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60篇
  免费   10690篇
  国内免费   11864篇
耳鼻咽喉   1644篇
儿科学   3047篇
妇产科学   1930篇
基础医学   19361篇
口腔科学   2283篇
临床医学   19229篇
内科学   20697篇
皮肤病学   1960篇
神经病学   4437篇
特种医学   34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8篇
外科学   9605篇
综合类   47472篇
预防医学   11830篇
眼科学   1659篇
药学   12761篇
  199篇
中国医学   5180篇
肿瘤学   16135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2280篇
  2023年   4759篇
  2022年   5463篇
  2021年   6484篇
  2020年   4989篇
  2019年   4037篇
  2018年   2276篇
  2017年   3211篇
  2016年   3733篇
  2015年   3865篇
  2014年   5618篇
  2013年   5975篇
  2012年   8315篇
  2011年   9477篇
  2010年   8867篇
  2009年   9105篇
  2008年   11847篇
  2007年   9772篇
  2006年   9443篇
  2005年   11099篇
  2004年   9838篇
  2003年   8500篇
  2002年   6856篇
  2001年   6162篇
  2000年   5156篇
  1999年   4100篇
  1998年   3353篇
  1997年   2624篇
  1996年   1935篇
  1995年   1476篇
  1994年   913篇
  1993年   472篇
  1992年   339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21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o date, it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whether astrocytes can be easily reprogrammed into neurons. Mashl and Brn2 have been previously shown to cooperate to reprogram fibroblasts into neuron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astrocytes from 2-month-old Sprague-Dawley rats, and found that Brn2 was expressed, but Mashl was not detectable. Thus, we hypothesized that Mashl alone could be used to reprogram astrocytes into neurons. We transfected a recombinant MSCV-MASH1 plasmid into astrocytes for 72 hours, and saw that all cells expressed Mashl. One week later, we observed the changes in morphology of astrocytes, which showed typical neuro- nal characteristics. Moreover, β-tubulin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strocytes expressing Mashl than in control cell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shl alone can reprogram astrocytes into neurons.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大鼠模型microRNA(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模型,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每组8只,对照组常规饲养,不予任何处理,应激组每天随机予1~2种温和刺激,共6周;造模结束后均采用旷场试验评价大鼠行为,安乐处死,取伏隔核低温保存。采用miRNA测序技术比较两组大鼠miRNA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大鼠有25个miRNA显著下调,2个miRNA显著上调。结论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可能使大鼠部分miRNA表达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3.
<正>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现象。由于RNA干扰可以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至今短短十几年的时间,RNAi技术已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基因沉默工具,对生命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广泛用于研究基因表达及调控,信号传导通路,药物的作用机制,肿瘤的临床治疗等诸多领域,现将RNAi技术及其在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4.
载脂蛋白E外显子4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s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载脂蛋白E(apoE)外显子4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s病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poE外显子4基因片段,对扩增片段用HhaⅠ酶切消化后进行基因分型,并用DNA测序技术对分型结果予以证实,Alzheimer’s病组与年龄匹配对照组在apoE外显子4ε3/4基因型频率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有显著性(x^2=8.91,P〈0.05,X^2=9.49,P〈0.01),Alzh  相似文献   
105.
1997年Kuro等[1]在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时发现Klotho基因(后简称KL基因)缺失可致小鼠体内血磷浓度升高、寿命缩短、血管硬化和异位钙化、骨质疏松等一系列类似人类衰老的表型。而KL基因过度表达则可以延长大鼠寿命,降低血磷,缓解与衰老有关的临床表现[2],说明它是一个抗衰老基因,同时能调节血磷的代谢。 KL基因编码KL蛋白,KL蛋白通过调节钙、磷代谢及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发挥肾脏保护[3],本文就KL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6.
凋亡素是来源于鸡贫血病毒vp3基因的一个功能蛋白,它具有特异性诱导肿瘤/转化细胞凋亡的特点。凋亡素基因载体的构建是凋亡素分子生物学特点研究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应用的基础,本文对凋亡素基因表达型载体的构建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Dear Editor,
We present here the first report linking a specific gene, ribosomal protein L29 (Rp129), also known as Hip (heparin/heparan sulfate interacting protein), to the mammalian sperm flagellar morphological anomaly termed the "dag" defect.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loss of Rp/29 invariably results in low sperm motility with infertility accompanying this abnormality.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室内传导阻滞的非缺血性致病因素。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合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45例。行心电图及生化检查,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组生化指标、细胞因子、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室内传导阻滞为因变量,以细胞因子、炎症因子、血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压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T-1、血糖与室内传导阻滞成正相关(P〈0.05),CGRP与室内传导阻滞成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ET-1、血糖水平升高可促使冠心病患者发生室内传导阻滞,CGRP可能改善室内传导。  相似文献   
110.
基因芯片技术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又一次深远的科技革命,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医学事业的进步。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不仅能实现临床诊断微生物学的改革,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文对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况以及用于诊断微生物学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技术方法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