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4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皮肤痘疮样斑状萎缩(A trophiam aculosa varioliform is cutis,AM V C)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皮肤病(OM IM601341)。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文献中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最近我院诊断一例皮肤痘疮样斑状萎缩,其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的患者,我们进行了家系临床资料的采集,现报道  相似文献   
32.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主因腰背部色素减退斑、颈部丘疹2年,于2012年6月12日就诊。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卵圆型浅白斑,表面光滑、无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处理,皮损逐渐增多。不久颈部开始出现粟粒大小毛囊性丘疹,沿皮纹呈线状分布,似鸡皮样外观,皮损夏重冬轻。既往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双侧眼底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颈  相似文献   
33.
皮肤老化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老化是机体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的变化过程,同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最明显就是光线对皮肤的损伤作用。所以,有人认为皮肤老化体现两个过程,即自然老化(又称时程老化)与光化性损伤(光老化)。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避开生老病死的规律,也不会脱离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人的脸上时程老化与光老化没有明显的界定。皮肤衰老临床特征包括皮肤干燥、粗糙、松弛、起皱纹、萎缩,以及出现花斑状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和发生肿瘤等。目前对皮肤老化预防与治疗的方法有很多,但不外乎内治和外治两大类。内治主要是服用有抗皮肤衰老作用的制剂;外治除了外…  相似文献   
34.
角膜基质营养不良包括颗粒状、格子状和斑状角膜营养不良,前两种角膜基质营养不良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者由Gronenouw于1890年首次报道,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发病人数少。我们在临床上诊治了斑状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患儿男,6岁。因全身反复多发点状红斑5年半,于2014年12月至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患儿半岁时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多发的点状红斑,偶有瘙痒,可自行消退,愈后局部留有点状色素沉着,反复发作。在当地医院诊断湿疹、过敏性紫癜给予药物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6.
十二指肠球部霜斑溃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在内镜检查时可见充血黏膜区有多个散在小白苔,形如霜斑,儿无明显的黏膜凹陷缺损。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经内镜检出6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Macular atrophy     
患者男,22岁. 主诉:躯干、四肢近端斑疹2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散在孤立不融合、约黄豆大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部分皮损略隆起,质地柔软,触之有轻度落空感;部分皮损稍凹陷,中间可见皱缩纹;皮损周围皮肤无异常.偶感轻度瘙痒,不影响睡眠,无触痛,未予诊治.数周后部分皮损逐渐增至蚕豆大,且逐渐增多,颜色逐渐变成肤色,以躯干为甚,日光照射后皮损无变化.病程中无不明原因发热、关节痛,无口腔溃疡、心慌、气促等不适.患者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体重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8.
患儿女,4个月,以躯干、四肢凹点状皮肤萎缩3个月就诊。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起较多绿豆至豌豆大淡灰褐色斑疹。皮损发生前无红斑,基底无浸润及潮红。皮损在短期内即发生凹点状萎缩,颜色转为苍白。  相似文献   
39.
Clinicopathologicalandimmunohistochemicalstudyonlichenoidandmacularamyloidosis皮肤淀粉样变是以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皮肤为特征的疾病。结节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淀粉样变蛋白是由局部浆细胞产生的’‘,属于免疫球蛋白人轻链物质‘’‘。而苔药样和斑状皮肤淀粉样变的淀粉样蛋白的组织来源仍有争议”。我们用抗角蛋白和抗波形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淀粉样蛋白的来源进行了探讨。l病例、材料和方法1.l标本:选择199o-1996年,临床表现典型的原发局限性皮肤淀粉样变病例的石蜡包理组织ZO份。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9-68岁,平均…  相似文献   
40.
原发性斑状萎缩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女,13岁。全身散在大小不等的萎缩性斑12年,渐增多、增大,无痛痒,于2003年6月30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儿1岁左右时双侧上臂伸侧出现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色素减退斑,无红肿、疼痛等症状。皮损不能自行消退,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多,并发展成为凹陷性柔软瘢痕,未进行诊治。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全身可见散在分布0.5cm×0.5cm~3.0cm×4.0cm大小不等的淡白色萎缩性瘢痕,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皮纹较深,表面无鳞屑,触之柔软易起皱。双侧肩部、背部可见多处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色素减退斑。例2.女,14岁。躯干及上肢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