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130名正常人及95例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HLA-DR4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RA易感性显著相关(P<0.005),中国人群中至少存在8种DR4亚型,其中Dw15(DRB10405)频率最高,占DR4阳性正常人的48%,也是与RA易感性相关的主要亚型(RR=3.1,P<0.005)。对DR4基因第二个外显子第三高变区分析结果显示,与RA易感性呈正相关的5种亚型均具有共同的R/KRAA序列特征,占病人DR4阳性群体的92%,而正常人为56%(X2=10.29,P<0.005)。而3种与RA易感性呈负相关的DR4亚型均不具有上述序列特征。  相似文献   
102.
近年研究证实OCTN1/OCT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西方白种人群克罗恩病(CD)明显相关,其中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和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SNP与CD的相关性尤为显著.目的:初步探讨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和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KR联合直接测序法检测45例CD患者、4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和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的基因型,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CD,UC和正常对照组间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0.05);三组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均未发现突变基因型.结论: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和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BD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3.
背景:近几年来,随着中华骨髓库的建立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中国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不断被发现。 目的:采用序列分析确认1例中国人的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基因分型技术进行样本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并应用基于测序的方法分析该基因序列及与最相近等位基因序列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结果显示,该样本人类白细胞抗原B基因座反应格局出现异常;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其B基因座第2外显子序列与所有已知人类白细胞抗原B等位基因序列均不一致,在所检测的第2、3外显子中,与序列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B*07:01:02的差异是在第2外显子发生了nt 226和nt 228两个A->G核苷酸取代,导致第76位密码子由ATA->GTG,相应的导致氨基酸由异亮氨酸(I)改变为缬氨酸(V)。将其序列提交国际基因数据库(GenBank)及IMGT/HLA数据库,证实该新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为国际上首次发现,被世界卫生组织织人类白细胞抗原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人类白细胞抗原B*07:110 (HM989017)。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104T>C;rs14338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柱融合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需行脊柱融合术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共401名,脊柱融合患者201例(病例组),健康志愿者200名(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及测序技术,检测201例脊柱融合患者和20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GDF5基因+104T>C多态性情况,根据临床常用的融合标准,对病例组术后进行影像学评估,并采用SPSS 17.0进行行×列表格的x2检验,分析其与脊柱融合术后植骨融合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均存在+104T>C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多态性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融合组与非融合组TC+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C+CC基因型组融合速度快于TT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例组手术方式、植骨材料及术后处理相同,尽可能减少了外界不同条件的干扰,说明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GDF5基因核心启动子区+104T>C等位基因与脊柱融合效果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促进脊柱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发现TT基因型基因,早期干预,可提高脊柱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南方正常人群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基因(以CAG)n正常变异范围,以及DRPLA基因(CAG)n扩展突变在中国大陆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患者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荧光PCR,毛细管电泳等技术,对67个已经排除了SCA1、SCA2、SCA3、SCA6、SCA7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的先证者和66个散发SCA患者以及94个南方正常汉族人进行DRPLA基因CAG重复次数分析。结果未发现DRPLA基因(CAG)n扩展突变;DRPLA基因(CAG)n正常变异范围为5~21个拷贝,15个拷贝最多见,杂合频率为89.13%,共14种等位基因。结论DRPLA在中国大陆为罕见的SCA亚型,DRPLA基因(CAG)n正常变异范围存在地区和种族差异,中国大陆DRPLA发病率低可能同正常国人较大重复次数的等位基因少见有关。  相似文献   
106.
