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甲基苯丙胺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形成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本文探讨甲基苯丙胺(MA)的精神依赖性神经机制。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方法,大鼠脑内立体定位技术和脑内核团给药方法。利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显示脑内不同部位即刻早期基因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将MA注射到伏核(NAc)内,在20,40,80μg·kg-1剂量下对伴药盒产生了偏爱效应,且呈现出反相量效关系。而将相同剂量的MA注射到尾壳核(CPu)中,未出现位置偏爱效应。MA位置偏爱模型形成后可诱导伏核、隔核、额前叶皮质、梨状皮质、导水管背外侧和腹外侧亚区等部位出现Fos阳性细胞。结论··:在MA的位置偏爱效应中NAc起重要作用。MA的偏爱效应可能与特定脑区c-fos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2.
快乐作为情绪的重要方面,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关于快乐脑机制的研究将大脑奖励系统误认为是产生快乐的“快乐中心”.认为多巴胺是将感觉刺激转化为快乐的神经递质。最新的研究指出,产生快乐的脑环路主要包括伏核壳、脑干臂旁核和腹侧苍白球。  相似文献   
83.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在谷氨酸能突触传递效率的几种长时程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伏核(NAc)是脑中NR2B高表达及依赖NMDA产生长时程增强(LTP)的区域.  相似文献   
84.
脑深部电刺激对吗啡心理依赖大鼠伏核多巴胺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大鼠双侧伏核多巴胺D1A受体(D1AR)和D2受体(D2R)表达的影响以及多巴胺受体(DAR)在DBS治疗吗啡心理依赖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刺激组(ShS组)、电刺激组(DB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20只/组。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伏核多巴胺D1AR和D2R表达的变化。结果ShS组伏核D1AR阳性细胞数较NS组、DBS组明显增多(P0.01),而DBS组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D1AR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S组大鼠D2R阳性细胞数较NS组明显下降(P0.01),但较ShS组明显上升(P0.01);ShS组大鼠伏核D2RmRNA较NS组及DBS组显著上升(P0.01),而DBS组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S对吗啡心理依赖大鼠伏核D1AR和D2R的表达起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海洛因成瘾者静息状态下与伏核有功能连接的脑区,以探讨海洛因成瘾者"奖赏系统"的组成.方法 选择安徽省戒毒所自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自愿接受戒毒的海洛因成瘾患者15例作为成瘾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后选取左、右侧伏核为感兴趣区(ROI)进行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分析,确定受试者静息状态下与双侧伏核有功能连接的相应脑区.结果 静息状态下成瘾组中与伏核有功能连接的脑区包括双侧丘脑、基底节区、海马、中脑以及对侧伏核等脑区(左侧伏核还与前扣带回有显著的功能连接);而对照组中与伏核有功能连接的脑区仅为海马和对侧伏核,而且激活程度明显小于成瘾组.结论 静息态下与伏核有功能连接的脑区构成了成瘾的"奖赏系统";静息态fMRI技术有助于了解与海洛因成瘾相关脑区之间的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86.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法,对大鼠延髓尾侧l/3段腹外侧区向伏核的投射进行了研究。将HRP注射到伏核的腹侧部和内侧部,在双侧(以同侧为主)延髓腹外侧区内出现大量的标记细胞,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后,在延髓腹外侧区内发现HRP-TH、HRP-NT以及HRP-CCK双标细胞。HRP-TH双标细胞最多,HRP-NT及HRP-ccK双标细胞很少。在孤束核与延髓腹外侧区之间的网状结构内,也发现有少量HRP-TH双标细胞。  相似文献   
87.
