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9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490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26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77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772篇
内科学   614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302篇
特种医学   2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400篇
综合类   2304篇
预防医学   1075篇
眼科学   62篇
药学   1678篇
  1篇
中国医学   1134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455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胃肠外营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通过静脉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经历了从营养素分瓶输注到倡导混合输注的过程。临床在输注方式上目前仍以分瓶输注为多,但这并不合理,以往的三升袋是将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等营养制剂在配制室混合后输注,由于其营养输入的合理性而受到营养专家多年倡导,但在实际应用上并不如分瓶输注普遍,主要是其存在诸多不便,如渗透压高、保存时间短、要有专用的配制室、输注时间长等,另外在混合输注过程中出现患者不适的比例也较高。  相似文献   
83.
本文采用丹酰氯聚酰胺薄层分析法研究了65名3~7岁健康儿童的血浆游离氨基酸,研究其与体格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赖氨酸,甘氨酸,羟脯氨酸,与年龄别身高、体重和身高别体重百分位成正相关.并有显著意义.异亮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在营养优组中显著高于差组.提示血浆游离氨基酸对健康学龄前儿童的体格生长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84.
85.
86.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研究的新进展房云峰,杨光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自从1969年Olney首次报道非肠道注射大剂量谷氨酸(Glutamicacid,Glu)破坏新生期小鼠下丘脑弓状核以来,相继发现了许多内源性兴奋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87.
88.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2):I0001-I0001
广州白云山侨光制药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包装技术先进的非PVC软袋复方氨基酸输液,于2005年12月实现工业化生产并正式推出市场。非PVC软袋输液为全封闭式输液,排除输液过程中出现的空气污染,彻底消除交叉感染危险,临床应用更安全。同时,非PVC软袋包装还具有质量轻、环保、方便运输等特点,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输液的主要包装形式,国家经贸委也大力提倡国内企业发展非PVC软袋输液产品。非PVC软袋包装输液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液产品包装技术,较传统的玻璃瓶、塑料瓶及PVC袋都具有相当的先进性,无论是产品构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临…  相似文献   
89.
背景:目前人们已了解全身麻醉对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作用。但全身麻醉影响突触可塑性,从而影响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在细胞水平上尚不清晰。本研究选取体细胞一体细胞之间一致的突触后神经元,验证临床浓度的七氟醚是否影响胆碱能突触传递的短时程增强。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血清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和脑梗死体积大小的关系以及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80例,其中脑梗死(CI)组57例,短暂性脑缺血(TIA)组23例,CI组中大体积梗死19例,中体积梗死22例,小体积梗死16例,各取血清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血清Glu和GABA。结果TIA组的超早期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低于CI组;CI组超早期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TIA组;超早期梗死灶体积大小与血清中L-Glu、GABA含量呈正相关,含量越高,梗死灶体积越大。结论患者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低,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