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16篇
  免费   8449篇
  国内免费   2993篇
耳鼻咽喉   672篇
儿科学   2791篇
妇产科学   1460篇
基础医学   10299篇
口腔科学   912篇
临床医学   17341篇
内科学   19157篇
皮肤病学   594篇
神经病学   6211篇
特种医学   41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0901篇
综合类   1904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8840篇
眼科学   3111篇
药学   11924篇
  98篇
中国医学   8102篇
肿瘤学   2050篇
  2024年   272篇
  2023年   1827篇
  2022年   3026篇
  2021年   4621篇
  2020年   4292篇
  2019年   3593篇
  2018年   3507篇
  2017年   3712篇
  2016年   3845篇
  2015年   3755篇
  2014年   7242篇
  2013年   7769篇
  2012年   6433篇
  2011年   6938篇
  2010年   5370篇
  2009年   5049篇
  2008年   5201篇
  2007年   5347篇
  2006年   4780篇
  2005年   4238篇
  2004年   3760篇
  2003年   3323篇
  2002年   2829篇
  2001年   2668篇
  2000年   2230篇
  1999年   1956篇
  1998年   1790篇
  1997年   1858篇
  1996年   1548篇
  1995年   1594篇
  1994年   1449篇
  1993年   1126篇
  1992年   1142篇
  1991年   1004篇
  1990年   847篇
  1989年   774篇
  1988年   788篇
  1987年   658篇
  1986年   599篇
  1985年   801篇
  1984年   702篇
  1983年   445篇
  1982年   604篇
  1981年   478篇
  1980年   426篇
  1979年   332篇
  1978年   276篇
  1977年   221篇
  1976年   195篇
  1975年   1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目的 分析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的核酸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各类样本的差异性,为改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利用ddPCR和qPCR技术对已经确诊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不同时间的全血、尿液、粪便共22份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两种方法对人保守区域基因扩增结果一致:全血标本信号最强,尿液次之,粪便最少;ddPCR在1份全血,1份尿液,5份粪便中检出ORF-1ab和N基因的阳性微滴,qPCR仅在3份粪便中检出上述基因,漏检的3个标本基因拷贝数平均浓度为128 copies/ml;ddPCR在发病<5、5~15、>15 d的各类标本中都有检出,qPCR检出以中晚期为主;重症病例用ddPCR均可测到阳性微滴,qPCR检测的各类标本均为阴性;轻症病例的各类标本中qPCR只有粪便核酸检测阳性,ddPCR检出率高于qPCR。 结论 ddPCR可以有效克服qPCR 灵敏度不足的难题,是对qPCR 的有益补充,尤其是针对病毒载量比较低的血液、尿液和可疑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适用于早期感染的判断及患者治愈后出院诊断。  相似文献   
23.
BackgroundOur meta-analysis from 2013 showed that inserting a catheter intrathecally after an observed accidental dural puncture can reduce the need for epidural blood patch in labouring women requesting epidural analgesia. We updated our conventional meta-analysis and added a trial-sequential analysis (TSA).Method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studies that compared inserting the catheter intrathecally with an epidural catheter re-site or with no intervention. The extracted data were pooled and the risk ratio (R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CI) for the incidence of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PDPH)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random effects model. A contour-enhanced funnel plot was constructed. A TSA was performed and the cumulative Z score, monitoring and futility boundaries were constructed.ResultsOur search identified 13 studies, reporting on 1653 patients, with a low risk of bias. The RR for the incidence of PDPH was 0.82 (95%CI 0.71 to 0.95) and the RR for the need for epidural blood patch was 0.62 (95%CI 0.49 to 0.79); heterogeneity of both analyses was high. The TSA showed that the monitoring or futility boundaries were not crossed, indicating insufficient data to exclude a type I error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tour-enhanced funnel plots were symmetric, suggesting no publication bias.ConclusionsConventional meta-analyses show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intrathecal catheterisa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DPH. However, TSA did not corroborate this finding. Despite increasing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re is no firm evidence on which to base a definite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十全大补汤联合肠内营养乳剂(TP)治疗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发生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及对营养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行十全大补汤联合TP治疗的80例胃癌术后(气血两虚)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出现FI分为耐受组(34例)和不耐受组(46例)。FI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观察FI对患者营养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肠内营养(EN)的时间、使用营养泵、早期灌肠与FI的发生密切相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2 h[OR=0. 022,P=0. 001,95%CI(0. 002,0. 223)]、使用营养泵[OR=0. 021,P=0. 000,95%CI(0. 003,0. 162)]是F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0 d,耐受组患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升高水平优于不耐受组(P <0. 05),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不耐受组(P <0. 05)。结论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早期给予十全大补汤联合TP治疗开始后,患者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不短于2 h、使用营养泵能有效减少FI的发生,并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了中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HFNC)与经鼻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呼吸支持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HFNC治疗,对照组采用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呼吸窘迫评分体系(CSS)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呼吸相关指标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呼吸频率、C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大,TcSO2、PaO2于治疗24 h后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及肺部湿啰音、肺部炎症情况均改善,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HFNC治疗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和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优于nCPAP治疗,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6.
王晓莉  刘燕  何振娟  陈超 《安徽医药》2016,37(10):1204-1207
目的 通过观察早产儿不同胎龄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探讨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方法 采集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的脐血229份,按胎龄分为4组,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其TLR9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了解其与胎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RNA和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TLR9阳性细胞率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15.93±6.23)%,(11.63±6.70)%,(13.66±6.88)%,(20.51±12.06)%;其在胎龄28~31周较高,至31~34周逐渐下降至最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7周后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逐渐升高,至≥37周达最高,两胎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37周间新生儿脐血TLR9阳性细胞率与胎龄呈正相关(r=0.273,P=0.006)。TLR9 mRNA表达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4.95±3.44)%,(8.89±8.49)%,(13.91±10.92)%,(7.19±7.11)%;其在28~36周逐渐升高,与胎龄呈正相关(r=0.355,P< 0.001)。≥37周TLR9 mRNA表达量下降,该值虽高于28~31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同胎龄时期同样本新生儿的TLR9 mRNA和TLR9阳性细胞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227,P=0.011)。结论 TLR9阳性细胞率和TLR9 mRNA表达在不同胎龄组新生儿间有差异,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在31~37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TLR9 mRNA在28~36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