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4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554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054篇
内科学   325篇
皮肤病学   220篇
神经病学   583篇
特种医学   2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63篇
综合类   2109篇
预防医学   652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555篇
  7篇
中国医学   627篇
肿瘤学   12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602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564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496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71.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住院脱毒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630例海洛因依赖者在住院脱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整组不良事件患者的危险因素不明确。按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归类分组分析,其危险因素依次为:美沙酮最高剂量,血常规异常,合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以及目前吸食方式。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住院脱毒过程中不良事件较常见,它的发生既有患者自身的原因,又有医源性因素,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2.
阿片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镇痛药物 ,主要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阿片受体发挥其生物学效应。阿片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 (GPCRs) ,具有特征性的 7次跨膜螺旋结构 ,主要通过抑制性G蛋白 (Gi 蛋白 )的介导起作用。但若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耐受和依赖的发生 ,其产生机制仍不清楚。在细胞水平 ,阿片类长期作用会引起细胞的一些适应性改变 ,如阿片受体下调、内化、与Gi 蛋白脱偶联以及环磷酸腺苷 (cAMP)信号转导系统的上调和超敏等 ,这可能与阿片耐受和依赖的形成有关[1,2 ] 。这些适应性改变源于阿片受体蛋白、G蛋白以及其他相关效应器蛋…  相似文献   
73.
62例酒依赖慢性酒精中毒者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酒的生产和消耗量日益增多,本地区饮酒成瘾者较多,因而慢性酒精中毒的患病率及住院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本文对62例慢性酒精中毒者进行脑电图(EEG)观察,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2例均为男性,年龄35~70岁,职业:工人24例,农民22例,干部6例,无业10例;饮酒时间:10~40年;饮酒种类:全部为50度~60度烈性酒,日饮量250ml~750ml;饮酒方式:大杯豪饮不佐莱或佐菜极少,多数患者呈空腹饮酒或食少量食物。1.2临床症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语无伦次,幻觉和错觉,四肢不自主…  相似文献   
74.
美沙酮合并丁丙诺啡和东莨菪碱脱毒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美沙酮脱毒疗程早期改用丁丙诺啡合并东莨若碱替代治疗与单用美沙酮替代治疗方法之优劣。方法:108例符合DSM—IV阿片类依赖的戒毒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美沙酮脱毒疗程早期(第四天)改用丁丙诺啡合并东莨若碱替代治疗,对照组则单用美沙酮替代治疗。采用《阿片类药物戒断症状量表》(owS)评定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脱毒率分别为94.4%和74%,有显著性差异(P<0.01=。owS量表总分在治疗d1—4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d5—8,试验组总分平稳下降,与对照组逐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药物停用48h后试验组症状未见波动,而对照组症状波动,owS总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美沙酮脱毒疗程早期改用丁丙诺啡合并东莨若碱替代治疗优于单用美沙酮,是快速脱毒、提高脱毒成功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5.
戒毒复吸原因的再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各种方法戒毒复吸率极高的原因很多,寻找引发复吸的主要原因和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是提高戒毒成功率,延长操守时间的根本目的。方式:劳教戒毒、自愿戒毒、“无毒社区”共394例海洛因依赖者做调查。以戒毒者的自身症状、心理状态、外界原因和思想顾虑等12项内容自制调查表,以无记名方式填写,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中只限医生和患者直接交谈,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结果:引起复吸的主要原因:①无聊无事无工作占30.2%;毒友引诱占29.2%;戒毒后很想吸,不吸难忍受者占30.2%;受歧视占23.8%;追求感觉占2l%;因稽延性症状占12%;回到吸毒环境占13.7%。②戒毒后最需要的帮助:理解与支持占57.8%;找工作占26.9%;宽松与自由占12%。结论:①精神依赖是复吸主要因素;海洛因引起的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是促使复吸的主要原因;②积极的心理辅导教育以及家庭社会的监督机制,是提高戒毒成功率的根本措施。③不要忽略吸毒者的精神障碍治疗。④禁毒宣传教育是以预防为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调查海洛因依赖者并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 2 16例海洛因依赖并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史、生活规律、心理和精神状态等进行调查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四倍 ,30~39a是高发年龄段占 5 6 94 % ,与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者发病较高。 83 33%的人滥用毒品的方式是静脉或肌肉注射 ,吸毒后生活无规律者 87 0 4 % ,从不参加运动者 76 39% ,吸烟者 97 6 9%、嗜酒者 4 7 2 2 %、高盐饮食者 37 5 % ;睡眠质量不佳、经常失眠者 76 85 % ;入所后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大者 88 4 3%。结论 :海洛因依赖并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阿片类物质的长期摄入、注射毒品造成周围血管的损害、吸毒期间生活无规律、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吸烟、嗜酒、膳食高盐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7.
血液透析治疗海洛因依赖8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血液透析治疗海洛因依赖的效果及原理。方法:对8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周。1周内透析2~3次,每次4 h;同时辅以抗焦虑、抗抑郁剂治疗;用美沙酮治疗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液透析组80例患者均脱毒成功,未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效果优于美沙酮组(P<0.01)。结论:血液透析可能是较好的脱毒方法,脱毒快,成功率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8.
海洛因依赖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1]。现以丁螺环酮治疗海洛因依赖的焦虑症状,观察疗效和副反应。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1998年10月―200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海洛因依赖伴焦虑的患者。男女不限,病程:6月至6年。文化程度不限。所有病人均符合CCMD-2-R海洛因依赖综合征的诊断标准。Hamilton焦虑量表(HAMA)总分>14分。入组前1周均未服用其它抗焦虑药物或精神病药物。均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治疗期间未合并使用其它抗焦虑药物或精神药物。1.2方法开放性研究,入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除应用美沙酮替代脱毒外,不合并应用其它抗…  相似文献   
79.
综合疗法对海洛因依赖患者复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患者在住院过程中进行综合性治疗(美沙酮递减脱瘾、生物体适应性平衡调整、心理干预、纳曲酮的应用)对出院后复吸的影口向。方法:将海洛因依赖患者90例,按随机化方法分为综合治疗组、美沙酮纳曲酮组及单纯美沙酮治疗组各30例。观察三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及出院后半年复吸率。结果:综合治疗方案及美沙酮纳曲酮治疗方案在控制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及降低心理渴求方面均优于单纯美沙酮脱瘾治疗(P<0.01),且出院后半年操守人数亦有显著差异(P<0.01)。综合治疗组半年复吸率降低66.67%。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防复吸效果又优于美沙酮纳曲酮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案临床操作简单易行,临床疗效显著,对海洛因依赖患者脱毒出院后的复吸起到积极预防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0.
药物依赖和滥用已成为世界范围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苯丙胺类兴奋剂客观上适应了当代的快节奏,因此专家推断其将成为21世纪流行最广泛的毒品。90年代以来,我国吸毒人群成倍增加,尤其女性吸毒者所占比例显著上升。据统计武汉地区1993―1994年吸毒人群中女性比例为2.57%,而1996年达到30.10%。在女性吸毒者中不乏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苯丙胺类兴奋剂对孕妇及胎儿的损伤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讨论苯丙胺类兴奋剂,尤其是甲基苯丙胺对母儿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胎儿的致畸作用。1苯丙胺类兴奋剂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