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5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01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71篇
综合类   39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48篇
  1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9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HGF体外调控肝星状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肝星状细胞(HSCs)体外共培养体系中,BMSCs旁分泌肝细 胞生长因子(HGF)对 HSCs 增殖、凋亡、活化的影响。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大鼠 BMSCs,另培养 HSCs。6 孔板半透膜建立上下两层细胞非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实验设 H 组(HSCs 单独培养)、H-H 组(HSCs 与 HSCs共培养)、M-H组(BMSCs与HSCs共培养)、M-H-C组(BMSCs与HSCs共培养并加c-met抑制剂),各组细胞培 养48 h后,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检测HSCs凋亡率,MTT法检测HSCs的增殖,免疫荧光共聚焦定量检测HSCs中 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HGF的浓度。结果 MSCs高表达阳性表面分子 CD29、CD90,低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记CD45;BMSCs能明显抑制HSCs的增殖、活化并促进其凋亡,且M-H组上清液 中HGF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BMSCs与HSCs共培养过程中,BMSCs通过旁分泌HGF促进HSCs的凋亡,抑 制HSCs的增殖、活化。  相似文献   
94.
文题释义: 多模态成像:随着分子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多模态成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成像方式,联合超声、CT、MRI、光声及SPECT等各自独特的成像优势,只使用一种对比剂即可获得多种模态增强显影,同时得到疾病的解剖学、分子学及功能学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受检者的健康及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都有重要意义。 寻靶:通过对微泡外壳进行改建,将特异性配体结合或连接到微泡表面,这些微泡可通过血液循环聚到特定的病变组织上,并长时间停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从而达到使病变组织在影像中得到特异性的标记增强或局部靶向治疗作用的目的。背景:近来年,分子成像结合医学影像技术和靶向分子探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相互结合能够在分子水平对靶组织进行观察,从而实现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实时无创成像。 目的:制备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探讨其体外超声/CT/MRI成像效果,观察其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靶向能力。 方法:以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作为外壳、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作为配体,通过双步乳化法制备包载磁性颗粒和全氟辛溴烷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cRGD-PLGA-Fe3O4-PFOB,检测其理化性质。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以双蒸水稀释为不同质量浓度的混悬液,体外观察其超声、CT、MRI显影效果。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验证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连接情况和体外靶向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毒性作用。 结果与结论:①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分散度好,大小较均匀,单个纳米粒呈球形,数个黑色的铁颗粒分布于壳膜上,平均粒径为(221.5±60.3) nm,Fe3O4包封率为38%;②随着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质量浓度的降低,样品的超声回声强度、CT值均逐渐降低;随着纳米粒中Fe3O4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MRI T2加权信号强度逐渐降低;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连接率为94.13%;体外靶向实验显示,大部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聚集于大鼠肝星状细胞细胞HSC-T6周围;④不同质量浓度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活力无影响;⑤结果表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不仅能作为多模态显像剂用于超声、CT、MRI,且在体外实验中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有较强的靶向能力,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ORCID: 0000-0001-8470-8548(李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提高siRNA表达载体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中的转染效率。[方法]pEGFP-C1-CR4转染原代HSCs、HSC-T6细胞株,实验根据质粒DNA和阳离子脂质体的不同比例分为4组:1μg/0μL、1μg/1μL、1μg/2μL、1μg/4μL,1μg/0μL为对照组,其余3组为实验组。转染48 h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同时流式细胞仪计算转染效率。[结果]质粒DNA和阳离子脂质体的比例为1μg/2μL和1μg/4μL时,原代HSCs转染效率为(56.55±3.12)%和(58.62±2.03)%(P>0.05),HSC-T6细胞株转染效率为(24.52±3.55)%和(25.49±2.33)%(P>0.05)。同样比例条件下,原代HSCs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HSC-T6细胞株的转染效率(P<0.05)。在实验组质粒、脂质体比例为1μg/2μL和1μg/4μL时,同种细胞的转染效率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采用质粒DNA和阳离子脂质体的比例为1μg/2μL、1μg/4μL的条件,均能够在HSCs和HSC-T6中获得最佳转染效率,但前者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中的表达,观察其对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分泌的影响.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大鼠HSCs活化后,分别给予40~160 pmol化学合成经修饰抗TIMP-2 siRNA进行干预,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IMP-2、MMP-2、MT1-MMP、MMP-13、COL Ⅰ和COL Ⅲ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TIMP-2、MT1-MMP和MMP-13蛋白表达及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蛋白表达.结果 应用化学合成经修饰抗TIMP-2 siRNA后,TIMP-2、MMP-2、MT1-MMP、COL Ⅰ和COL Ⅲ的表达明显降低,而MMP-13的表达则明显增加,培养细胞上清液中HA、PCⅢ和Hyp的含量也明显减少.结论 TIMP-2通过MT1-MMP介导MMP-2的活化,抑制TIMP-2的表达,MT1-MMP和MMP-2的表达随之降低,而HSCs合成分泌ECM也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97.
98.
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细胞学基础。近年来,有关细胞膜受体信号转导以及核转录因子的调控在HSC活化中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此文回顾近年来细胞膜受体与核转录因子家族在HSC激活中的介导、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
Fatal pulmonary edema and hemorrhage are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steno-occlusive carotid artery disease; a rational mechanism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examined in the literature so far. We investigated if cervical sympathetic ganglia ischemia prevents pulmonary vasospasm on the prognosis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ligation (BCCAL). Twenty-three adult New Zealand rabbits (4.2 ± 0.3 k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G1, n = 5), the sham group (G2, n = 6), and the BCCAL group (G3, n = 12).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were dissected bilaterally in G2/G3, and permanent BCCAL was applied to only in G3. All animals were followed for 3 weeks and decapitat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stellate ganglia and severity of pulmonary vasospasm-related lung edema and hemorrhag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the Kruskal–Wallis test. Two animals of G3 dead within three weeks and the remainder were sacrificed three weeks later. Subpleural petechial foci and an endotracheal bloody fluid collection were grossly observed in the lungs. Histopathologically, pulmonary artery vasospasm, perivascular and subintimal edema, interalveolar hemorrhage, and alveolar wall destructions were observed with less ischemic-degenerated neuron density-determined stellate ganglia animals. Neurodegeneration of stellate ganglia may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of lung injury during steno-occlusive carotid artery disease.  相似文献   
100.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人及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表达增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及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皮下注射CCl4后1、4、8周收集肝组织标本;44例人肝组织,其中包括12例正常肝组织、3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TGF的表达及分布。结果CTGF主要表达于大鼠肝星状细胞及肝细胞胞质中。注射CCl4后,大鼠肝组织中CTGF呈时间依赖性表达增强(P<0.01或P<0.05)。CTGF在人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与大鼠相类似,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CTGF作为一种促纤维化因子,其过表达可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