李江  高国栋  王学廉  贺世明 《医学争鸣》2005,26(18):1698-1701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射频毁损双侧伏隔核对吸毒者尼古丁依赖的影响. 方法:对接受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毁损术的42例阿片类物质伴尼古丁依赖志愿者进行随访,用尼古丁依赖自评量表(Fagerstro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对术后不同时期志愿者的尼古丁依赖程度进行评分,研究吸毒者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毁损术前后尼古丁依赖程度变化,分析伏隔核在尼古丁成瘾机制中的作用. 结果:术后志愿者阿片类物质复吸率明显降低,1 a复吸率为54.8%,尼古丁依赖程度术前吸毒时和术前脱毒治疗时无明显差异,术后尼古丁依赖程度为:术后2 wk<术后3 mo<术后6 mo,术后6 mo与术后1 a无明显差异,但仍远低于术前脱毒治疗时的水平. 结论:针对阿片类物质成瘾的吸毒者实施的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毁损术不但可明显降低吸毒者阿片类物质依赖程度,而且对尼古丁依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用顺行与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伏核下行投射纤维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向中缝大核(NRM)投射神经元和外侧缰核(LHb)向PAG投射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将顺行标记物PHAL电泳入伏核和逆行标记物HRP分别注入NRM或PAG后,在PAG的尾段腹外侧区和中缝背核(DR)或LHb内侧部分别可见PHAL顺标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主要分布区重叠。电镜下分别在PAG的腹外侧区、DR或LHb内侧部观察到PHAL顺标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体和轴树突触。上述结果说明伏核的直接下行投射纤维主要与PAG和DR内向NRM投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伏核的部分下行投射纤维在LHb内侧部中继后再间接投射到PAG,伏核的直接和间接下行投射对PAG内神经元的活动可能产生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毁损伏核对精神分裂症大鼠行为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为用神经外科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参考。方法50只Spraqui-Dawla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伏核毁损组和模型伏核假毁损组。模型组经腹腔注射苯环己哌啶(PCP)制作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立体定向电极毁损大鼠伏核,观察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社会行为,并对其刻板行为评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结果伏核毁损组能减轻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刻板行为和社会行为,与假毁损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01,t=8.51)。伏核毁损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低于伏核假毁损组,与假毁损组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t=2.19)。结论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功能亢进,立体定向毁损伏核能够降低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荷包牡丹碱对正常大鼠伏核内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痛觉电生理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Wistar系大鼠50只。随机分γ-氨基丁酸组(2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5只);γ-氨基丁酸 荷包牡丹碱组(2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5只)。大鼠麻醉后,实施常规手术。将不锈钢套管插入侧脑室供注药用。①γ-氨基丁酸组内匀速注入γ-氨基丁酸(50g/L,10μL);②γ-氨基丁酸 荷包牡丹碱组在注入γ-氨基丁酸后2min,向侧脑室内再注入荷包牡丹碱(1g/L,10μL),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实验。实验采用电生理学的方法,以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记录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变化,并连续观察和记录痛反应神经元的电变化30min。结果:Wistar大鼠50只在实验过程中无脱失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侧脑室注入γ-氨基丁酸能使正常大鼠伏核中痛兴奋神经元痛诱发放电频率的净增值由注药前的(8.59±1.17)Hz减少至(-1.38±0.51)Hz、潜伏期由(0.17±0.04)s延长至(0.69±0.08)s,而痛抑制神经元的净增值由注药前的(-4.34±0.37)Hz增加至(5.12±1.58)Hz、完全抑制时程由(0.72±0.08)s缩短至(0.27±0.03)s。②侧脑室注入γ-氨基丁酸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可对抗γ-氨基丁酸的作用,即痛兴奋神经元的净增值增加到(6.61±1.23)Hz,潜伏期缩短至(0.18±0.08)s;痛抑制神经元的净增值减少为(-1.33±0.21)Hz,抑制时程延长至(0.69±0.06)s。痛兴奋神经元和痛抑制神经元两者相互配合活动。结论:①外源性γ-氨基丁酸可使正常大鼠伏核中痛兴奋神经元和痛抑制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均减弱,表现出镇痛效应。②γ-氨基丁酸的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γ-氨基丁酸A受体介导的。γ-氨基丁酸和伏核在痛觉调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③荷包牡丹碱可对抗γ-氨基丁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