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22篇
  免费   3652篇
  国内免费   1713篇
耳鼻咽喉   813篇
儿科学   290篇
妇产科学   741篇
基础医学   3418篇
口腔科学   602篇
临床医学   2905篇
内科学   3647篇
皮肤病学   437篇
神经病学   455篇
特种医学   23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3篇
外科学   6750篇
综合类   6401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700篇
眼科学   246篇
药学   1551篇
  4篇
中国医学   398篇
肿瘤学   1344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963篇
  2021年   1510篇
  2020年   1322篇
  2019年   1179篇
  2018年   1135篇
  2017年   1234篇
  2016年   1493篇
  2015年   1791篇
  2014年   2416篇
  2013年   2054篇
  2012年   2100篇
  2011年   2409篇
  2010年   2115篇
  2009年   2214篇
  2008年   2300篇
  2007年   2444篇
  2006年   2298篇
  2005年   2023篇
  2004年   1732篇
  2003年   1548篇
  2002年   1358篇
  2001年   1245篇
  2000年   1049篇
  1999年   835篇
  1998年   749篇
  1997年   622篇
  1996年   446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7岁,因阴囊内无痛性肿块4个月就诊。体检于左侧阴囊内可扪及囊性肿块,同侧睾丸不能扪及。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结果:术中见左侧睾丸旁多发结节状隆起肿块,质偏硬;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梁索状结构并埋没在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具有上皮源性、间质性和神经源性等多向分化的特点。术后已随访3年无瘤生存,预后良好。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有特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好发于年轻男性,手术切除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比腹腔型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62.
CT的分叶征表现在肺内孤立结节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的分叶征表现在肺内孤立结节影像诊断的价值以及CT多平面重组(MPR)对此征检出的意义。方法观察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137例及良性肺内结节45例,将结节的边缘分为4型。对28例肺癌、22例良性结节行MPR,考察其显示分叶征的作用。引入可能性比值(likelihood ratios,LR)以量化良恶性病变在形态学上存在重叠的表现。结果Ⅰ型边缘结节对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83.3%(20/24),敏感性为44.4%(20/45)。Ⅳ型边缘结节对周围型小肺癌的特异性为97.6%(83/85),敏感性为60.7%(83/137)。表明Ⅰ型边缘是良性病变的特点;而Ⅳ型边缘是恶性病变的特征。Ⅳ型边缘的结节恶性病变在MPR重组图像上的检出率为64.3%(18/28),与横断面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叶征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有价值,MPR配合横断面薄层图像有助于提高该征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探讨多巴胶羟酶(DDC)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并为胃癌腹膜转移预测和亚临床转移的筛检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RNA提取和RT-PCR方法检测9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同时做腹腔冲洗细胞学(PLC)检查;10例良性疾病的腹腔冲洗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9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有57例检测到DDCmRNA的表达(62.0%),其表达阳性率与胃癌腹膜转移的PS因素密切相关(P〈0.05);且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水平还与胃癌浸润深度、浆膜类型、PLC检查结果以及是否存在肉眼腹膜转移有关,浸润深度深、浆膜受侵程度重、PLC检查结果阳性及存在肉眼腹膜转移病灶者的DDCmRNA表达相对值明显升高(P〈0.05);而10例良性疾病腹腔冲洗液均未检测到DDCmRNA的表达.结论:胃癌腹腔液中DDCmRNA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通过RT—PCR来检测DDCmRNA适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和亚临床转移的筛检。  相似文献   
64.
