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目的 统计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析早期胃癌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对其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自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因早期胃癌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295例患者,其中接受ESD治疗患者219例(ESD治疗组),接受外... 相似文献
962.
\t\t\t\t\t目的\t\t\t\t\t通过连续5年监测了解上海市市售肉与肉制品中多种抗生素的残留现状,并评估居民的健康风险。\t\t\t\t\t\t\t\t \t\t\t\t\t方法\t\t\t\t\t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卷)》方法进行检测,并根据国家限量标准对2016—2020 年监测数据进行研判和健康风险评估。\t\t\t\t\t\t\t\t \t\t\t\t\t结果\t\t\t\t\t上海市市售肉与肉制品中多种抗生素的总检出率为16.03%,总超标率为1.97%。其中喹诺酮类检出率为2.78%、超标率为0.83%。熟肉制品中氧氟沙星超标率较高,为2.12%。四环素类检出率为17.06%、超标率为0.34%,检出率最高为多西环素(11.64%)。磺胺类检出率为3.16%,检出率最高为磺胺二甲嘧啶(1.05%)。氟苯尼考检出率为5.15%、超标率为0.12%。氧氟沙星残留量在不同食品类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P<0.05)、在不同环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4.10,P<0.05)。熟肉制品中氧氟沙星、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均高于其他食品类别;网店和餐饮环节的氧氟沙星超标率和残留量均较高。网店环节的多西环素残留量和超标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环节。经初步评估,肉与肉制品中P97.5的高位暴露量值占相应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比例很低,对居民造成的健康风险较低。\t\t\t\t\t\t\t\t \t\t\t\t\t结论\t\t\t\t\t肉与肉制品中四环素类的总检出率较高,并且在畜禽内脏中具有较为明显的聚集性。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等部分抗生素在餐饮环节和网店中较高。建议加强熟肉制品中喹诺酮类的监管,尤其是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加强网店环节的肉与肉制品中多西环素的监管。\t\t\t\t 相似文献
963.
目的调查备孕期妇女口腔健康干预效果。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来自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备孕期妇女40名,进行一般情况、菌斑临床评估及口腔健康教育,评估备孕期妇女在接受口腔健康干预前后的口腔健康情况。结果在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刷牙出血”“咀嚼食物困难”“牙齿或牙龈对冷、热或甜刺激敏感”“因为牙齿的原因限制所吃食物的种类和数量”“用药物缓解口腔的疼痛或不适”5项干预前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口腔保健行为中,干预前后“刷牙次数”“刷牙方式”“饭后漱口”“使用牙线”4项内容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牙刷更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在备孕期妇女口腔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牙周病可能致新生儿早产”“牙周病可能致新生儿低体重”“孕前需要口腔检查”“孕期易患口腔疾病”“孕中期是治疗口腔疾病的最佳时期”5项内容干预前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菌斑指数为(4.37±0.94)分,低于干预前的(5.47±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P=0.001)。结论对口腔健康干预,提高了备孕期妇女的口腔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口腔保健水平,可改善备孕期妇女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健康干预可有效降低备孕期妇女的菌斑水平,提高菌斑清除效率。 相似文献
964.
目的评估上海市静安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小组关怀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静安区随访管理的HIV感染者2015—2016年的一般情况、生活行为方式、抗病毒治疗情况、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和医学应对等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上述模式的效果评估。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00例,模式组(参加“小组关怀”活动者)和对照组(未参加“小组关怀”活动者)各150例,两组研究对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别为82.7%(124/150)、64.7%(97/150),心理领域总分分别为48.5±9.2、43.9±10.6,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为28.7±8.2、24.8±6.6;抑郁严重度指数评分均为0.5±0.1,医学应对回避态度分别为16.1±3.0、17.0±2.5。多因素分析显示模式组研究对象近一年性伴侣数减少(性伴侣数0个的OR = 2.1,95%CI:1.1 ~ 3.9;性伴侣数1个的OR = 3.6,95%CI:1.9 ~ 6.8),近一年安全套使用情况较好(无性行为的OR = 5.3,95%CI:2.4 ~ 11.7;一直使用的OR = 10.6,95%CI:4.7 ~ 24.1;偶尔不用的OR = 5.1,95%CI:1.8 ~ 14.8)。结论“小组关怀管理模式”在促进患者行为改变、加强健康关注和对抗病毒治疗的诱导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福建省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 方法 以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福建省在职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满意度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对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总满意度各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分析工作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总满意度为(2.9±0.8)分,总体偏低,其中工作本身提升满意度为(4.7±1.3)分,工作薪酬福利满意度为(2.0±1.4)分,工作沟通满意度为(2.0±1.3)分。工作薪酬福利满意度与工作沟通满意度呈正相关(r=0.653,P < 0.05)。多重因素在工作满意度上存在差异,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总满意度与性别、工作性质、工作年限、月平均收入、年龄、学历、岗位性质有关。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福建省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满意度偏低,建议从政府和医院等不同层面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相关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了解困境家庭学龄儿童心理困难和亲社会行为状况并与普通儿童比较,评估困境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需求,为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2018年8 — 9月,针对困境家庭儿童进行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项有序秩和检验(Matel-Haenszel χ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 099名困境家庭儿童和666名对照普通儿童长处和困难量表各因子得分及异常率并分性别分析。 结果 6~9岁困境家庭儿童情绪因子[(2.107 ± 1.977)分](异常检出率15.5 %)和同伴交往因子[(3.449 ± 1.497)分](异常检出率8.5 %)得分及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儿童(P < 0.05);10~15岁困境家庭儿童多动[(3.459 ± 1.691)分](异常检出率3.7 %)、情绪[(2.121 ± 1.987)分](异常检出率7.4 %)、品行[(2.214 ± 1.563)分](异常检出率8.7 %)、同伴交往因子[(3.352 ± 1.445)分](异常检出率8.1 %)得分及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儿童(P < 0.01),亲社会行为因子[(5.570 ± 2.337)分]得分明显低于对照儿童(P < 0.001),异常检出率(28.3 %)明显高于对照儿童(P < 0.001)。6~9岁困境家庭女童亲社会行为因子[(5.229 ± 2.366)]明显低于对照女童。10~14岁困难家庭男童[(5.630 ± 2.372)分]和女童[(5.500 ± 2.295)分]亲社会行为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男、女童(P < 0.01)。 结论 困境家庭儿童各项心理困难发生风险高、亲社会行为表现较差;年龄较大、女性困境家庭儿童应是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67.
