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64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60篇
内科学   27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980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02篇
  2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测定病毒性肝炎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世界感染杂志》2004,4(1):62-63
  相似文献   
992.
贾鹏辉  宋剑锋 《临床医学》2006,26(10):15-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既往7年内因肝硬化而行手术的85例患者,手术方式包括: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分流及食管离断吻合术等,根据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程度分成两组,分别为>3 s组和≤3 s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平均延长(2.5±1.2)s。>3 s组23例,其中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 s组62例,6例出现并发症。凝血酶原时间>3 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3 s组(P<0.01)。结论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肝硬化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时间延长越久术后越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感染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入住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的75例临床确诊为感染且入院24 h内抽取贵要静脉血检查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的患者,男性51例,女性24例,年龄为(55.8±18.1)岁.根据入院24 h内是否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进行分组.不伴有SIRS为单纯感染组;伴有SIRS但SOFA评分小于5分为脓毒症组;SOFA评分大于或等于5分为重度脓毒症组.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用LSD法作两两组间比较.结果 重度脓毒症组(n=19)与脓毒症组(n=29)单纯感染组(n=27)相比:D-二聚体显著增高(F=3.388,P=0.040);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F =3.839,P=0.026);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率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782,P=0.069; F=2.657,P=0.077).血栓弹力图指标中,反映血栓强度的最大幅度(MA)值显著减小(F=5.841,P=0.004).结论 感染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程度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产科待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用凝固、光散射等方法对148例待产孕妇和健康体检者的PT、APTT、FIB以及TT。结果 148例待产孕妇的PT为(9.59±1.32)s、APTT为(26.18±5.56)s、FIB为(5.40±0.83)g/L、TT为(11.92±2.83)s;健康对照组PT为(12.91±1.43)s、APTT为(33.40±3.87)s、FIB为(2.75±0.98)g/L、TT为(13.52±2.87)s,孕妇组的PT、APTT、TT比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和健康对照组的凝血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时监测待产孕妇的PT、APTT、TT、FIB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产妇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凝血酶原时间(PT)定是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关因子有无障碍的过筛试验,是当前监测口服抗凝剂治疗的主要实验室指标.随着PT测定的日趋国际标准化,我国也相应采用INR报告PT结果,但目前国内尚无抗凝治疗INR参考范围的统一报告,为此本文针对我院口服抗凝治疗的病人进行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对同一实验室3台Stago凝血分析仪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等4项凝血指标的结果进行可比性验证,并评价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54-A指南文件的实用性.方法 参照C54-A文件,选择患者新鲜血浆作为比对样本,确定样本浓度(样本1和样本2)及重复检测次数,以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TEa)的1/2作为PT、APTT和Fib比对结果的可接受标准(分别为7.5%、7.5%和10.0%),以实验室内部不精密度数据作为TT比对结果的可接受标准(4.6%),对3台凝血分析仪实施比对,计算比对偏差并分析结果可比性.结果 样本1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比对偏差分别为2.3%、6.8%、2.8%和1.8%,样本2的PT、APTT和Fib比对偏差分别为3.3%、4.0%和5.3%,均小于各自的可接受标准.结论 3台凝血分析仪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均通过验证.CLSI C54-A文件提供的比对方案简便直观易实施,结论较为可靠,可作为实验室内多个检测系统可比性验证的指南文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速度和时间对不同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和婴儿新鲜血液标本共60例,另收集儿童及成人标本各60例,每例标本平均分成三份,分别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3 500 r/min离心5 min和3 000 r/min离心10 min(对照组)。利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浆的PT、APTT、TT和FIB,同时应用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结果不同离心条件对成人凝血结果没有影响(P>0.05);2 500 r/min离心15 min和3 500 r/min离心5 min与对照组3 000 r/min离心10 min相比较,新生儿和婴儿PT、APTT、TT和FIB均缩短(P<0.05);儿童只有PT和APTT缩短(P<0.05),TT和FIB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乏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对于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应建立适宜不同人群的乏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最佳离心条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东菱迪芙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常规治疗的差别。方法:80例TIA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东菱迪芙治疗组(40例)和血塞通-阿斯匹林对照组(40例)。比较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的差异。观察治疗后TIA发作停止的时间、例数。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东菱迪芙治疗TIA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早期应用可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治疗、监测特点。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纠正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确诊后用维生素K1治疗。结果应用维生素K1治疗后,PT、APTT较初入院结果显著缩短(P<0.01)。APTT异常率较低,PT异常率较高(95.5%)。PT与APT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T显著延长是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诊断的敏感指标。检测PT、APTT对于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一定价值。应用维生素K120mg2次/日静滴1月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0.
李力  张珂  雷迅  李先梅 《华西医学》2002,17(3):368-369
目的:了解大隆中毒病人诊治过程中各血凝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涡流式密度测量原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初入院时检查结果PT延长,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PTT延长(P<0.05),治疗2-3天后,PT,APTT较初入院结果显著缩短(P<0.05),临出院前三次检查PT,APT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APTT异常率较低,PT异常率较高(93.5%),PT与APT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大隆中毒病人APTT延长,PT显著延长,是更敏感的指标,检测PT、APTT对于大隆中毒的诊断及判定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