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51篇
  免费   1415篇
  国内免费   581篇
耳鼻咽喉   677篇
儿科学   142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939篇
口腔科学   213篇
临床医学   2606篇
内科学   5224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3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42篇
综合类   439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64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1876篇
  26篇
中国医学   1010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837篇
  2020年   843篇
  2019年   665篇
  2018年   641篇
  2017年   811篇
  2016年   855篇
  2015年   856篇
  2014年   1651篇
  2013年   1648篇
  2012年   1397篇
  2011年   1445篇
  2010年   1091篇
  2009年   968篇
  2008年   855篇
  2007年   860篇
  2006年   672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creasing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optimal diet quality helps to improve preservation of lung function and to reduc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risk, but no study has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of food insecurity (FI) and lung healt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Using data from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US adul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2007–2012 cycles,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I with lung function and spirometrically defined COPD in 12,469 individuals aged ≥ 18 years of age. FI (high vs. low) was defined using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Food Security Scale). Population-weighted adjusted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ssociations between FI, a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FEV1),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their ratio, and spirometrically defined restriction (FVC below the lower limit of normal) and airflow obstruction (COPD). The prevalence of household FI was 13.2%. High household FI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FVC (adjusted β-coefficient −70.9 mL, 95% CI −116.6, −25.3), and with higher odds (OR) of spirometric restriction (1.02, 95% CI 1.00, 1.03). Stratified analyses showed similar effect sizes within specific ethnic groups. High FI was associated with worse lung health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adults in the US.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莫达非尼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3例COPD合并OSA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Bi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莫达非尼。记录两组正压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呼吸暂停指数(AHI)、总睡眠时间、最低氧饱和度和Epworth睡眠量表(ES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HI、总睡眠时间、最低氧饱和度及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21.187,t=6.155,t=7.648,t=29.947;t观察组=22.380,t=7.931,t=8.168,t=37.593;P<0.05),观察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及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t=14.232;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4周与治疗前相比,PaO2有显著升高,Pa CO2则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29.947,F=36.147;F观察组=27.533,F=34.580;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4周的FVC、FEV1及FEV1/FVC通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F对照组=16.506,F=40.570,F=59.220;F观察组=19.680,F=43.962,F=61.728;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10/52)和7.3%(3/41),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OPD合并OSAS患者,呼吸机BiPAP模式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及肺通气相关指标,莫达非尼能提升睡眠质量,减轻白天的嗜睡症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指标及与肺阻力相关指标表达,分析患者炎性反应与肺阻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116例慢阻肺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将其分为非肺动脉高压组(59例)和肺动脉高压组(57例)。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炎性反应指标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沉(ESR),并进行对比;检测两组患者肺阻力指标振荡频率5 Hz下的气道粘性阻力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R_5占预计值(%)]、振荡频率5 Hz与共振频率(Fres)之间电抗X曲线下面积(AX),振荡频率在5 Hz的肺弹性阻力(X5),并进行对比。分析炎性反应相关指标与肺阻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肺动脉高压组CRP、WBC、PCT及IL-6水平均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ESR低于非肺动脉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43,t=12.413,t=6.726,t=32.670,t=10.102;P<0.05);肺动脉高压组R5占预计值(%)、AX及X5均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70,t=8.230,t=19.685;P<0.05);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CRP、WBC、PCT及IL-6水平与R_5占预计值%、AX及X5值呈正相关,ESR水平与R_5占预计值%、AX及X5值呈负相关。结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与肺阻力,且炎性反应程度与患者肺阻力间呈明显相关性,炎性因子检测可能对评估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阻力情况有一定价值,可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共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前39例设定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后39例设定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两组治疗前PaO2、PaCO2、Sa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CO2较治疗前降低,PaO2、S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机依赖患者膈肌起搏器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把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使用呼吸机并发生依赖的清醒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7例,女33例;患者年龄60~75岁,平均(66.3±1.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运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并增加使用膈肌起搏器)和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每组30例,对两组脱机成功率和脱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脱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2周脱机成功率分别为83.3%和46.7%,脱机时间分别为(7.56±1.45),(9.42±1.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呼吸机依赖患者准备脱机前,给予膈肌起搏器治疗,可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及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9—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石家庄市3个社区,对抽中社区的所有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查。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社区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现状。应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348名居民完成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查,其中男1205人,占51.32%,女1143人,占48.68%,年龄31~76岁。共有146例检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出率为6.22%,其中轻度69例,占47.26%,中度54例,占36.99%,重度23例,占15.75%,未检出极重度者。检出来的症状分布中,以咳嗽及咳痰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2.05%(76例)和49.32%(7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OR=1.705、1.936)、男性(OR=3.404)、居住在农村(OR=2.469)、偶尔或经常吸烟(OR=1.592、1.800)、有职业粉尘接触史(OR=2.179)、有哮喘家族史(OR=3.164)、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族史(OR=5.170)、有呼吸道反复感染史(OR=3.414)是石家庄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石家庄市居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不容乐观,且危险因素众多。重点针对中老年、吸烟、农村、有各种相关家族史的男性高危人群开展早期筛查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对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07.
