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7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30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202篇
内科学   1783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神经病学   508篇
特种医学   4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2473篇
预防医学   50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128篇
  42篇
中国医学   78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425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611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邢咏梅 《河南中医》2011,31(4):394-395
目的:观察消斑汤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AP)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剂量辛伐他汀加消斑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CAAP面积、TC、LDL、hs-CRP,而治疗组疗效更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胶囊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气虚血瘀证的干预及抗氧化、抗炎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3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和调节血脂药物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次,1次/d;瑞舒伐他汀钙胶囊,10 mg/次,1次/d。观察组西药使用同对照组,并给予大株红景天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患者每2周门诊随访1次,连续观察16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和斑块大小;检测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行气虚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 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MT薄于对照组、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斑块大小积分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DL-C低于对照组(P0.01),HDL-C高于对照组(P0.01),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Hcy,MMP-2,MMP-9均低于对照组,TIMP-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GMP-140,v WF,CD62 p和CD6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抗血小板和调节血脂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大株红景天胶囊,对治疗气虚血瘀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具有缩小或减少颈动脉斑块的作用,能调节脂代谢,改善中医证候症状,并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MRI与CT在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8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与CT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两种病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检测所得图像质量与CT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测所得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分别为97.18%、76.06%,与CT检查的95.77%、73.24%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MRI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包括钙化、纤维样、脂样、混合样)的准确率为77.46%,显著高于CT诊断的53.52%(P <0.05)。结论:MRI与CT在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两者检测图像质量及病症检出率大致相等,但MRI检测在鉴别硬化斑块的准确性要高于CT检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超声监测进展性脑梗死与颈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并探讨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日照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30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60例),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T早期梗死征象、不适当降压治疗、侧脑室体旁梗死、FPG、WBC、CRP水平升高都是导致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斑块稳定11例,不稳定19例,回归分析显示,FPG、LDL、HbA1c、CRP及UA升高均为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并对不稳定斑块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延缓患者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5.
<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造成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血栓有关。斑块的不稳定与炎症程度相关。补体系统在ACS进展中起重要作用~([1])。脂联素是一类脂肪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物~([2])。大多出现在受损动脉内~([3,4]),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5,6])、抗糖尿病~([7,8])的特性。有研究发现,冠心病(CAD)患者有低水平的总脂联素(Total-APN)~([9])。近来报道,脂联素能结合血液中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消退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的患者80例,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即对照组为40例为10mg/d,观察组40例为40mg/d,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各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IMT水平、LDL-C水平、TC水平、T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L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IMT虽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LDL-C水平、TC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C升高无明显差异。观察组IMT、LDL-C、TC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C两组无差异性(P>0.05)。两组CK及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消退作用更为明显,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7.
绞股蓝总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晓  朱亮  祁丽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207-1207
绞股蓝总苷片是天然中草药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有效成分,具有调整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功效。而颈动脉及其分支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好发部位。因此,我们应用绞股蓝总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患者进行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8.
兔高脂蛋白血症模型建立及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方法学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家兔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尤其在建立高血脂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最为常用,且被推荐为有关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研究的主要动物'。然而,对造成高血脂兔模型的时间长短及高脂饲料配方各家说法不一。本研究应用新西兰兔,喂养高脂饲料,观察诱导高脂蛋白血症的时间,并对主动脉壁进行初步形态学观察。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出型健康上新西兰兔,购自上海畜牧咨询服务公司,由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负责及提供饲养和观察场地(湖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合格证:001号,环境设施合格证:028号,饲养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109.
时德 《中国处方药》2012,(3):16-17,19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膜上不断扩大,导致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外周动脉管腔狭窄、阻塞,临床上表现为冷感、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缺血症状.血小板的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血小板活化后释放大量活化因子,如TXA2、ADP、5-羟色胺(5-HT)等,这些活化因子会引起血小板的二次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的不完全闭塞甚至完全闭塞,加重患肢缺血.  相似文献   
11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使血管管腔狭窄,斑块稳定与否又可直接影响心脑血管临床疾病的发生。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关键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综合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结构、功能、活性调节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可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