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62篇
  免费   1277篇
  国内免费   640篇
耳鼻咽喉   138篇
儿科学   185篇
妇产科学   205篇
基础医学   900篇
口腔科学   246篇
临床医学   4896篇
内科学   2868篇
皮肤病学   392篇
神经病学   442篇
特种医学   14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1510篇
综合类   8953篇
预防医学   1465篇
眼科学   274篇
药学   3389篇
  42篇
中国医学   1205篇
肿瘤学   4100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502篇
  2022年   622篇
  2021年   718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629篇
  2014年   1214篇
  2013年   1131篇
  2012年   1585篇
  2011年   1727篇
  2010年   1571篇
  2009年   1572篇
  2008年   2043篇
  2007年   1812篇
  2006年   1792篇
  2005年   1868篇
  2004年   1645篇
  2003年   1593篇
  2002年   1572篇
  2001年   1346篇
  2000年   1037篇
  1999年   742篇
  1998年   630篇
  1997年   542篇
  1996年   550篇
  1995年   414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本研究采用光生物素(PHOTOPROBE~(TM)BIOTIN)标记重组质粒pPF14作为探针,以斑点杂文试验检测恶性疟病人血样。共检测恶性疟病人35例,阳性29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者1例为阳性。总计检测36例,阳性30例,阳性符合率为83.3%;正常人血样33例,阴性30例,阴性符合率为91%。此外,阳性检出率与原虫密度之间基本呈正相关,检出最低的虫血症水平为0.005%。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索批质量保证二次抽样法 (DLQAS)在抗疟药对恶性疟疗效监测中应用的可能性。 方法 在现场按WHO推荐的 2 8d体内法氯喹疗效评估方案收集病例 ,给予氯喹治疗 ,判定治疗失败与否 ,比较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与DLQAS法对疗效判定的结果 ,评估和比较对样本量的需求。 结果 传统方法调查到治疗失败率为 40 .7% ,DLQAS法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调查到治疗失败率均大于WHO推荐换用药物治疗失败率上限 2 5 % ;DLQAS法的样本量比传统的流行病学横断面抽样方法少。 结论 DLQAS的现场调查治疗失败判定结果同传统流行病学方法 ,且样本量小、快速 ,适用于对抗疟药治疗恶性疟疗效监测的现场评估。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 为设计研制安全有效的人脑型疟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MAD20 株裂殖子表面蛋白1 (MSP1) 和FC27 株裂殖子表面蛋白2 (MSP2) 基因编码区高度保守碱基设计并合成两对引物,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技术对5 例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云南省勐腊县勐罕分离株CMH/YN 和云南省盈江县农场CYJ/YN 分离株基因组DNA MSP1 第13- 17 区基因和MSP2 基因进行扩增, 并将扩增产物分别经EcoRI 和KpnI, BamHI 和HindIII 双酶切后, 分子定向克隆M13mp18 和M13mp19 载体, 转染大肠杆菌(E. coli) TG1, 从含X-gal 和IPTG 的LB平板上, 将随机筛选得到的单个无色噬菌斑经E. coli JM 103 扩增, 用碱裂解法抽提重组子复制型DNA (RFDNA ) 后, 再分别经EcoRI 和KpnI, BamHI 和HindIII 双酶切鉴定。结果: 证实重组子为编码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CMH/YN 和CYJ/YN 分离株MSP1 第16- 17 区基因和MSP2 基因分子克隆M13 载体。结论: 首次报道确证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CMH/YN 和CYJ/YN 分离株MSP1 第16- 17 区基因和MSP2 基因分别与MAD20 株MSP1 和FC27 株MSP2 相应基因完全一致。这些发现对研究预防人脑型疟疫苗和建立一种新型脑型疟恶性疟原虫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测序有望带来疟疾研究方法的革命。除了简单的基因发现,基因组测序将便于综合鉴定寄生虫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病理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宿主遗传背景等环境变量的反应。本文介绍了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测序计划的近况及功能基因组学开发的生物信息学及其分析工具的应用,其目的是根据对疟原虫生物学的深入观察,确定合理的、基于信息的、新的治疗策略和目标。  相似文献   
996.
AIM: 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53 and mdm2 protein expression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53 and mdm2 in pancreatic cancer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53 and mdm2 protein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in pancreatic cancer.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was found in 40 of 59 patients (67.8%) and that of mdm2 protein in 17 of 59 patients (28.8%). No obvious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p53 as well as mdm2 expression and sex, tumor site,TNM staging and hist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p53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65 years old, while mdm2 had no relationship with age.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53 and mdm2 proteins was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e other groups. CONCLUSION: Both p53 and mdm2 presented relatively high expression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The overexpression of p53 and mdm2 might reflect the malignant prolifera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their co-expression might be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并发恶性腹水患者行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唐山弘慈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收治的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腹水患者95例,分为A、B两组,A组35例行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Bevacizumab+HIPEC),B组60例行常规腹腔内注射化疗,两组患者均联合卡培他滨口服化疗。行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缓解率(ORR)、控制率(DCR)、生活质量(QOL)、治疗毒性反应。结果A组比B组血清CEA、CA199水平降低(P<0.01),ORR、DCR、QOL均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并发恶性腹水患者行Bevacizumab+HIPEC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99.
患者,男,71岁,67 kg,退休医师。因反复焦虑2个半月,发现肌酶升高4 d,于2018年2月11日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入院时,患者言语含糊,思维混乱,不能正常交流。体温正常或有时低热,血压98/54 mm Hg(1 mm Hg=0.133 k Pa),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心率95次/min,律齐。急查血常规:白细胞7.78×10^9/L;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871 U/L,肌酸激酶MB亚型(CK-MB)25 U/L,肌酸激酶MM亚型(CK-MM)846 U/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3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3 U/L;C反应蛋白(CRP)11.1 mg/L;电解质、肾功能、糖代谢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头颅磁共振:脑内少许腔隙灶、老年脑;胸部CT平扫,两下肺少许炎症可能,两侧胸膜反应伴少量胸腔积液。入院后其他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肝炎病毒、类风湿因子、血脂、肿瘤标记物等均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00.
管强生 《康复》2021,(4):56-57
我的两次患癌,佐证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谚语。1996年,一次偶然的发现,将一向健康的我列入了患者的行列:右肾肿瘤,经B超、CT造影等检查后,我住院接受了肾肿瘤切除术。2012年,一次例行体检的胸透显示,我的右肺叶上有恶性肿块。在经过全身检查后,我住院手术,医生为我切除了病变部分。两次手术,距今已分别有25年和8年了。如今,我已年近耄耋,但仍然正常生活,能吃能喝,几近常人,思维尚算敏捷,交往基本如旧,还能处理日常琐事。这25年,我是这样过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