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眼科学   30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裂孔形成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眼科所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术后发生黄斑裂孔的患者,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分析黄斑裂孔形成的原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409例(423眼),其...  相似文献   
82.
目的:应用OCT及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术(SB)术后的黄斑形态结构、黄斑及视盘血管密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

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将2014-07/2021-03在赣州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RRD的患者25例25眼纳入本研究。对比术后末次随访患眼和健眼黄斑浅层血管(SVC)的血管密度(VD)、黄斑深层血管(DVC)的VD、视盘SVC-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外层结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末次随访患眼BCVA(LogMAR)的相关性指标。

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黄斑SVC-VD、黄斑DVC-VD、视盘SVC-VD、RNFL、CMT、SFCT无差异(均P>0.05); 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OCT下黄斑外层结构对比显示外界膜(ELM)、肌样体区(MZ)、椭圆体带区(EZ)、光感受器外节(OS)的光带完整性无差异(均P>0.05),嵌合体区(IZ)光带完整性则有差异(P=0.014); 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BCVA有差异(P=0.002)。术后末次随访患眼BCVA与有无波及黄斑、视盘SVC-VD、黄斑外层结构ELM、MZ、EZ、OS、IZ光带完整性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与有无波及黄斑呈现正相关(rs=0.401,P=0.047); 与视盘SVC-VD、黄斑外层结构ELM、MZ、EZ、OS、IZ光带完整性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OCT及OCTA用于观察RRD行SB术后眼底改变可获得与视力预后相关的长期随访信息,其术后视力预后取决于视网膜外层结构的恢复情况而定,IZ结构的完整性对于视力恢复更为重要; 视盘SVC-VD与视力预后有相关性,视盘SVC-VD的改变与术后眼压是否相关还需要术后连续数据进一步观察验证。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以液膜冷却结合辐射冷却的液体姿控火箭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体化计算模型分析传热,同时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在给定温度条件的热结构进行了耦合分析,最后讨论了推力室在外压作用及温度载荷条件下结构的屈曲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参考的试验结果接近,最高温度误差为3.67%,说明该一体化计算传热模型的有效性。考虑热载荷作用得到的屈曲载荷值较不考虑其提高了大约5.79%。该结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波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手术前后黄斑区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3D-OCT)特征,分析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30例30眼波及黄斑区的RRD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在术后2d,2wk,1、3、6mo随诊时双眼均行3D-OCT检查,观察椭圆体带(EZ)、外界膜(ELM)、黄斑区视网膜下液高度(SRFH)、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分析其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2d,2wk,1、3、6mo SRFH、CRT、BCVA均有差异(P<0.01),术后SRFH、CRT都有不同程度降低,术后BCVA都有不同程度升高,组内两两对比:除SRFH(2wk vs 1mo,P>0.05)、CRT(2d vs 2wk,P>0.05)、BCVA(2d vs术前,2wk vs术前,P>0.05)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Z、ELM形态可分为:A:EZ和ELM均连续(EZ+ELM+),9眼;B:EZ断裂和ELM连续(EZ-ELM+),7眼;C:EZ连续和ELM断裂:EZ+ELM-,6眼;D:EZ和ELM均断裂(EZ-ELM-),8眼,术后6mo上述4种类型的BCVA分别为0.15±0.04、0.50±0.06、0.54±0.05、0.59±0.09(F=87.210,P<0.05),两两比较:除C vs B和C vs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的SRF发生率为87%,术后6mo仍有46.6%患者存在持续性SRF。术后CRT与术后SRFH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微结构呈动态改变,SRF影响可能表现为BCVA延迟恢复,随着SRF缓慢吸收,CRT逐渐降低,BCVA逐渐升高;ELM或EZ连续提示有较好的BCVA,而ELM断裂可能提示视觉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的放液方法在环扎加压术中使用后对于手术成功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一手术者在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间所进行的80眼环扎加压手术,其中38眼为使用巩膜切开法冷针放液(2002年1月~10月),42眼为冷针直接穿刺放液(2002年11月~2003年3月),比较不同的放液方法对于手术成功率和手术中并发症出现的比率的影响。结果 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出现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冷针直接穿刺放液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放出视网膜下液(SRF)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总结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复发时应用光导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并接受光导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眼视网膜脱离复发的12例(12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用光导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后网膜复位11只眼(91.7%),其中8只眼行硅油取出术后网膜保持复位.术眼均保持了一定视力,其中4只眼(33.3%)视力在0.1以上.结论 对于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范围局限、前部PVR轻微、裂孔较明确、多位于赤道前、下方裂孔、伴有孔缘局部网膜僵硬的上方裂孔的患者,采用光导直视下行裂孔冷冻、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术后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延迟吸收的原因,以期缩短视网膜脱离术后SRF的吸收时间。方法:对93例行巩膜扣带术的RRD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年龄、视网膜脱离(RD)的时间、视网膜裂孔情况、视网膜裂孔的位置与数目、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及隆起度、手术方式等分别分组后进行检验,并将确定的统计量与术后SRF1mo内吸收进行Logistic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年龄、病程、屈光度、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与术后SRF吸收的关联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患者、不同RD病程之间RRD患者术后SRF吸收时间的差异。结果:患者RRD裂孔的位置、手术嵴的高低、年龄、病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屈光度、视网膜裂孔数目、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隆起度、手术过程中是否放液、玻璃体腔是否注气对术后SRF吸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下液的延迟吸收原因是多方面的,环扎与硅压手术嵴的高低,冷凝的程度与范围、脱离的时间、患者年龄、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的时间均有关。冷凝与扣带术可加重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以及巩膜扣带术(scleralbucking,SB)对视网膜和视乳头血流的影响。方法52例52眼单眼RD接受常规SB,手术方式包括巩膜环扎术、巩膜外冷冻术、眼内注气,应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分析仪(Heidelbergretinalflowmeter,HRF)检测术前患眼和对侧健眼的视网膜和视乳头血流灌注情况。术后随访3m。结果RD组眼底血流检测参数普遍低于健眼,SB后视乳头大血管的血流量、血流速术后各组低于健眼及术前组,颞侧视乳头盘沿的血流量、血流速术后各组低于健眼,鼻侧视乳头盘沿的血流量术后各组低于健眼(P<0.05)。结论RD眼眼底血流明显下降,其对视乳头和视网膜的血流量影响最大,在对眼底各部位影响方面,以对视乳头大血管三项指标的影响最大。而术后视网膜复位并没有改善其眼底血流,这可能是RD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田超伟  王雨生  张朝霞  张晓光 《眼科》2010,19(4):257-259
目的观察巩膜外垫压术治疗直肌下裂孔引发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探讨其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西京医院47例(47眼)裂孔位于直肌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术中采用硅胶海绵或硅胶轮胎在相应位垫压(或联合环扎),使裂孔位于垫压嵴上;部分病例联合消毒空气玻璃体内注入术。主要指标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状况。结果手术后随访6个月-1年(平均7.3个月),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率为89.4%(42/47眼),好转率93.6%(44/47眼);视力提高率为80.9%(38/47眼)。未见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裂孔位于直肌下的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术时有其特殊性,选择适当垫压材料、注重手术技巧以及精心操作,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并可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83例(85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C2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不放液的巩膜外加压术临床资料,分析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8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视网膜复位79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2.9%.PVRA级、B级、 C1级及 C2级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为3.5%,术后视力进步73只眼,占85.9%.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不放液的巩膜外加压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适合于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