   
999.
张成岗  苏慧慈 《解剖学报》1995,26(3):274-278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GDN)增强显色技术,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及其分支中NPY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用交点计数法统计了其密度。结果发现,NPY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密度随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分支级别的增加而增加;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中相应分支级别上的NPY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密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正常情况下,人体下肢的动脉主干为髂外动脉。髂外动脉在股前区移行为股动脉,股动脉向下穿收肌管至窝上界续为动脉[1,2]。而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下肢股动脉终于股前区,股深动脉缺如;臀下动脉向下行于股后区,至腘窝上界移行为动脉(图1)。因此,髂外动脉-股动脉和由髂内动脉发出的臀下动脉共同成为其右下肢的供血动脉主干,现报道如下:图2股动脉发出膝降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1.髂总动脉2.髂内动脉3.髂外动脉4.股动脉5.髂外静脉6.旋股外侧动脉7.旋股内侧动脉8.膝降动脉9.缝匠肌10.股直肌11.长收肌图1臀下动脉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