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4篇
中国医学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成意伟 《山西中医》2009,25(11):18-19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与中药足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用甲钴胺口服。治疗组30例口服血塞通软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中药复方煎液沐足,每日2次,每次30min。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5倒,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法疗效显著,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n=8):术前给予生理盐水干预;血塞通治疗组(X,n=8):术前给予血塞通注射液600 mg/(kg·d)腹腔注射给药3天;假手术组(S,n=8):术前处理同MIR组.MIR和X组大鼠在结扎左前降支30分钟后行再灌注240分钟.S组所有操作同MIR组,大鼠仅穿线不结扎左前降支.分别于缺血再灌注240分钟采血,S组取相同时点采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变化.结果 与X组和S组比较,MIR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01),MDA、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S组比较,X组血清SOD、MD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cTnI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塞通可能通过减少MDA的产生,增加SOD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血塞通软胶囊(XST)干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网络的调控作用,以揭示其潜在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 招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 + XST,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XST模拟剂,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指标和安全指标,并利用qRT-PCR检测外周血有核细胞中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①XST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硝酸甘油使用量和血瘀证积分,将患者的平均减分率从6.63%提高到34.44%,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同时,XST还能改善胸痛、胸闷和唇龈暗红的症状体征,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 0.001、P = 0.002、P = 0.018)。②XST治疗后比治疗前的血糖(P = 0.019)、LDL(P = 0.014)、AST(P = 0.006)和ALT(P = 0.005)含量降低;血常规、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③与对照组相比,XST能上调lncR CTB-114C7.4(P = 0.046)和BCL2A1(P = 0.049)表达,并下调miR-3656表达(P < 0.001)。结论 XST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血瘀证有效、安全,并能进一步上调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lncR CTB-114C7.4和BCL2A1表达,并下调miR-3656表达水平,从而发挥调节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网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寅时颈动脉加压治疗脑梗塞52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颈动脉加压滴注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4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2例 ,两组于入院后第 1、3、5日分别用血塞通注射液 10ml溶于生理盐水 10 0ml中 ,治疗组选寅时在病灶侧行颈动脉穿刺 ,用加压管加压使液体以 30~ 4 0滴 /分进行滴注。结果 治疗 15日后两组比较血脂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全血浓度均降低 (P <0 .0 1)。总有效率治疗组 98.0 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 .77%。结论 寅时颈动脉加压滴注血塞通治疗脑梗塞比其他时辰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血塞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采用心内科常规治疗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栓子(MES)、炎性因子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血塞通注射液,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 59%(P <0. 05);治疗后,治疗组存在MES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及内-中膜厚度(IMT)和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6. 90%比8. 62%,P> 0. 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减少MES和颈动脉硬化斑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结果: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91.18%和85.29%,对照组分别为76.47%和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血塞通联合脑复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把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血塞通针800mg、脑复康针8.0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针0.75g、复方丹参针20ml,15d一疗程。结果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示,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差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血塞通联合脑复康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69.
血塞通胶囊治疗阿司匹林抵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运用血塞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筛选出冠心病患者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60例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口服血塞通胶囊+阿斯匹林及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均连服1个月后查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查结果:治疗组下降率37.50%,对照组为14.5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塞通胶囊对阿司匹林抵抗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0.
该研究以血塞通滴丸(Xuesaitong Dropping Pills,XDP)滴制过程为例,对影响其成丸率、平均丸重和圆整度质量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深化了对滴制过程的理解。采用风险分析手段并结合先验知识确定XDP关键工艺单元、关键质量评价指标以及潜在关键影响因素,再进一步结合Plackett-Burman设计对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筛选。首先,由风险评估确定XDP制剂过程关键工艺为滴制,进而确定滴制工艺的关键质量评价指标为成丸率、平均丸重和圆整度。然后,结合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确定滴制工艺的潜在关键影响因素为流量、基质比、料液比、料液温度、冷凝液顶部温度、冷凝液底部温度、滴距。最终,从这7个潜在因素中确定关键影响因素为料液比、滴距、冷凝液顶部温度及底部温度。该研究内容揭示了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在筛选和理解所选因素对XDP滴制工艺过程的影响方面的潜力,可为其滴制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