对河南洛阳地区汉族进行了HLA-DRB1*04等位基因的PCR-SSO分型,采用第12届国示组织相容性专题讨论会推荐的引物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可检测17个DRB1*04组特异性等位基因,在116份无血缘关系健康人DNA村洒中有16份为DRB1*04,其中1份为纯合,DRB1*04的基因频率为0.0715。DRB1*04等位基因分布于5个不同的型别,分别是DRB1*0401、0403、0404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供、受者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样分子(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与小肠、肝、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对收集的4例活体小肠移植供、受者血液标本及组织病理切片,5例活体肝脏部分移植供、受者及6例活体肾脏移植供、受者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HLA配型,针对MICA基因最常见的8个基因型13个等位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统计供、受者间等位基因匹配率,并分析其与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移植病例供、受者HLA配型均为半相合状态.供、受者间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较高者(6/13),其受者显示出相对较轻的临床、病理排斥反应及相对较长的生存时间.而供、受体间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较低者(≤6/13),其受者则显示出相对较重的临床及病理排斥反应,生存时间亦较短.结论 活体小肠、肝、肾移植中供、受者间MICA等位基因的匹配率高低与移植后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强度间存呈负相关,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人工合成的具有3’-末端错配的寡核苷酸引物,进行聚合物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104份健康成人血脱辅基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基因型,共检出5种常见的ApoE基因型,以ApoE3/3型最多,占总数的71.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以ε3(0.8465)最高。PCR法的模板DNA取自血白细胞,与常规的等电聚焦电泳(isoele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死亡受体4和死亡受体5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362例UC患者和49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微测序技术(SNaPshot)检测死亡受体4(rs20575,rs13278062)和死亡受体5(rs1047266)3个位点的基因型,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受体4和死亡受体5基因多态性与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UC组中死亡受体4(rs20575)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的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3.18%(23/724)比1.63%(16/980),x2=4.439,OR=1.977,95%CI:1.037~3.769,P=0.035;6.08%(22/362)比3.27%(16/490),x2 =3.863,OR=1.917,95%CI:0.992~3.705,P=0.049].重度UC患者死亡受体4(rs20575)的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的频率高于轻中度UC患者[8.00%(8/100)比2.40%(15/624),OR=3.530,95% CI:1.456~8.560,P=0.008;16.00%(8/50)比4.49%(14/312),OR=4.054,95%CI:1.605~10.243,P=0.004].死亡受体4(rs13278062)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UC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UC患者死亡受体4(rs13278062)的突变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GT+TT的频率均低于轻中度UC患者[23.00%(23/100)比36.06%(225/624),OR=0.530,95%CI:0.323~0.868,P=0.011;42.00%(21/50)比61.22%(191/312),OR=0.459,95%CI:0.250~0.841,P=0.010].死亡受体5(rs1047266)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UC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死亡受体4(rs20575)位点突变等位基因G携带者罹患UC的危险性增加,死亡受体4(rs13278062)基因突变可能影响UC的病情严重程度,而死亡受体5(rs1047266)基因多态性与UC无关联.  相似文献   
110.
BACKGROUND:: Specific genetic polymorphisms have been shown to be more common in unexplained infant death. The APOE genotype exhibits opposite effects at the extremes of age with protective effects of e4 on perinatal mortality but detrimental effects as age progresse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POE e4 allele is associated with early childhood (1 week-2 years) unexplained death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or with recognised causes (non-SIDS) and to compare these cohorts with published perinatal and adult data. METHODS:: DNA was extracted from spleen tissue of children dying in South East Scotland between 1990 and 2002. APOE alleles (e2, e3, e4) were determined using PCR. Comparisons of allele frequencies between groups were made. RESULTS:: There were 167 SIDS cases and 117 non-SIDS cases. Allele distributions of SIDS cases were similar to healthy newborns. Allele distributions of non-SIDS cases were more similar to adults than to healthy newborns. The percentage of children with at least one e4 allel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non-SIDS compared to SIDS (p=0.016). Non-SIDS cases had a higher frequency of e3 compared to SIDS cases (p=0.01) and to healthy newborns (0.005). CONCLUSIONS:: Children dying from identified causes have different APOE allele distributions from SIDS cases, but are similar to adults. Children dying from SIDS have an allele distribution comparable to healthy newborns. The prevalence of e4 in SIDS is not of an order t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age-related decline in e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