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59篇
  免费   6783篇
  国内免费   2688篇
耳鼻咽喉   478篇
儿科学   2152篇
妇产科学   623篇
基础医学   5589篇
口腔科学   1644篇
临床医学   10220篇
内科学   19972篇
皮肤病学   1332篇
神经病学   2179篇
特种医学   35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484篇
综合类   14875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7610篇
眼科学   1016篇
药学   6543篇
  72篇
中国医学   3531篇
肿瘤学   1912篇
  2024年   302篇
  2023年   1550篇
  2022年   3105篇
  2021年   3915篇
  2020年   3851篇
  2019年   3075篇
  2018年   2960篇
  2017年   3006篇
  2016年   3284篇
  2015年   3069篇
  2014年   5642篇
  2013年   6003篇
  2012年   4980篇
  2011年   5192篇
  2010年   4184篇
  2009年   3876篇
  2008年   3641篇
  2007年   3621篇
  2006年   3189篇
  2005年   2893篇
  2004年   2294篇
  2003年   2036篇
  2002年   1693篇
  2001年   1577篇
  2000年   1263篇
  1999年   1025篇
  1998年   919篇
  1997年   826篇
  1996年   707篇
  1995年   697篇
  1994年   609篇
  1993年   436篇
  1992年   459篇
  1991年   388篇
  1990年   348篇
  1989年   307篇
  1988年   287篇
  1987年   269篇
  1986年   224篇
  1985年   242篇
  1984年   191篇
  1983年   100篇
  1982年   102篇
  1981年   86篇
  1980年   80篇
  1979年   71篇
  1978年   49篇
  1977年   50篇
  1976年   50篇
  1975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应用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前后血浆D -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3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肝素治疗前后以及 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 -二聚体 ,并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0 1) ,与肝素治疗后患者比较P <0 0 0 1。结论 :血浆D -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可以作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小动脉血检形成以及应用肝素溶栓的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992.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怀疑乳腺病变的2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DBT和MRI检查.高年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参照2013版BI-RADS分类标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利用Z检验比较DBT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0例患者因图像不符合诊断要求而排除,剩余197例患者共发现20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73例,恶性病灶132例.B超、FFDM、DBT、DBT+FFDM和MRI基于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8、0.8592、0.9167、0.9198和0.9354;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BT的AUC高于B超和FFD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B超相比,Z=7.36,P=0.0067;与FFDM相比,Z=4.89,P=0.0271);DBT与MRI、DBT+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I相比,Z=0.02,P=0.9002;与DBT+FFDM相比,Z=0.69,P=0.4048).结论:DBT较B超、FFDM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并与MRI诊断效能相当.DBT作为乳腺X摄影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的诊疗措施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根据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29例深静脉血栓( DVT)患者给予溶栓、抗凝及祛聚治疗后,28例痊愈,1例左侧下肢伴有轻微下肢功能障碍。1例肺栓塞( PTE)患者转入心内科治疗后痊愈。大龄女性、静脉血栓史、合并慢性病、恶性肿瘤、术后服用止血药及雌激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前后积极预防,充分评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降低妇科肿瘤围手术期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改善并发PT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4.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配体PD-L1为CD28/B7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负性协同刺激分子成员,在许多肿瘤细胞及其相关细胞表面高表达.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其中PD-l及配体PD-L1为靶点的免疫抑制药物在各类肿瘤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将对近年来其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 明确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常见的染色体改变及其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进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对30例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并予相应的化疗方案处理,统计各组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28例获得满意的染色体分裂象,其中5例染色体核型正常,8例为多倍体,4例发生t(14;18)(q32;q21),5例发生t(3;14)(q27;q32),2例发生t(2;3)(p11;q27),1例发生t(3;22)(q27;q11),2例涉及7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间异位,1例涉及17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间异位。