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0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329篇
口腔科学   2758篇
临床医学   183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440篇
综合类   673篇
预防医学   255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189篇
  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11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探究年轻恒牙外伤冠折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3月—2014年9月口腔科门诊就诊年轻恒牙不同程度的外伤冠折的患者58例,依据不同临床表现分别给予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术治疗后对患牙进行随诊观察。结果治疗成功患牙52颗,占89%。结论对于年轻恒牙的外伤冠折,选择好正确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牙能保存牙髓活力,牙根能继续发育,永久性修复后患牙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活动性矫治器治疗早期牙齿反的临床疗效,为矫治前牙反提供有效办法。方法对60例牙齿反患儿采用佩戴活动性矫治器的方法进行早期治疗,分别比较这60例患儿治疗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结果60例牙齿反患儿中,矫治时间为2-9个月,其中10例矫治时间2-3个月,37例矫治时间3-7个月,13例矫治时间7-9个月,平均矫治时间(5.8±2.7)个月,所有研究患儿均按照医师要求完成治疗周期;对60例患儿的SNA角、颌凸角、SNB角、ANB角、U1-SN、SN-UIN、CV值治疗前后X线测量显示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儿在治疗后结束后1年进行复查,发现有4例儿童复发,均与年龄偏大、存在前牙反的家族史或不良的口腔习惯未破除等原因有密切关系,复发率为6.67%。结论活动性矫治器治疗早期牙齿反具有明显的正畸效果,但同时应该注意对儿童不良习惯的纠正以保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牙髓血管化再生对成人感染性年轻恒牙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8例成人感染性年轻恒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分别实施牙髓血管化再生及根尖诱导成形术,观察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9±2.7)个月;观察组发生术后疼痛3例,发生率6.1%,对照组发生术后疼痛5例,发生率10.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71.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6例有效患者根尖周病变愈合平均时间为(12.4±1.3)个月,对照组35例有效患者平均时间为(11.9±2.1)个月,两组患者根尖周病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患者术后18周随访可见根尖孔无明显变化,未见根尖区暗影。结论牙髓血管化再生可有效改善成人感染性年轻恒牙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增强牙根结构。但其治疗效果也极大程度上依赖患者的病情及机体特点,且该治疗方法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适应范围及疗效仍是今后一段时间临床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建立一套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纵向服务整合过程中影响其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等形式收集初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结果 形成了与南京、武汉、镇江3个地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纵向服务整合现状相吻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35个.结论 本研究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服务整合制度提供了依据,弥补了国内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的不足,对其他地区和模式的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变异情况。方法收集250例患者的1352颗下颌前牙的CBCT资料,运用配套软件对牙齿的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进行影像学分析,统计和分析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类型、对称性分布等。结果 下颌切牙均为单根,下颌尖牙双根发生率为1.45%。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双根管发生率分别为17.34%、34.08%、9.05%。双根管的发生呈对称性分布,一侧出现双根管时,对侧同名牙也为双根管的概率下颌侧切牙最高,为77.78%,中切牙次之,为72.97%,尖牙为64.00%。按照Vertucci根管分型,共观察到除Ⅳ型和Ⅷ型外的6种根管类型,其中以Ⅰ型为主,为80.00%,其次为Ⅲ型,为16.51%。结论下颌前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其中下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最高,双根管以Vertucci Ⅲ型为主,锥形束CT是诊断下颌前牙根管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测及分析阻生齿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第三磨牙拔除术前摄曲面断层X线片检查,对于与下牙槽神经管接触或部分重叠的病例35例,进行锥形束CT检查.结果:锥形束CT对阻生齿拔除术能更好的进行阻力分析.结论:锥形束CT检查对于第三磨牙拔除术手术方案的选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探讨比较ProTaper机用锉结合根管测量仪与手持K型锉结合X线片在乳磨牙一次法根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选择5~8岁左右两侧下颌第2乳磨牙同患慢性牙髓炎的患儿50名,随机一侧应用ProTaper机用锉为观察组,对侧应用K锉为对照组。比较2组拔髓时间及疼痛情况、根管预备的时间和根充效果,并比较2组术后6 h、24 h、48 h和7 d时的VAS疼痛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拔髓和根管预备时间短,疼痛少(P<0.01);根充效果观察,观察组根管糊剂的连贯性、致密性、恰填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 h、24 h、48 h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7 d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roTaper机用锉应用于乳磨牙一次法根管治疗切实可行,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反应,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石慧  谢也斯  孙强 《武警医学》2022,33(6):464-467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状态对非外科手术治疗的智齿冠周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的首发非外科治疗的智齿冠周炎患者,通过发放电子问卷收集如下信息:人口学信息、焦虑量表(GAD-7)和抑郁量表(PHQ-9)。半年后对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智齿冠周炎复发与患者发病时情绪状态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568份有效问卷,其中7.0%患者存在焦虑状态(GAD-7≥10),13.7%存在抑郁状态(PHQ-9≥10),半年后随访智齿冠周炎的复发率为11.4%。分析智齿冠周炎6个月后复发情况发现,男性的风险低于女性(OR=0.416,P<0.05),焦虑增加了智齿冠周炎的复发风险(OR=1.124,P<0.05)。结论 口腔医师应关注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有助于智齿冠周炎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0.
This study evaluated, by SEM, the morphology of human primary teeth roots. Twenty-four teeth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pulp vitality (group I) and pulp necrosis without (group II) and with apical periodontitis (group III). Roots were analyzed by the presence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PDL) fibers and resorption areas. In groups I and II, presence of PDL fibers and absence of resorption were observed in all cases (100%), while all specimens (100%) of group III showed no PDL fibers and resorption areas. In conclusion, there ar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in the apical region of primary teeth with different pulpal and periapical patholo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