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0篇
  免费   1041篇
  国内免费   1680篇
耳鼻咽喉   88篇
儿科学   147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2356篇
口腔科学   958篇
临床医学   2369篇
内科学   1197篇
皮肤病学   93篇
神经病学   675篇
特种医学   4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590篇
综合类   4417篇
预防医学   476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1051篇
  23篇
中国医学   761篇
肿瘤学   1088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597篇
  2022年   653篇
  2021年   756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592篇
  2014年   822篇
  2013年   894篇
  2012年   1022篇
  2011年   1256篇
  2010年   1060篇
  2009年   1025篇
  2008年   1206篇
  2007年   905篇
  2006年   816篇
  2005年   942篇
  2004年   717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体外长期培养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具有体外增殖能力强及多向分化潜能,是目前临床应用的重要组织工程种子细胞.MSC经体外培养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是临床应用中亟待了解的问题.本实验以正常成人骨髓源MSC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学、细胞化学和染色体显带技术,观察了体外不同传代次数的MSC表面表型、分化能力和核型改变.结果显示: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培养的MSC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依次减弱,但并不伴有细胞表面标志和核型的改变.这一结果提示,尽管体外培养的MSC遗传稳定性好,但高度增殖使细胞多向分化能力非同步逐渐丧失.因此在以MSC作为种子细胞构建不同的组织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扩增培养代数以便获得理想的细胞数目扩增同时保留细胞最佳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经成骨诱导后的脂肪成体干细胞(ADASCs)在体内的成骨分化行为.方法 分离培养兔ADASCs,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标记结果.将标记的ADASCs体外成骨诱导培养2周后与脱钙骨基质(DBM)复合,共培养7d后植入自体肌袋内.术后8周取材,固定、脱钙、包埋后切片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大量ADASCs被标记,标记率达(82.3±8.6)%;体外标记后的ADASCs可以向成骨方向分化;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示体内有新生骨形成,切片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新生骨处有阳性细胞.结论 ADASCs经体外成骨诱导后植入体内能够继续维持成骨分化,并进一步形成新生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MSCs)在向成骨细胞(OB)分化的条件培养体系中,17β-雌二醇(E2)对其核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α1, Cbf α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E2对OB生成的作用及绝经后高转换骨代谢的可能机制. 方法: 取自3 mo龄雌性SD大鼠MSCs在生长培养基中传代后,用1,25(OH)2D3和地塞米松(DEX)诱导MSCs向OB分化. 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不同浓度E2对MSCs分化过程中Cbf α1 mRNA表达的影响;以α-磷酸奈酚为底物,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Van Gieson染色法显示Ⅰ型胶原的含量. 结果: E2能明显抑制MSCs分化过程中Cbf α1 mRNA的表达,从(23.4±1.8)%降至(15.8±1.5)%和(5.8±0.8)%(P<0.05);细胞ALP活性随E2浓度增加而降低,从 (706±37) nkat@g-1(protein)降至(63±5)nkat@g-1(P<0.05). E2降低细胞Ⅰ型胶原的合成,用Van Gieson染色细胞,随着E2浓度的增加,胞质染色由鲜红、淡红到黄色. 结论: E2能明显抑制MSCs分化过程中Cbf α1 mRNA的表达,减少OB的生成.  相似文献   
54.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是机体其他各类细胞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稳态控制等特性.一个干细胞便可发育为完整的生物机体或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55.
病人男,50岁。有吞咽梗噎史,2个月前吞咽时胸骨后疼痛,食管造影示上段食管狭窄长4 cm,黏膜破坏。胃镜示距门齿22 cm处食管黏膜结节状隆起,管腔狭窄,镜身不能通过。活检为高分化鳞癌。术前CT示主动脉球在脊柱右侧,位置偏高,弓部食管壁不均匀增厚,降主动脉在脊柱右侧(图1)。诊断:右位主动脉弓并食管癌。  相似文献   
56.
审视世界医学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医学当有三种模式变迁,即混沌模式→分化模式→高度分化、高度综合模式。其中分化模式又包括传统中医的“思维—哲学”模式和西医模式(它又分三个阶段:早期初级的“哲学—思维—生物”模式;“生物”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分化模式发展的最终结果将导致高度分化,高度综合模式(如图示)。 它是医学大统一时代的模式,将是中西医融合的必然结果。这一模式变迁正反映了医学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辩证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细胞增殖、分化与肿瘤细胞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大肠癌标本 51例 ,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分化情况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的表达情况 ,分析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与Pgp表达的关系。 结果 :不同类型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PCNA和Pgp的表达不同 ,但是 ,它们相互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5)。结论 :大肠癌细胞增殖、分化与耐药性的产生分别为独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58.
采用鼠抗PCNA单克隆抗体,ABC法,对11例正常口腔粘膜及29例口腔鳞癌进行了染色。结果表明:正常粘膜仅在基底层中有少量的PCNA阳性细胞,其阳性分级为1级。而鳞癌阳性分级主要是3~4级,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PCNA阳性表达率也相应增高。经统计学分析,正常组织与鳞癌之间及鳞癌各级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PCN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组织学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59.
DC的分化和Th1、Th2细胞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 1973年发现的。它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s ,APC) ,也是唯一能将抗原递呈给初始T细胞 ,激发初次免疫应答的APC ,因此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近年来 ,DC亚群在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尤其是在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DC的分化及其对Th1、Th2细胞的诱导作一综述。1 DC的来源及特征DC…  相似文献   
60.
作者合成了13个对-苯二甲酸衍生物,其中有9个化合物尚未见文献报道。通过对HL-60细胞诱导分化活性试验,发现有两个化合物在浓度为5×10 ̄(-6)mol/L时,可使细胞分化率达55%,低于维A酸的分化率(79%,10 ̄(-7)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