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4篇
  免费   953篇
  国内免费   343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79篇
基础医学   299篇
口腔科学   309篇
临床医学   2360篇
内科学   845篇
皮肤病学   214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2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251篇
综合类   3570篇
预防医学   3913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3456篇
  27篇
中国医学   931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73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469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804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847篇
  2011年   1089篇
  2010年   998篇
  2009年   970篇
  2008年   1153篇
  2007年   973篇
  2006年   967篇
  2005年   912篇
  2004年   681篇
  2003年   563篇
  2002年   517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51.
赵星  徐红星 《苏州医学》2007,30(2):97-98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无细胞壁的微生物。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在培养基上培养出的最小微生物。由MP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病变,以儿童和青年人居多。临床表现以刺激性咳嗽为突出症状,肺部多无实变体征,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故易与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症状相混淆。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细菌及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其耐药发展趋势,控制院内感染.方法 菌株来自2005~2006年本院微生物实验室首次分离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指定的原则判定细菌耐药率.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是ICU常见感染菌.亚胺培南具有最高抗菌活性.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11%、20%、20%、21%、25%,非发酵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ICU主要感染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和抗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3.
目前,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大家探讨的问题。感染链是由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部分组成,而供应室的空气环境,医用器械和敷料及医疗用品的回收,卫生人员的知识缺乏,都是病原微生物所要寻找的交通工具,如果这感染链中的一环——传播途径被阻断,那么感染就能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4.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1 176例病原菌及药敏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儿科对2004-09~2006-09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176例,分别送了咽拭子培养及咽拭子高倍镜检,现将咽拭子培养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5.
156.
深圳市生食海鲜致病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倩  刘军 《中国公共卫生》1998,14(10):614-615
我们对深圳市部份酒楼供应的生食海鲜食品进行了致病性弧菌的检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并将常规生化鉴定与仪器鉴定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类海鲜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从样品中分离出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非01非0139弧菌,表明生食海鲜食品存在诱发食源性病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7.
158.
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70例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70例(男性35例,女性35例,年龄54±s15a),其中下呼吸道感染40例,尿路感染30例,剂量一般为0.2g,po,bid,疗程7~14d;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为0.2g,po,qd,疗程5~7d。结果:总有效率93%,细菌清除率88%,不良反应轻微,呈一过性,发生率为6%。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159.
微生物来源的作用于微管的活性物质及其筛选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对紫杉醇(taxol)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作用于微管的药物已引起广泛的重视.微管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许多细胞功能,包括染色体运动,细胞形状的变化,细胞内运动,稳定细胞膜表面受体及与纤毛、鞭毛有关的细胞运动.由于微管在细胞分裂中有着重要作用,一些干扰微管功能的化合物可使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期,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因此,微管成为许多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筛选抗微管药在抗癌药物研究中尤为令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0.
罗红霉素干混悬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