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93篇 |
免费 | 1182篇 |
国内免费 | 82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90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941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535篇 |
内科学 | 6269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59篇 |
特种医学 | 47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960篇 |
综合类 | 2418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490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958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519篇 |
肿瘤学 | 2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94篇 |
2021年 | 415篇 |
2020年 | 442篇 |
2019年 | 347篇 |
2018年 | 386篇 |
2017年 | 398篇 |
2016年 | 604篇 |
2015年 | 581篇 |
2014年 | 920篇 |
2013年 | 938篇 |
2012年 | 844篇 |
2011年 | 918篇 |
2010年 | 710篇 |
2009年 | 711篇 |
2008年 | 654篇 |
2007年 | 635篇 |
2006年 | 658篇 |
2005年 | 565篇 |
2004年 | 414篇 |
2003年 | 408篇 |
2002年 | 384篇 |
2001年 | 341篇 |
2000年 | 283篇 |
1999年 | 215篇 |
1998年 | 219篇 |
1997年 | 197篇 |
1996年 | 190篇 |
1995年 | 142篇 |
1994年 | 132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41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13篇 |
1975年 | 7篇 |
1972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101.
背景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肝硬化血清CA125升高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从多角度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升高的相关因素非常必要。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8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05例,行腹腔穿刺113例。分组情况:根据血清CA125水平分为CA125正常组(n=39)与CA125异常组(n=166);根据腹腔积液量分为无腹腔积液组(n=52)、少量腹腔积液组(n=40)、中量腹腔积液组(n=51)、大量腹腔积液组(n=62);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Pugh A级组(5~6分)46例、Child-Pugh B级组(7~9分)87例、Child-Pugh C级组(≥10分)72例;根据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分为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正常组65例、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升高组48例(共113例行腹腔穿刺)。比较CA125异常组与CA125正常组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清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性别;观察腹腔积液量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Child-Pugh分级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A125异常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AST高于CA125正常组,PT长于CA125正常组,清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CA125正常组(P<0.05)。无腹腔积液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少量腹腔积液组、中量腹腔积液组、大量腹腔积液组(P<0.05);少量腹腔积液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中量腹腔积液组、大量腹腔积液组(P<0.05)。Child-Pugh A级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Child-Pugh B级组、Child-Pugh C级组(P<0.05);Child-Pugh B级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Child-Pugh C级组(P<0.05)。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升高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正常组(P=0.023)。腹腔积液量、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与血清CA125水平均相关(P<0.05)。结论 血清CA125水平升高与腹腔积液量、Child-Pugh分级及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相关,其可用来评估腹腔积液量的多少、肝功能受损程度及出现腹膜炎并发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2.
背景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前期病变,早期治疗可以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速度。目前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肝穿刺活检术、血清学标志物等,但各诊断方法又各有其缺陷。目的 通过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探讨应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评估兔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4-10月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4只,随机选取36只为实验组,8只为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16周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起始剂量为0.3 ml/kg,剂量递增,第4周剂量为0.4 ml/kg,第5周后剂量为0.5 ml/kg;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造模第4、6、8、10、12、14、16周随机选取实验组3~6只,对照组1~2只,应用ARFI检查活体、离体兔肝横向剪切波速度(SWV、SWV1)。每次检查完成后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兔并取兔肝组织先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而后行Masson 染色,确定兔肝纤维化病理分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RFI评估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 至造模第16周时,成功建立各分期的兔肝纤维化模型。病理检查结果示:对照组兔肝脏病理学检查均正常,无纤维化;实验组36只兔最终死亡4只,造模成功32只(肝纤维化分期为F1期6只、F2期10只、F3期8只、F4期8只),造模成功率为88.9%(32/36)。实验组F1~F4期的SWV、SWV1大于对照组,实验组F2~F4期的SWV、SWV1大于实验组F1期,实验组F3~F4期的SWV、SWV1大于实验组F2期,实验组F4期SWV1大于实验组F3期(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F1~F4期SWV1均大于SWV(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SWV诊断肝纤维化≥F2期、≥F3期、F4期的AUC分别为0.901、0.939、0.945(P均<0.001),截断值分别为2.21、2.29、2.36 m/s,灵敏度分别为80.8%、87.5%、87.5%,特异度分别为83.3%、87.5%、79.3%;SWV1诊断肝纤维化≥F2期、≥F3期、F4期的AUC分别为0.901、0.901、0.958(P均<0.001),截断值分别为2.58、2.92、3.26 m/s,灵敏度分别为80.8%、81.3%、87.5%,特异度分别为83.3%、87.5%、95.8%。结论 采用ARFI检查的SWV、SWV1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SWV、SWV1诊断兔肝纤维化程度各期的AUC均大于0.9,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江阴市人民医院60例慢性乙肝、149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ER2水平,比较不同组间、不同肝硬化严重程度患者间血清HER2水平,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与临床参数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ER2浓度在健康对照组、慢性乙肝组、乙肝后肝硬化组分别为9.21±2.59 ng/mL、11.59±4.43 ng/mL和17.60±6.03 ng/m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乙肝肝硬化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血清HER2(16.57±4.67 ng/mL)高于Child A级(12.11±3.65 ng/mL,P=0.000)及B级(14.48±4.53 ng/mL,P=0.02)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ER2水平与BIL、AST、ALT、PT呈正相关(P均<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但与MELD评分无相关性。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高表达,且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ER2可能参与乙肝后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
2018 年7 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脾栓塞组。回顾性分析患者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及治疗后3 周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
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
