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98篇 |
免费 | 794篇 |
国内免费 | 2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9篇 |
儿科学 | 330篇 |
妇产科学 | 173篇 |
基础医学 | 810篇 |
口腔科学 | 139篇 |
临床医学 | 1783篇 |
内科学 | 1862篇 |
皮肤病学 | 188篇 |
神经病学 | 445篇 |
特种医学 | 275篇 |
外科学 | 789篇 |
综合类 | 2016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336篇 |
眼科学 | 134篇 |
药学 | 886篇 |
27篇 | |
中国医学 | 433篇 |
肿瘤学 | 1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373篇 |
2022年 | 770篇 |
2021年 | 1336篇 |
2020年 | 1122篇 |
2019年 | 284篇 |
2018年 | 291篇 |
2017年 | 346篇 |
2016年 | 397篇 |
2015年 | 334篇 |
2014年 | 611篇 |
2013年 | 635篇 |
2012年 | 538篇 |
2011年 | 611篇 |
2010年 | 405篇 |
2009年 | 431篇 |
2008年 | 339篇 |
2007年 | 408篇 |
2006年 | 386篇 |
2005年 | 374篇 |
2004年 | 435篇 |
2003年 | 462篇 |
2002年 | 155篇 |
2001年 | 135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5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0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Mark S. Wallace Steven G. Charapata Robert Fisher Michael Byas‐Smith Peter S. Staats Martha Mayo Dawn McGuire David Ellis 《Neuromodulation》2006,9(2):75-86
Objectiv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trathecal (IT) ziconotide was studied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Materials and Methods. Patients (169 ziconotide, 86 placebo) with severe chronic nonmalignant pain unresponsive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a visual analog scale of pain intensity (VASPI score) ≥ 50 mm were treated over a 6‐day period in an inpatient hospital setting. Initial starting dose was 0.4 µg/hour and was titrated to analgesia or intolerance (maximum dose 7.0 µg/hour). The starting and maximum doses were reduced to 0.1 µg/hour and 2.4 µg/hour, respectively, due to adverse events (AEs). Results. The mean percent reduction in VASPI score from baseline was 31.2% and 6.0% for ziconotide‐ and placebo‐treated patients, respectively (p ≤ 0.001). During the initial titration phase,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percentage of patients in the ziconotide group compared to the placebo group reported AEs, including abnormal gait, amblyopia, dizziness, nausea, nystagmus, pain, urinary retention, and vomiting. Conclusion. Ziconotide provided significant analgesia in patients for whom conventional therapy failed. However, there was a considerable incidence of ziconotide‐associated AEs due to the rapid titration and high doses administered. 相似文献
92.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常规治疗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SAP的预后。随着对SAP发病机制认识逐渐加深,大量临床研究表明,SAP病人胰腺细胞内的活动及胰腺外脏器表现均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SAP病人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方法:制作宽蒂、深面分离多浅面分离少的L形额肌瓣,治疗重度上睑下垂81例114只眼。结果:临床治疗81例115只眼,随访0.5~3年,矫正良好,外形自然,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均获满意疗效。结论:L形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复杂性严重胰腺外伤的外科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杂性严重胰腺外伤的抢救和治疗.方法 本组12例患者采取外科手术、胃造瘘和空肠造瘘、腹腔置管冲洗、深静脉高营养等综合治疗.结果 抢救成功10例,死亡2例.结论 复杂性重度胰腺外伤的患者,准确判断伤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胃造瘘和空肠造瘘,深静脉高营养是治疗的关键,胰周的通畅引流和灌洗是抢救治疗成功保证.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严重少精子症和正常生育男性精浆蛋白质群的差异性。方法:11例正常健康已生育的自愿者(正常组)和6例严重少精子症男性精液标本通过Percoll分离获取精浆。采用SELDI-TOF-MS,经CM10芯片捕获蛋白质并用TOF-MS对蛋白质进行检测,获得各样本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经过归一化处理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严重少精子症组与正常组比较仅有2种低丰度蛋白质表达存在差异,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比较差异蛋白质达15种。蛋白质荷比(m/z)分别为7196.058、7547.610、5780.493、7059.844、7409.589、5379.173、10778.810的7种蛋白质是严重少精子症、正常组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的共同差异蛋白质,除后两者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含量升高外,其余含量均降低。结论:严重少精子症的精浆蛋白质群与正常组差异较小,即两者的精浆蛋白质组成较为相似,但二者均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严重少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发生机制不同,并非仅是遗传因素量的累加。 相似文献
96.
97.
活血化瘀药对实验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和大黄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损伤的作用。方法:8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对照组(control)、前列腺素E1(PGE1)和彤参大黄组(DD),Aho法造模;观察指标;血清AST、ALT、TB、DB和DB/TB,血清,腹水,肝组织NO及胰腺,肝脏病理改变。结果:前列腺素E1和丹参大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ST、ALT、TB、DB、DB/TB水平,抑制血清,腹水,肝组织NO水平,在保护肝组织结构方面丹参和大黄比前列腺素E1作用更强。结论: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和大黄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民生胰腺炎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超声评分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按各种征象存在与否予以评分并分组,并将结果与临床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平均住院天数、手术例数随超声评分增高而呈增长,超声评分≥9分组病死率及手术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超声评分≥6分为重症。结论:应用超声评分法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快速简便、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清胰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清胰颗粒组。采用3.5%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制备SAP大鼠模型,清胰颗粒组于造模前2 h、造模后6 h和18 h分别给予清胰颗粒灌胃,SAP组以同样的方法给予安慰剂。各组分别于造模后24 h取末端回肠,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价标准对肠黏膜损伤进行评价,应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回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大鼠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分(4.6±0.6) vs (0.0±0.0)明显升高,与SAP组相比,清胰颗粒组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分(2.0±0.4)vs(4.6±0.6)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大鼠Occludin蛋白表达(1.2±0.4)vs(3.2±0.4)和mRNA表达(1.3±0.3)vs(2.9±0.5)明显降低(P<0.05);与SAP组相比,清胰颗粒组 Occludin蛋白表达(4.1±0.4)vs(1.2±0.4)和mRNA表达(4.2±0.3)vs(1.3±0.3)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胰颗粒能减轻SAP大鼠肠黏膜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与增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