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4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67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984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05篇
  3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采血量对于凝血功能检测中各项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2年10月长沙市中医医院(市八医院)心胸外科病人标本32例、血液科病人30例及正常健康者标本30例,以血液采集量不足(1.4~1.5mL)为实验组,重抽采血量合格标本(1.8mL)为对照组,运用 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各组样本凝血七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 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运用统计学分析血液采集量对于健康者、心胸外科病人与血液内科病人凝血功能检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 APTT、FDP、D-D 测定值均明显增加,AT-Ⅲ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心胸外科病人则凝血七项检测值均有统计学差异。血液科病人的 PT、Fbg、TT 则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健康组 PT 无差异。结论:血液采集量影响凝血功能的检测。特别是对心胸外科的影响较血液内科病人和正常健康人更甚。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异常凝血酶原和AF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P-E一步测定法检测血浆中异常凝血酶原(DCP)水平,采用双抗放免法检测血中AFP,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的DCP和AFP之间无相关性(γ=-0.089,P>0.50).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DCP和AFP无相关性,两者分别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独立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了解FⅡ基因 3′ UTG2 0 2 10A变异在中国人的分布频率及在脑血栓病人中是否具有突变“优势” ,试图证明该突变点是否与动脉血栓形成相关。方法 :通过小规模的“群体 对照”研究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 ,调查了 4 9例首次发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 4 6例无血栓病史健康对照者的FⅡG2 0 2 10A变异。结果 :病人及健康对照均为FⅡG2 0 2 10G纯合子 ,未发现任何FⅡG2 0 2 10A变异者。结论 :4 6例汉族正常人及 4 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不存在FⅡ 3′ UTG2 0 2 10A变异 ;FⅡG2 0 2 10A变异不足以作为中国人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兔油酸(O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72 h内NF-κB、IL-10、GR、PT、APTT、Fib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 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实验组(n=24)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建立ARDS模型,对照组(n=6)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检测对照组6 h和实验组6、24、48、72 h(n=6)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10(IL-10)、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含量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 (1)注射油酸48 h内,实验组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Hg达到ARDS的诊断标准;72 h后呼吸功能有所改善,PaO2/FiO2>200 mmHg达不到ARDS的诊断标准.(2)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F-κB、IL-10、GR含量升高(P<0.05或P<0.01).肺泡灌洗液中NF-κB、IL-10、GR含量均比血浆中略低.(3)与对照组相比,OA 6、24 h 组PT明显增加(P<0.01);各实验组APTT均见明显升高(P<0.01),OA 6 h 组Fib明显降低(P<0.01).结论 兔油酸构建ARDS模型48 h内符合ARDS诊断标准,72 h后未能达到ARDS诊断标准.促炎/抗炎系统平衡可能影响ARDS的发展进程.ARDS时凝血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在胃肠外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胃肠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胃肠外科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胃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方法,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凝血酶原时间、术后排气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凝血酶原时间(17.05±0.55)s、术后排气时间(61.25±13.75)h、排便时间(105.35±25.55)h、住院时间(10.50±2.50)d、并发症4例(8%),明显优于对照组(18.25±0.75)s、(85.75±15.25)h、(135.25±30.75)h、(15.25±3.75)d、10例(20%),临床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科通过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能够显著提高急、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胃肠外科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比对进口和国产两种不同厂家品牌的血凝试剂对实验动物SD大鼠和人血凝四项(PT、APTT、TT、FIB)检测结果,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及人血凝标本,分别用国产和进口两种不同品牌血凝试剂检测PT、APTT、TT及FIB血凝四项指标。结果 两种不同品牌血凝试剂对大鼠血凝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均存在差异,大鼠血凝指标PT、APTT、FIB国产试剂检测结果高于进口试剂(P<0.05);大鼠血凝指标TT进口试剂检测结果高于国产试剂(P<0.05);而人血凝标本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不同厂家品牌的血凝试剂检测SD大鼠血凝四项(PT、APTT、TT、FIB)结果可存在差异,各实验室应根据需求建立相应的背景数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疑似肝硬化疾病的10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合并出血与未合并出血将观察组分为出血组42例和未出血组62例;同时另选择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参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参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参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参数指标均高于未出血组;同时,出血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参数指标均明显低于未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测对肝硬化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9.
淋巴细胞(lympholeukocyte,Lymp);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嗜碱粒细胞(basophilic cell,BAS);单核细胞(monocytes,M);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小板比容(thrombocytocrit,PCT);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全血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CT);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partial thromboplastin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g)的检测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1:9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充分离心后通过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g。结果经检测发现PT、APTT、TT、Fg能反映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疾病。结论 PT、APTT、TT、Fg检测可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治疗和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