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0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52篇 |
内科学 | 15篇 |
皮肤病学 | 466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146篇 |
综合类 | 164篇 |
预防医学 | 50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58篇 |
中国医学 | 21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观察微创结合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来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结合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痤疮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囊肿个数以及GAG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囊肿个数以及GAG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红斑、肿胀疼痛、反应性痤疮、色素沉着和面部瘙痒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脱屑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结合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法简单、安全、有效,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痤疮的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的100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14~41(25.62±8.35)岁,给予半导体激光治疗;研究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12~43(26.43±8.12)岁,给予半导体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记录患者皮肤纹理特征变化、不良反应,并评估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色斑[(35.41±6.22)%比(40.16±9.37)%]、毛孔[(25.10±6.83)%比(29.65±8.40)%]、红斑[(21.05±8.42)%比(28.18±9.23)%]、紫质[(28.02±9.02)%比(32.60±10.67)%]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t=2.986、2.972、4.035、2.318,均P<0.05);第2次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44.00%(2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3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结束后2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54.00%(27/50)、78.00%(39/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P=0.011);对照组与研究组痤疮总满意度为88.00%(44/50)、100.00%(50/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2,P=0.004)。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可显著改善痤疮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同时应配合规范化护理措施,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3.
摘 要Sarecycline是过去40年来首个专门针对皮肤病设计的口服抗菌药,这种首创、窄谱四环素类药在临床研究中已被证明用药后3周可使皮肤炎性皮损显著改善,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适用于治疗罹患中度至重度痤疮的患者。 相似文献
84.
Jianfeng Xu Ruizhu Lin Jing Wang Yongli Wu Yingxu Wang Yuequan Zhang Chaolei Xi Qiang W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n acne vulgaris of pricking-bloodletting cupping at Dazhui (GV 14) under acupuncture anesthesia, and establish whether providing anesthesia to the treatment area by manipulating Hegu (LI 4) and Quchi (LI 11) might have an additional therapeutic benefit.Methods
Thirty-eight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and randomiz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a single-blind (observer-blind)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pricking-bloodletting cupping at Dazhui (GV 14) and the studied group by pricking-bloodletting cupping at Dazhui (GV 14) under acupuncture anesthesia at Hegu (LI 4) and Quchi (LI 11).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twice weekly for 6 weeks. The analges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were evaluated on a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 (GAGS), respectively.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VAS scores of pain on pricking and in the pricked area, and the duration of pain between the groups. After 12 treatme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GAGS scores from baseline in both group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esthesia at Hegu (LI 4) and Quchi (LI 11)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alleviating the pain of pricking-bloodletting cupping and reducing the duration of pain in the treatment area. Pricking-bloodletting cupping at Dazhui (GV 14) improves the skin lesions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cne vulgaris, but acupuncture anesthesia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an additional therapeutic effect. 相似文献85.
86.
87.
目的:探讨三黄消疕膏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就诊于我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决银颗粒治疗,治疗组除口服决银颗粒外,外用三黄消疕膏于局部皮损处,治疗2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5);DLQ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1%,对照组有效率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9,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消疕膏联合决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中药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7、IL-22、IL-23的影响。方法:4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联合组各20例。中药组采用1:2服凉血活血汤治疗,联合组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采用NB—UVB照射治疗。采用ELISA法对40例患者治疗前后和10例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IL-17、IL-22、IL-2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中药组、联合组IL-17、IL-22、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联合组治疗前后自身IL-17、IL-22、IL-2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联合组3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联合组治疗后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NB—UVB照射联合中药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且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与总结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针对CNKI、万方、SinoMed、、PubMed等9个数据库中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文献资料进行下载、筛选及所需信息的录入,利用刺络放血数据库平台,运用OLAP技术(联机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期刊论文230篇,纳入痤疮病例以肺经风热型频次最高,为56次,占24.78%;放血针具以三棱针应用频次最高,为168次,占71.79%;放血部位采用腧穴的研究中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穴位最多,以大椎及背俞穴应用频次最高,采用耳穴的研究则以耳尖及耳背静脉应用频次最高。放血量多描述为少许;治疗组采用配合疗法的研究166项,占72.17%,其中以中药内服、毫针刺法及耳穴贴压应用频次较多;治疗频次以3日1次(每周2次)和2日1次(每周3次)居多,且两者疗程多为10次/疗程,总治疗次数也多为20次。结论:刺络放血治疗痤疮以三棱针点刺大椎及背俞穴最为常用,且均取得较好疗效,但多数研究为配合其它疗法使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女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检测31例迟发性痤疮患者、49例青春期痤疮患者及其同龄正常对照女性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黄体酮(P)及催乳素(PRL),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春期痤疮患者组和迟发性痤疮患者组血清T水平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性增高(P<0.01),而E2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之间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性激素水平异常和痤疮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