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1篇
  免费   1170篇
  国内免费   422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1079篇
口腔科学   262篇
临床医学   988篇
内科学   2029篇
皮肤病学   251篇
神经病学   587篇
特种医学   1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98篇
综合类   1831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648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3316篇
  8篇
中国医学   1789篇
肿瘤学   42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459篇
  2021年   660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549篇
  2015年   583篇
  2014年   1113篇
  2013年   1142篇
  2012年   992篇
  2011年   1082篇
  2010年   826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评价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51例患儿(21例细菌感染、17例病毒感染、13例非感染)入院时的血清PCT和外周血CRP水平,并比较他们对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细菌感染患儿血清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患儿。血清PCT对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优于外周血CRP,但敏感性低于CRP。结论 联合应用血清PCT和外周血CRP可提高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诊治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红景天超微粉及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两者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制作小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组小鼠相应剂型及剂量的红景天超微粉和乙醇提取物,连续4 d,末次给药1 h后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肝脏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行肝组织切片,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红景天超微粉和乙醇提取物均可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红景天超微粉和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而红景天超微粉的作用优于红景天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993.
罗格列酮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CRP、PAI-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子颖  赵建伟 《中原医刊》2007,34(20):27-28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 7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 分至罗格列酮组及安慰剂组,进行6个月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CRP、PAI-1、UAER,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6个月患者FPG、HbA1 c、TG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下降,HDL-C则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RP、PAI-1、UAER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出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还可降低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及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可能对延缓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改性氧化镁粉体制备及其润湿性表征。方法采用硬脂酸钠对氧化镁粉体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浓度、温度和溶液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改性了氧化镁粉体,并测定了改性前后氧化镁粉体的接触角、等电点和红外光谱图。结论接触角方法评定粉体改性效果比较直观、简便,可在粉体改性效果的评价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95.
张娜  蒋慧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8):711-713
蒽环类抗生素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已30余年历史,已成为化疗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蒽环类抗生素对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包括凋亡。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凋亡过程中的重要介质;同时它与细胞耐药、心脏毒性有关。研究其作用机制将更好地了解白血病化疗的机制,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文章简述了蒽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ROS与蒽环类药物细胞毒作用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龙牡壮骨冲剂对小鼠胃肠动力和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龙牡壮骨冲剂大、中、小剂量组。用甲氧氯普胺、阿托品、新斯的明、肾上腺素尾静脉注射复制胃肠动力紊乱模型,以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标记并测量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以放射免疫法测量其血浆MTL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甲氧氯普胺可致胃排空加速,新斯的明可致小肠推进比增加,同时均可使血浆MTL升高(Pa<0.05);阿托品可致胃排空减慢,肾上腺素可致小肠推进比降低,同时均可使血浆MTL降低(Pa<0.05)。龙牡壮骨冲剂对正常组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无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龙牡壮骨冲剂对甲氧氯普胺、阿托品、新斯的明和肾上腺素致胃肠动力紊乱有逆转作用(Pa<0.05);对各组MTL紊乱亦有逆转作用(Pa<0.05)。结论龙牡壮骨冲剂可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并有剂量依赖性,其对胃肠动力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液中MTL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入院后立即给予依达拉奉30mg,溶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14d,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45例,只给予基础治疗。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d、14d的血清CRP水平,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两组CRP水平在梗死后第7天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第14天血清CRP水平和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第7天、第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现有黄芩苷提取工艺中的水提、酸沉、水洗、醇洗各参数进行优化,为今后黄芩苷的提取和纯化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影响水提、酸沉、水洗、醇洗工艺的因素进行考察,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确定了提取黄芩苷的最佳工艺条件。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黄芩苷收率高,质量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血浆胰岛素水平、血糖、甘油三脂(TG)、体重指数(B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32例糖负荷后血浆胰岛素增高(其中4例同时存在空腹胰岛素增高)伴高血压(≥140/90mmHg)、肥胖(BMI〉25)、脂代谢异常(TG〉1.70mmol/L)患者加用罗格列酮4mg/d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压、血糖、TG、BMI、hsC-RP、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治疗4周血压即有明显下降;治疗12周前后对比收缩压、舒张压、TG、BMI、口服糖耐量试验120min(OGTT 120 min)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OGTT 120 min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①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可能表现有糖后胰岛素水平异常增高;②罗格列酮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压、调节血脂、降低hsC-RP含量。  相似文献   
1000.
Major photoproducts induced by carcinogenic ultraviolet (UV) radiation are the cylobutane pyrimidine dimers (CPDs) and pyrimidine-pyrimidone (6-4) photoproducts (6-4 PPs). 8-Hydroxy-2 -deoxyguanosine (8-OHdG) is also a DNA base-modified product generat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conditions of ultraviolet stress, Although UVB-induced CPDs and 6-4 PP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animal and human ski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8-OHdG in UVB-induced human skin damage or carcinogenesis. Normal human skin from three volunteers was exposed to UV radiation, and the time course of induction and removal of 8-OHdG was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with catalysed signal amplification on formalin-fixed paraffin sections. Formation of CPDs and 6-4 PPs was also examined by immunostaining on the same skin specimens. Control epidermis with no exposure to UV radiation showed little nuclear staining of 8-OHdG, but an increased level of 8-OHdG was clearly observed in epidermis biopsied after irradiation. Induced 8-OHdG can rapidly be removed from nucleus during the first 24-48 h, as the staining intensity diminished gradually, almost reaching the control level by 72-96 h after irradiation. Staining for CPDs or 6-4 PPs revealed induction of these photoproducts in human skin, although 6-4 PP-positive cells disappeared more rapidly than those that stained for CPDs or 8-OHdG. Together with protective effect of antioxidant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t only CPDs and 6-4 PPs but also 8-OHdG may play a significant part in UV 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