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寻求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模型的新方法,探讨吸入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及抗胆碱能受体支气管扩张剂溴化异丙托品(异丙托品)对大鼠COPD模型干预的影响。方法:用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200μg/次)及熏香烟4周的复合刺激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模型组),药物干预组于制作模型后第8天起分别吸入布地奈德及异丙托品溶液。观察支气管病理学改变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与分类,检测有关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模型组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气管壁厚度及腺体厚度/气管壁厚度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静息分钟通气量(VE)、呼气峰流速(PEF)和“0.3s用力呼气容积”(“FEV0.3”)则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布地奈德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显著降低,单核-巨噬细胞所占构成比显著升高(P<0.05),异丙托品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两次气管内注入适量LPS和反复熏香烟的方法,可成功制备大鼠COPD模型,其病理及病生理改变与人类COPD类似,为人类COPD研究提供了一个新工具。皮质激素对大鼠COPD模型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低氧血症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31例COPD低氧血症患者用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表(HAD)进行心理情绪评分。然后分为LTOT组17例和对照组14例。LTOT组的氧流量0.5~2.5L/min,每日吸氧时间≥15h(包括睡眠时间);对照组除未进行LTOT外,其余治疗与氧疗组相同。两组年龄、性别、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无明显差别。1年后分别复查HAD评分。结果LTOT组焦虑评分由治疗前的14.35±3.81下降到1年后的9.65±3.83(P<0.01),抑郁评分由治疗前的13.18±4.50下降到1年后的9.06±2.79(P<0.01);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明显变化。1年后LTOT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1年后LTOT组除动脉血氧分压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及肺功能均无显著差异。结论LTOT能改善COPD低氧血症患者的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109.
L—精氨酸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双重结扎大鼠胆总管造成梗阻性黄疸模型,14d后,分别给予不同组大鼠L-Arg500mg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切线时间常数 ( τ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COPD,慢阻肺 )和肺心病患者 F- V曲线形状转变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了 90例缓解期 COPD患者 (慢支 43例 ,肺气肿 47例 )及 31例合并肺心病患者的 F- V曲线。并在 F- V曲线上测量高、中、低肺容积的切线时间常数 τt75 、τt5 0 、τt2 5 ,与正常人和吸烟者的 τt作对比分析。结果  1正常范围内 F- V曲线形状呈平台型、直线型、凸型和凹型 4种 ,| τt75 | >1s或 <1s,τt2 5 <1s,τt关系呈“青少年式”或“老年式”;2轻、中度异常的 F- V曲线呈凸型 ,| τt75 | <1s,τt2 5 ≈ 1s或 >1s,τt 关系呈“喇叭式”改变 ;3严重异常的 F- V曲线形状呈双曲线型 ,| τt75 | <1s,τt2 5 =4s~ 10 s,τt关系呈“塔式”改变。结论 双曲线型、τt2 5 极度延长和“塔式”改变是判断病情严重性的三大重要标志。该方法简便准确 ,利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