的40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脾栓塞组APTT 治疗前后分别为(46.063±11.477)和
(40.243±8.973)s,FBG 治疗前后分别为(155.346±39.930)和(267.289±101.644)mg/ml,TT 前后分别为
(22.860±2.749)和(20.600±2.437)s。脾栓塞组APTT、FIB 及TT 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PT、INR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能够降低门静脉
系统压力、减轻脾亢进功能症状,还可以改善肝硬化脾亢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肝脏渡越时间与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关系,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无肝病病史及肝病临床表现患者(住院或门诊)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肝脏超声造影,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门静脉穿刺时建立手术通路并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PP)。比较2组患者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HA-HVTT)、肝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和肝实质-肝静脉渡越时间(PA-HVTT),分析观察组患者HA-HVTT、PV-HVTT、PA-HVTT与FP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A-HVTT、PV-HVTT和PA-HVTT均明显缩短(t=5.078,P<0.01;t=12.163,P<0.01;t=2.649,P<0.01);观察组患者HA-HVTT、PV-HVTT、PA-HVTT与FPP均呈负相关关系(r=-0.799,P<0.01;r=-0.554,P<0.01;r=-0.735,P<0.01)。HA-HVTT与FPP线性关系为Y=-0.410X+7.254,PV-HVTT与FPP线性关系为Y=-0.355X+4.983,PA-HVTT与FPP线性关系为Y=-0.566X+4.997。结论:肝脏渡越时间可以成为判断门静脉压力的有效指标,为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肝硬化环境对肝癌肝内、外转移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BALB/c小鼠,采用CCl4诱导建立肝硬化小鼠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在肝硬化组及对照组的肝脏左叶上原位种植小鼠肝癌细胞,术后1、2、3周收取标本.通过大体及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行为.检测了肝脏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发现,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更容易出现肝内转移(14/19)与远处转移(4/19),与对照组相比(5/17,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硬化组黏附类分子较对照组表达明显上调(P<0.01).钙黏附素表达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肝硬化环境更利于肝癌发生肝内、外转移.这种转移行为可能与肝硬化组织中各种黏附因子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7.
GSTP1, GSTM1, and GSTT1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patients with cryptogenic liver cirrho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hahrokh?Mohammadzadeh?GhobadlooEmail author Bahram?Yaghmaei Valery?Bakayev Hossein?Goudarzi Babak?Noorinayer Farhad?Haghighi?Rad Saeed?Samiy Sohrab?Aghabozorghi Mohammad?Reza?Zali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04,8(4):423-427
We investigate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P1I le (105) Val, T1, and M1 polymorphisms in 45 patients with documented
cryptogenic cirrhosis and 56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in the studied
populations to confirm the genotypes of GSTT1, M1, and P1. Ile/Val and Val/Val GSTP1 genotypes were more frequ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n = 39, 87%) than in the control subjects (n = 10; 18%) (odds ratio [OR] 34.0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70 to 108.31, P < 0.001). Among these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16 were heterozygous and 23 were homozygous, whereas only one pers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omozygous. The GSTM1 null genotype was also more prevalent in cirrhotic patients than in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OR 6.83, 95% CI 2.53 to 18.42, P < 0.001). The rate of GSTT1 deletion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R 2.35, 95% CI 0.76 to
7.28, P = 0.111).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GSTP1 and GSTM1 polymorphisms may b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rrhosis by unknown mechanisms. Th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of cryptogenic cirrhosis with Val/Val GSTP1 genotype encoding
a low detoxification activity protein implicates this polymorphism 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
Presented as an abstract at the Forty-Four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lando, Florida,
May 19–22, 2003 (Poster of Distinction). 相似文献
108.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硬化与套扎治疗对食管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硬化、套扎治疗对食管测压的影响。硬化与套扎治疗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测压一次,结果显示:(1)硬化剂治疗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息压及松弛压力降低,松弛率升高,松弛持续时间缩短;套扎治疗仅对LES静息压有影响。(2)硬化剂治疗使治疗部位及其以下食管的蠕动波幅值下降,蠕动持续时间延长,蠕动波速度加快;套扎治疗使治疗部位及其以下食管的蠕动持续时间缩短,异常蠕动性收缩增加。提示经治疗后应使用既能降低胃酸酸碱度,又能增加LES压力的抗酸药物,而套扎治疗后应使用胃动力药物。 相似文献
109.
肝脏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最可靠方法,但因为创伤性及风险性难以普遍开展,临床上需要寻找一种无创的肝纤维化检测方法。本文通过对1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和超声指标与同期肝脏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2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接受LAM联合ADV初始抗病毒治疗,60例接受ETV单药抗病毒治疗。每1~3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超声波或CT。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X检验比较两组在治疗12和24个月时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累计生存率。结果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和ETV单药治疗组各有45例至随访结束。两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在治疗12个月(X^2=2.12和2.88,P〉0.05)和24个月时(X^2=3.21和3.2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3.5%(10/23)和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0.05)。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后,LAM和ADV初始联合组分别有2例(4.4%)和3例(6.7%)发生病毒学突破,但均未检测到病毒学变异;ETV单药组分别有I例(2.2%)和2例(4.4%)发生病毒学突破,并在24个月检测到1例(2.2%)发生病毒变异。LAM+ADV初始联合组和ETV组治疗24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基线)相比,Alb水平上升(F=18.9和17.3,P〈0.05),TBil和ALT下降(F=16.5、17.1和23.7、24.8,P〈0.05),PT缩短(F=22.7和24.5,P〈0.05),CTP评分和MELD评分下降(F=18.5、17.8和24.2、23.8,P〈0.05)。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累计病死率(或肝移植)为16.7%(10/60),ETV单药组累计病死率(或肝移植)为18.3%(11/60)。两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结论LAM与ADV初始联合或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且耐药变异率低;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24个月时高于单药组,两种方案在临床上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