目的 分析山东省潍坊市手足口病(HFMD)发病的时空特征,探讨气温对潍坊市HFMD发病滞后效应及人群易感性。 方法 收集2015 — 2017年潍坊市HFMD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建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温对日HFMD发病状况的定量关系及滞后效应。 结果 潍坊市2015 — 2017年HFMD总病例数为18 963例,男女比例为1.58 : 1;病例多集中于5 — 7月;气温对HFMD发病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当日均温度达到33 ℃,滞后天数为6 d时,相对危险度最高(RR = 1.76,95 % CI = 1.26~2.34);以日均温度的P50为参考温度,高温(24 ℃、29 ℃)效应较低温(– 2 ℃、4 ℃)效应显著;5岁以下儿童累积相对危险度高于其他人群。 结论 气温是潍坊市HFMD发病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不同温度对不同人群的滞后效应明显不同,高温影响更为显著,5岁以下儿童尤为敏感。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对深圳市适龄儿童六龄牙窝沟封闭项目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方法 根据2015年深圳市窝沟封闭项目的开展情况,从已开展免费窝沟封闭项目的学校和未开展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学校的7~8岁学生中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随访2年,检查其窝沟封闭情况和患龋情况。 结果 2016年研究对象为2 811人,2017年研究对象为2 803人;第一恒磨牙龋患保护率2016年为42.11 %,2017年为38.42 %;总体纯收益率2016年为4.12 %,2017年为4.72 %;2016年和2017年的成本 – 效果比分别为849.79和740.74元;2016和2017年的成本 – 效益比分别为3.73和3.41。 结论 2016和2017年深圳市适龄儿童六龄齿窝沟封闭项目效果显著,纯收益稍低,成本 – 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969.
目的 了解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稳定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以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方法 于2017年10月 — 2018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36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抽取3244名全科医生进行微信问卷调查。 结果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离职意愿总分为(15.07 ± 4.33)分,其中东部地区(15.11 ± 4.10)分,中部地区(15.26 ± 4.52)分,西部地区(14.83 ± 4.40)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调查的3236名全科医生中,离职意愿很高者667人(20.61 %),较高者1633人(50.46 %),较低者728人(22.50 %),很低者208人(6.43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任职方式为合同制、工作压力较高、情绪耗竭得分较高、去人格化得分较高和个人成就感得分较高的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离职意愿较高,女性、年龄较大、无行政职务、物质满意度得分较高和成长满意度得分较高的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离职意愿较低;情绪耗竭得分较高的中国东部地区全科医生离职意愿较高,年龄较大、无行政职务、个人年均收入 ≥ 5万元、物质满意度得分较高和成长满意度得分较高的中国东部地区全科医生离职意愿较低;本科文化程度、任职方式为合同制、情绪耗竭得分较高、去人格化得分较高和个人成就感得分较高的中国中部地区全科医生离职意愿较高,物质满意度得分较高和成长满意度得分较高的中国中部地区全科医生离职意愿较低;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任职方式为合同制、工作压力较高和情绪耗竭得分较高的中国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离职意愿较高,女性、年龄较大、物质满意度得分较高和成长满意度得分较高的中国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离职意愿较低。 结论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较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任职方式、行政职务、工作压力以及物质满意度、成长满意度、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得分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970.
目的 分析2016 — 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1个省、直辖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流行状况。 方法 以“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项目2016 — 2017年研究的12~17周岁未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调查对象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体格特征下的脂质水平及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流行状况。 结果 调查对象的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1.27 %,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5.65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检出率为1.39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检出率为16.21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检出率为1.28 %,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1.12 %,肥胖调查对象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0.86 %。不同人口学特征、体格特征调查对象的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存在差异(P < 0.05)。 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近五分之一儿童存在血脂异常现象,肥胖儿童的血脂异常流行现状严峻,且不同特征人群的血脂异常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