Background In cases of synchronous colorectal hepatic metastases, the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 strongly influences on the metastases. Our treatment policy has been to conduct hepatic resection for the metastases at an interval of 3 months after colorectal resection. We examine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interval hepatic resection for synchronous hepatic metastasi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16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section of hepatic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synchronous, 70 patients; metachronous, 94 patients). Background factors for hepatic metastasis and postoperative results were compared for synchronous and metachronous cases. Results The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for 164 patients at 3, 5, and 10 years postoperatively was 71.9%, 51.8%, and 36.6%, and the post-resection recurrence rate in remnant livers was 26.8%. Interval resection for synchronous hepatic metastases was conducted in 49 cases after a mean interval of 131 days. No difference was seen in postoperative outcome between synchronous and metachronous cases. Conclusion The outcome was similarly favorable in cases of synchronous hepatic metastasis and in cases of metachronous metastasis. Delaying resection allows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number and location of hepatic metastases, and is beneficial in determining candidates for surgery and in selecting surgical procedure.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保肛手术方法治疗低位直肠癌。方法 44例肿块下缘距肛缘5~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对21例采用改良的结肠肛管吻合术(A组)、23例应用吻合器技术的前切除术(B组)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疗效予以对比。结果 A组患者无远端直肠残端肿瘤残留,B组有2例。肿瘤远端直肠切除距离A组平均为(2.81±0.35)cm,B组(1.73±0.42)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083,P<0.001)。A组术后两年均无吻合口复发,B组有4例,B组吻合口复发率明显高于A组(x~2=4.234,P=0.04)。A组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较差,但均能在半年内改善;B组术后排便功能良好。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5~7cm、肿瘤“T”分期为Ⅱ、Ⅲ期、术前指诊肿瘤可推动、肿瘤侵犯肠壁范围不到1周可行保肛手术。应根据患者体型、骨盆宽窄、肿瘤分化程度及其侵犯肠管的周径合理选择改良的结肠肛管吻合术或吻合器技术的前切除术。  相似文献   
66.
荷人卵巢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腹腔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荷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SCID)动物模型。方法 :SCID鼠腹腔注射人 SKOV3卵巢癌细胞 1× 10 7个 /只 ,饲养在无特定病原体环境中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实验组 3只 SCID小鼠腹腔内均见肿瘤生长 ,并形成以横膈、肠系膜、肝周、腹膜为主的转移灶 ,其中 1只肺部有镜下转移灶。移植后肿瘤细胞在形态、生长、分泌 CA12 5功能方面均与原细胞株保持一致。结论 :建立的荷人 SKOV3卵巢癌 SCID鼠腹腔移植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人卵巢癌腹腔播散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成的X线钡灌肠图像上的肠管变形和粘膜面的改变。结果:104例胃癌结肠转移,男67例,女37例。胃癌术前检查中发现结肠转移者32例,术后发现的大肠转移中,多数转移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占91.3%)。胃癌原发灶的肉眼形态BorrmannⅢ型(28例)和BorrmannⅣ型(65例)者占89.4%,组织学中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要成分者占91.3%。X线钡灌肠检查显示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80),其次为直肠(50)。转移灶可累及多节段肠管,其中横结肠中1/3段(47),横结肠左1/3(44),横结肠右1/3(39)和直肠腹膜返折之上(39)。X线显示肠管单侧变形者227处,双侧变形者96处。黏膜面表现为梳齿状黏膜纹聚集改变253处,颗粒结节状改变23处,外压性改变20处,弥漫性改变62处。结论:胃癌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和直肠,结肠黏膜面的梳齿状黏膜纹聚集为胃癌大肠转移的主要X线钡剂灌肠表现。  相似文献   
68.
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X2肿瘤细胞株是一种可移植的肿瘤细胞株,可接种到兔的肝脏、肾脏等部位,建立原位肿瘤动物模型。兔VX2肝癌模型是目前较常用的实验性动物肝癌模型,本文就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9.
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4年间102例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病例的手术方式,评价不同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转移H1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44%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肝转移H2的胃癌病例姑息切除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6%、13%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肝转移H3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5%、13%和0,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有或无腹膜转移的病例,其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肝转移H1的胃癌患者,无论伴与不伴腹膜转移,均应尽量行姑息性切除手术。肝转移H2、H3的Ⅳ期胃癌患者行切除性手术无益于预后。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手术对老年男性患者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1999~2005年因直肠癌手术的170例老年男性患者分为PANP组(含规范的TME手术方法)和非PANP(TME规范情况不详),对两组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和局部复发率进行回顾性总结、比较。结果:PANP组性功能与排尿功能明显优于非PANP组,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而PANP组局部复发率低于非PANP组(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应重视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