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258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407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502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总结刘凤斌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思想和临床经验,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和专家访谈结合设计,首先回顾2009—2013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提取所用中药、疾病、证型、医疗费用和药物数量等信息,数据整理后采用统计描述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证型和初步的主药及加减变化,统计时同时进行全集和亚组分析;然后进行专家访谈讨论形成最终的证型及用药。结果共收集到2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年龄(50.30±10.18)岁,男性151例(66.23%),女性77例(33.77%)。157例患者提取到中医诊断和证型信息,其中胃痞和胃脘痛各115和23例,缺失19例,包含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脾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不足证患者12,57,18,23,21,26例。整体228例患者共用104味中药,亚组157例患者共用94味中药,总结各组前15味中药形成初步的治疗主药和加减变化。然后,使用亚组157例患者资料,以各证型为因变量,纳入前32味中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形成各证型下的加减用药变化。专家评阅修改后认为病因与饮食、情绪、体虚有关,病机是"脾虚气滞,热郁络瘀",并确定以上6种证型和12味治疗主药,包括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浙贝母、海螵蛸、大腹皮、枳壳、紫苏梗、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醋莪术。该研究基于临床实践数据和专家访谈信息总结了刘凤斌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想经验,设计严谨,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CAG的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与造模组48只,采用自由饮用10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并配合饥饱失常法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埋线组10只、模型组9只、自然恢复组10只,模型组大鼠予以立即剖杀,采取相关标本以备检,自然恢复组、空白组不予干预措施,埋线组大鼠予以"足三里"(双)、"脾俞"(双)、"中脘穴"埋线治疗,每10 d治疗1次,共治疗6次,各组均正常饲养。采用肉眼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体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①肉眼、光镜下各组大鼠胃黏膜有显著性差异,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改善明显;②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明显(P0.05);③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自然恢复组IL-1β、IL-6、TNF-α表达均升高(P0.01);④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IL-1β、IL-6、TNF-α表达均降低(P0.01);⑤与模型组相比,自然恢复组IL-1β、IL-6、TNF-α表达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统计170例CAG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及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0例CAG患者中,男女比例约1.2∶1;以45岁以上中老年为主;主要症状为胃脘胀满、胃脘痛、纳呆、泛酸、烧心等;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各证型中,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分布及病程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以脾胃虚弱证最为常见,其证型分布与年龄、病程范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中医学胃痛、痞满等范畴,饮食失宜是其主要发病因素之一。从食量失宜、偏嗜辛辣、恣食生冷热烫、嗜食肥甘厚味、喜食腌制品等多个方面探讨内伤饮食与CAG的关系,尤其指出本病与摄食含有大量亚硝酸盐(I类致癌物质)的腌制品关系更为密切。饮食失宜易导致痰浊、湿热、气机失调,诱发胃痛。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问题及策略方法。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病因治疗研究进展,应用中医因机证治,整体和微观辨证结合研究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结果中医整体和微观辨论证结合方法,能阻断或逆转部分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使药物预防胃癌成为可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为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平胃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4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摩罗丹浓缩丸,9g/次,3次/d;维生素E胶囊,2颗/次,1次/d;维生素C片,2片/次,2次/d。治疗组37例平胃萎康方(黄芪20g,白术、丹参、黄连、白芍各12g,党参15g,沙参、香附各12g,鸡内金15g,山楂、百合、茯苓各12g,白豆蔻10g),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加陈皮、半夏各12g,麦芽10g;嗳气烦躁加柴胡12g,佛手9g;大便黏腻、口臭加薏苡仁12g,茵陈9g,滑石12g。1剂/d,2次煎服。连续治疗3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胃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满意,可促进胃黏膜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PLGC)病人的疗效以及对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 protein)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设10例健康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4片/次,3次/d.治疗组采用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常规水煎服分3次服用,1剂/d.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HP)的改变;测定Cyclin E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差异不明显;治疗组胃镜总有效率(80.00)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76.67%)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组HP根除率(68.18%)明显优于对照组(21.05%)(P<0.05);两组治疗后Cyclin E蛋白的表达均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健脾化瘀解毒法能提高CAG胃镜及病理疗效,HP根除率高;健脾化瘀解毒法能调节Cyclin E蛋白的表达,从而阻止胃癌前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症状、中医证型和证素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主要中医证型分布为气阴两亏证51例(40.16%),脾肾阳虚证28例(22.05%),气虚血瘀证21例(16.54%);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为气虚者82例(64.57%),阴虚者61例(48.03%),阳虚者28例(22.05%),血瘀者21例(16.54%),气郁者12例(9.45%),湿热者6例(4.72%)。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基本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肾虚以气虚、阴虚、阳虚,甚或阴阳两虚为主,脾肾双补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9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排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胃排空功能。方法: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钡条)法,对100例CAG5个证型,即: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和脾胃虚弱型检测胃排空功能。结果:各型患者餐后4h的胃排空率低于正常人(P<0.05),以脾胃虚弱型明显(P<0.01)。结论:100例CAG各型患者存在胃排空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辨证中药联合蜂针治疗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轻一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辨证中药健脾养胃化瘀方口服联合蜂针治疗,对照组1予健脾养胃化瘀方口服,对照组2予胃复春片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临床证候疗效、组织学疗效均较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辨证中药联合蜂针治疗逆转胃癌前病变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