染色体核型正常以及发生t(14;18)(q32;q21)和3q+改变的患者,生存期分别为(71.4±2.0)、(67.9±1.6)和(69.1±1.7)个月,较多倍体、7号染色体异常、17号染色体异常患者明显延长(均P<0.05)。Ⅰ+Ⅱ期患者中,正常染色体核型、t(14;18)(q32;q21)以及3q+患者生存期较发生多倍体改变患者以及7号染色体发生改变患者明显延长(P<0.05)。Ⅲ+Ⅳ期患者中,发生多倍体改变患者生存期亦较发生t(14;18)(q32;q21)、3q+以及正常染色体核型患者缩短(P<0.05)。且Ⅰ+Ⅱ期正常染色体核型、t(14;18)(q32;q21)、3q+以及多倍体患者与Ⅲ+Ⅳ期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依据恶性淋巴瘤患者染色体改变及其与恶性淋巴瘤分期等的相关性研究,可以预测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期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hepcid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贫血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诊断时伴或不伴贫血的45例DLBCL患者,在诊断时抽取外周血标本,分别检测IL-6、hepcidin、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Hb)浓度等。以2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DLBCL患者的血浆hepcidin及IL-6水平分别为(347±171)μg/L、0.27 ng/L(0~9.61 ng/L),与健康对照者的(175±92)μg/L、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高乳酸脱氢酶(LDH)(P=0.003)、有B症状(P=0.040)和年龄校正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1(P=0.010)的患者中血浆hepcidin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男性(P=0.003)、肿瘤分期Ⅲ~Ⅳ期(P=0.008)和IPI评分>1(P=0.004)的DLBCL患者中IL-6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epcidin水平与血清铁蛋白高度相关(r=0.77,P<0.001),与IL-6弱相关(r=0.31,P=0.030),与Hb无相关性(r=-0.12,P=0.300)。IL-6表达水平与Hb呈负相关(r=-0.35,P=0.009)。多因素分析提示,IL-6可以预测贫血(P=0.03),而hepcidin不能预测贫血(P=0.89)。结论 DLBCL患者血浆hepcidin常高表达,但IL-6水平升高在DLBCL患者贫血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季明  王媛慧  周洁  杨钧 《现代肿瘤医学》2022,(16):2933-2937
目的:分析教师人群肺结节检出结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体检中心3 068名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结果,和相关年龄、性别、生活史及部分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建立体检后肺结节精准健康管理流程。结果:本次检出患有肺结节1 849例,总患病率60.27%,其中直径<6 mm结节为89.89%,6~7 mm结节为6.81%,≥8 mm为3.30%;实性肺结节90.21%,亚实性结节9.79%;孤立性肺结节43.97%,多发性肺结节56.03%,其中高校教师组肺结节检出率达79.81%,男性为63.41%,吸烟者为93.37%,40岁以下为70.86%,每天运动<60分钟为79.73%。其他方面以血脂异常和甲状腺疾病检出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运动少和教师组别是肺结节发生的独立易感因素(OR=0.334、22.869、0.384、2.549,均P<0.05)。结论:肺结节以<6 mm、实性结节为主,正确认识肺结节,在体检中更应重视对运动少、青年女性、高校教师的筛查,加强长期规律随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索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CG066对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TMD-8的有效杀伤浓度,进而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CCK-8实验探索DCG066对TMD-8细胞的有效杀伤浓度,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分析DCG066处理后TMD-8活细胞及死细胞的分布,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DCG066对TMD-8细胞凋亡的诱导、细胞...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原发性肺鳞癌患者EGFR和ALK基因突变的特点,科学指导此类患者优选靶向用药。方法:入组73例原发性肺鳞癌病例,采用ARMS-PNA技术检测EGFR基因第18、19、20、21外显子突变,应用不平衡法检测其中60例病例的ALK融合基因,回顾性分析EGFR和ALK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EGFR基因突变8例,阳性率为10.96%(8/73),4例为L858R突变,3例为19del突变,1例为G719X突变。女性患者突变率(66.67%,2/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8.57%,6/70)(P=0.030),EGFR基因突变在高龄(≥60岁)、进展期(N_(1-3)、Ⅲ+Ⅳ期)患者中相对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与吸烟史、T分期以及肿瘤分布位置均无相关性(P>0.05);ALK融合基因表达2例,阳性率3.33%(2/60),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及肿瘤分布类型等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未发现EGFR和ALK基因共存突变病例。结论:赣南地区原发性肺鳞癌患者EGFR和ALK基因突变率相对不高,EGFR基因突变以L858R和19del突变为主,且好发于女性患者,可能是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初治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5例初治DLBCL患者,确定了NLR(>2.77)在预后预测中的最佳临界值,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治疗前NLR对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rate,OS)的影响。结果:在入选的165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治疗前NLR升高(>2.77),NLR升高与PFS和OS较短的患者明显相关(P<0.001和P=0.003)。多变量分析进一步表明,NLR>2.77是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治疗前NLR升高提示DLBCL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