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55篇
  免费   2073篇
  国内免费   1049篇
耳鼻咽喉   2588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104篇
基础医学   562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8136篇
内科学   6280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046篇
特种医学   10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3593篇
综合类   13284篇
预防医学   2220篇
眼科学   463篇
药学   4956篇
  142篇
中国医学   1172篇
肿瘤学   739篇
  2024年   335篇
  2023年   1498篇
  2022年   1318篇
  2021年   1545篇
  2020年   1446篇
  2019年   1476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1095篇
  2016年   1163篇
  2015年   1261篇
  2014年   2592篇
  2013年   2506篇
  2012年   2970篇
  2011年   3309篇
  2010年   3115篇
  2009年   2849篇
  2008年   2705篇
  2007年   2561篇
  2006年   2317篇
  2005年   2137篇
  2004年   1570篇
  2003年   1516篇
  2002年   1068篇
  2001年   795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12月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LC+LCBDE),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ERCP/ES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25±6.65)min、取石成功率(84.2%,32/38)、中转开腹率(15.8%,6/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2%,5/38)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0.13±7.47)min、取石成功率(80.0%,24/30)、中转开腹率(20.0%,6/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8/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7.15±1.43)d〕、住院总费用〔(16 016.35±154.43)元〕均低于对照组〔(8.27±2.03)d〕、〔(17 064.58±163.92)元〕(P<0.01)。结论 LC+LCBDE和LC+ERCP/EST两组联合技术均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段,LC+LCBDE更能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能保护患者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特点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院治疗的AP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AP发病率逐年攀升,2008年至2010年病例所占百分率为34.3%(23/67);2011年至2012年病例所占百分率为73.1%(49/67),前后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构成:34例为胆道疾病所致,占50.7%;11例为酗酒所致,占16.4%;9例为暴饮暴食引起,占13.4%;7例患为高脂血症所致,占10.4%;6例为其他原因,占9.0%。对67例AP患者均实施综合治疗,其中8例患者转手术治疗,3例转为内镜治疗。经相应治疗后,61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占91.1%,另有3例病死,占4.6%;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7例好转,1例死亡,3例内镜治疗患者均好转出院。经术后随访,2年内15例患者出现胆源性胰腺炎复发,占22.4%。结论 AP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大部分可治愈,但患者若出现手术指征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3.
<正>类癌是一类以肠嗜铬细胞瘤为主要起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数发生在胃肠道,也可见于呼吸道等其他部位[1]。其好发部位一般为阑尾、直肠、小肠、十二指肠及胃等,一般认为胃肠道类癌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近年来,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和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类癌早期发现诊断逐步提高,有必要对胃肠道类癌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33例胃肠道类癌病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和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3月~2012年6月鼻内镜下行较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128例,根据偏曲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切口部位。鼻中隔软骨部单纯偏曲和/或上颌骨鼻突偏曲行偏曲侧Killian术式切口,复杂型偏曲均行左侧Killian术式切口,筛骨垂直板C型偏曲、棘突和梨骨嵴或棘突行偏曲前方0.5 cm处切口。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128例鼻中隔偏曲均一次性得以矫正,其中治愈112例(87.5%),好转16例(12.5%)。所有患者术后双鼻腔通气良好。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微创、精准等优点,对不同类型鼻中隔偏曲选择个性化切口和术式可完整保留软骨支架、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Rathke囊肿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10年12月治疗的Rathke囊肿患者18例,术前行头部MRI及内分泌学检查,患者均接受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术中清除囊肿内容物,部分切除囊肿壁。结果该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2~24个月,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复查MRI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是治疗Rathke囊肿微创、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消化內镜的消毒作用。方法说明酸性氧化电位水的生成及消毒原理,以及对消化內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与戊二醛相比较。结果与戊二醛相比,酸性氧化电位水具有消毒时间相对较短、消毒范围广(包括镜身、钳道、注水/气孔和附件等)、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和内镜均非常安全等优点。结论酸性氧化电位水是较为理想的消化內镜消毒剂,消毒前应把好内镜清洗质量关,还需经常检测酸性氧化电位水的pH值、有效氯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差,确保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不同浓度冲洗盐水用于鼻内镜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114例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高渗盐水冲洗组56例鼻内镜术后采用高渗盐水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常规盐水冲洗组58例采用常规盐水冲洗液冲洗,随访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腔上皮化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高渗冲洗盐水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盐水冲洗组,腔上皮化时间比常规盐水冲洗组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冲洗液能够有效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行内镜治疗,其疗效与进行一般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疗效(97.06%)高于一般治疗的疗效(84.3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方便、安全、创伤性小,疗效好,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橡皮圈套扎术在上消化道广基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4例术前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的上消化道广基息肉,其中采用橡皮圈套扎术24例,为橡皮圈组,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穿孔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切除息肉,橡皮圈组无穿孔及出血发生,3 d后复查胃镜示息肉已脱落,溃疡形成。对照组有1例穿孔,5例早期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均予钛夹钳夹创面后出血停止。两组比较,早期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及穿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橡皮圈套扎治疗广基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地避免早期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00.
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及CNKI等中文数据库,期限为2005年1月~2012年3月,收集有关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4篇相关文献32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理路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