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936篇
  免费   4286篇
  国内免费   3556篇
耳鼻咽喉   671篇
儿科学   904篇
妇产科学   1234篇
基础医学   5277篇
口腔科学   1764篇
临床医学   33431篇
内科学   7653篇
皮肤病学   809篇
神经病学   1502篇
特种医学   50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1篇
外科学   8775篇
综合类   60348篇
预防医学   20084篇
眼科学   1602篇
药学   37402篇
  480篇
中国医学   48164篇
肿瘤学   2499篇
  2024年   548篇
  2023年   1976篇
  2022年   1959篇
  2021年   2676篇
  2020年   3124篇
  2019年   3041篇
  2018年   1621篇
  2017年   4485篇
  2016年   4524篇
  2015年   4972篇
  2014年   11528篇
  2013年   10101篇
  2012年   12718篇
  2011年   14379篇
  2010年   14184篇
  2009年   10984篇
  2008年   17245篇
  2007年   13583篇
  2006年   10736篇
  2005年   12985篇
  2004年   9367篇
  2003年   12164篇
  2002年   11138篇
  2001年   7647篇
  2000年   6076篇
  1999年   5239篇
  1998年   4956篇
  1997年   4051篇
  1996年   4217篇
  1995年   4160篇
  1994年   3251篇
  1993年   1918篇
  1992年   1698篇
  1991年   1507篇
  1990年   1185篇
  1989年   1122篇
  1988年   289篇
  1987年   166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川贝母具有以下量效特点:临床用量多为3~3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发挥清热润肺时,治疗肺部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扁桃体炎等,为3~15 g;化痰止咳时,治疗咳喘证、发热证、急性发作性咳嗽等,为5~12 g;散结消痈时,治疗肺痈、肺癌、乳腺癌等,为4.5~30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润肺常配伍瓜蒌、桔梗、桑白皮;化痰止咳常配伍甜杏仁、沙参、麦冬;散结消痈常配伍桔梗、冬瓜子、丹参等。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826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246例、单纯外剥内扎术115例、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Automatic Ligation of Hemorrhoids,RPH)153例、低位肛瘘切除术177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135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定肛管直肠压力。结果: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高于术前(P<0.05),但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外剥内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低位肛瘘切除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均高于术前(P<0.05),而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术后直肠静息压高于术前,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低于术前(P<0.05),而与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准确判断手术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为医师的进一步诊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低氧诱导大鼠PASMCs增殖,设置正常对照组、低氧模型组、血府逐瘀低剂量组、血府逐瘀高剂量组和NVP-BEZ235组,血府逐瘀低、高剂量组含药血清浓度分别为5%和20%。运用CCK-8法检测不同低氧时间和药物干预对于PASM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Akt、p-mTOR和PCNA表达。结果低氧培养36 h时PASMCs OD值最高,且高于常氧培养(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模型组OD值明显升高(P0.01),p-AKT、p-mTOR、PCNA表达增加(P0.05);与低氧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高剂量组和NVP-BEZ235组OD值不同程度降低(P0.01),各药物组p-AKT、p-mTOR、PCNA表达减少(P0.05);与血府逐瘀低剂量组比较,NVP-BEZ235组p-AKT、p-mTOR、PCNA表达减少(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低氧诱导的大鼠PASMCs增殖,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并下调PCNA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应用抗菌疗法与一般疗法的效果。方法:纳入2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予以普托平(兰索拉唑)+膜固思达(瑞巴派特)连服8周;观察组先行普托平+左氧氟沙星+甲硝唑2周后改用对照组药物6周。结果:观察组症状总有效率50%,对照组20%,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观察组分别50%、70%;对照组20%、20%。结论:慢性胃炎同时先行抗菌疗法治疗后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比单纯抑酸及保护胃黏膜效果好。目前世界上约有50%的人携带Hp,这种微生物被认为是胃部微生物的一部分。近年日趋成熟的基因测序和微生物组学技术已证实,除了Hp外,胃内还存在着其他微生物群落和菌群结构,一旦胃内微生态混乱,或某一菌群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致病[1]。本文研究采用抗菌疗法及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5.
136.
目的:探究羟甲唑啉在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20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治疗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10例,予B组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予A组羟甲唑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相较于B组,A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 <0. 05),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 <0. 05); 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 <0. 05)。结论:在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羟甲唑啉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7.
138.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计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参照组(n=42),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病房管理、护理态度、操作技巧、用药等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均有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2017年1月-2018年3月该院收诊的160例手术室患者,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细节护理管理)80例与对照组(传统护理管理)80例,比较两组手术室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收缩压。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后的护理安全(82.23±6.14)分、体征监测(93.46±6.23)分、体位协助(87.32±4.65)分、器械准备(91.57±6.21)分、文书记录(90.24±4.92)分、护理满意率(98.7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50%)、感染发生率(1.25%)、收缩压(121.37±6.26)mmHg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其感染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究密盖息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骨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接收的骨质疏松骨痛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5月,依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55例。参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密盖息治疗,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在休息与运动时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治疗前,休息时与运动时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疼痛评分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治疗后休息时与运动时评分分别为(1.85±0.12)分、(2.03±0.24)分,参照组治疗后休息时与运动时评分分别为(3.01±0.14)分、(3.76±0.29)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密盖息联合钙剂运用于骨质疏松骨痛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骨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