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8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221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许多昆虫与寄生在昆虫体表或肠道细胞中的微生物建立了共生关系。臭虫、蚜虫、猎蝽等昆虫可以依靠非最佳食物为生,这一是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还由于其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以帮助合成和补充其食物中所缺乏的必需营养物质。蚊虫也与其肠道中共生细菌有着密切的联系。成蚊喜产卵于富舍细菌的水体中,水体细菌成为蚊虫幼虫的重要食物来源。伊蚊和库蚊幼虫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细菌,在无菌条件下饲养,蚊虫或其他媒介昆虫不能正常发育至成熟或不能传播人畜疾病。该文对蚊虫与细菌的共生现象以及其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1)蚊虫共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2)共生细菌的形成与传代,(3)共生细菌在昆虫中的分布,并讨论了经过遗传改造的蚊虫共生细菌对蚊虫防治及控制疟疾等由昆虫传播的疾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BACKGROUND/AIMS: 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 is an attractive tool for gene therapy.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transdu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cells by an AAV vector and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transduction of the tumor. METHODS: Transduction efficiency was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AAV-mediated beta-galactosidase gene (rAAV/lacZ) expression. RESULTS: Adenovirus help or pretreatment of HCC cells with y-irradiation or with the topoisomerase inhibitor etoposide resulted in marked enhancement of cell transduction in vitro. In vivo studies in nude mice with subcutaneous HCC tumors showed that HCC cells were not transduced by AAV vector alone. However, co-infection of the tumor with adenovirus allowed an efficient expression of the reporter gene but only at the sites of vector injection. Previous gamma-irradiation of subcutaneous tumors with 1800 rad was able to improve transduction of HCC cells (up to 30%) using recombinant AAV. Continuous i.p. infusion of etoposide in buffalo rats harboring HCC tumors in the liver resulted in transduction of normal liver tissue and also of very small neoplastic lesions (<2 mm) but no transduction was observed in tumors bigger than 2 mm. To analyze this phenomenon we determined etoposide concentration in hepatic tissue. Our results reveal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he drug in non-tumoral tissue but almost undetectable levels in big tumor nodules.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both radiotherapy and etoposide enhance transduction of tumor cells by rAAV in vitro, only radiotherapy increases tumor transduction in vivo. Our data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a barrier which limits in vivo the diffusion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to well-established HCC nodules.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化学和免疫学双重偶联,构建支架结合基因的血管内基因转运体系,评价其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双官能偶联剂N-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二硫基)丙酸酯将特异性抗腺病毒六位体(Fab)2’片段以化学键结合在胶原涂层的支架上,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作为报告基因载体,通过免疫作用连接在结合了(Fab)2’的支架上,分别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验证其效果。结果体外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支架胶原涂层的表面有大量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转染的细胞浸润生长,与支架接触的培养皿表面生长的细胞转染率高达92.8%±2.5%,而未与支架直接接触的周边细胞几乎没有被转染。转染率与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的反应用量在107~1010病毒粒子范围内呈直线关系,有明显的量效对应性。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实验中,回收的支架上和与支架接触的血管组织内有广泛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血管组织中总的转染率占细胞总数的5.9%±1.1%,转染细胞主要集中在新生内膜(>17%)和中膜(>7%),外膜几乎没有转染。远隔器官(肺、肝、肾)和下游冠状动脉样本未见绿色荧光蛋白DNA表达。结论通过化学偶联的方法在支架上固定抗腺病毒特异性抗体结合腺病毒的基因转运体系可局部靶向、高效地进行血管内介入性基因转运。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克隆人胰腺癌hedgehog信号通路中PTCH基因,构建PTCH基因表达载体并诱导融合蛋白表达.方法 从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抽提总RNA,经R-PCR扩增出PTCH基因,经纯化、回收目的基因PTCH,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22b,转化E.coliBL21-CodonPlusTM-RP,构建重组质粒PET22b/PTCH,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免疫印迹进行鉴定.结果 从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克隆出长为789 bp PTCH目的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2b/PTCH,并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论 构建重组质粒PET22b/PTCH,并表达PTCH融合蛋白,为制备PTCH多克隆抗体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5.
鼠源轮状病毒vp7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费蕾  李晋涛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2003,19(2):93-96,100
目的:构建表达鼠源轮状病毒抗原基因vp7的植物表达载体及植物转化研究。方法:抗原基因vp7经PCR扩增后直接克隆到PUC-T载体,双酶切目的片断和植物表达载体,以T4连接酶将目的片断与载体相连接,电转化方式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结果:以重组农杆菌为介导将靶基因转入到马铃薯外植体。成功地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并转入到农杆菌中;以农杆菌为介导获得抗性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结论:通过PCR检测,初步确定轮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vp7已成功地整合到马铃薯植株中。  相似文献   
56.
我国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生态地理区域内吸血双翅目昆虫的种类分布、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和虫媒病的关系、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河北省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的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特别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虫媒传染病和生物恐怖事件的发生,提供制定防控媒介昆虫预案的基本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构建HBV X基因与pCDNA3.1相融合的高效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V X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并合成HBV X基因的引物,以HBV DNA阳性血清PCR扩增得到HBV X基因全序列;将X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后,酶切图谱分析、PCR检测和扩增产物序列分析等,鉴定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结果:以重组载体为模板扩增得到的片段大小与已知HBV X基因大小相同,酶切也得到目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也显示与已知X基因序列相同。结论:成功构建了HBV 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VX基因及其产物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应用血流向量图技术分析正常人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图(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分析正常人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健康志愿者50例,心尖左室长轴观记录动态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VFM技术分析不同心动时相左室内血流速度向量分布特点,观察左室内基本流和涡流的分布情况.结果 等容收缩期左室腔内以整体涡流为主;射血早期主动脉瓣下流出道血流首先加速射人主动脉,流人道一侧出现短暂的局部涡流,射血中、晚期心腔内涡流消失;主动脉瓣关闭前瞬间,左室内血流迅速转向心尖流动,并持续至等容舒张期结束;缓慢充盈期和左房收缩末期,左室出现整体涡流.结论 VFM技术能够检测各心动时相心腔血流向量分布,有望在分析病变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心脏瓣膜病是较常见的心脏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既可用于观察心腔内血流流场的变化,又可用于评估心脏局部和整体功能的改变。本文就VFM技术对于心脏瓣膜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克隆人源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roline-,glutanic acid-,leucine-rich proteinl,PELP1)基因全长,构建PELP1基因全长过表达载体,研究PELP1基因表达特点,为PELP1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功能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反转录PCR法从MCF-7细胞总RNA中克隆PELP1基因全长,与含有EcoR I与Xho I双酶切位点的真核过表达载体pIRES2-EGFP质粒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IRES2-EGFP-PELP1.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PELP1基因的完整性及正确性.运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至人牙周膜干细胞中,运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对转染细胞中PELP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克隆出PELP1基因全长,并将其插入至pIRES2-EGFP过表达载体中,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证实目的质粒片段插入无误.重组质粒pIRES2-EGFP-PELP1转染48 h后PELP1基因水平是转染空质粒人牙周膜干细胞的(148.0±1.3)倍,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转入pIRES2-EGFP的人牙周膜干细胞中PELP1蛋白相对表达量(0.3300±0.0117)相比,转入pIRES2-EGFP-PELP1重组质粒的人牙周膜干细胞中PELP1蛋白相对表达量(0.6200 ±0.0045)显著增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 本项研究成功运用qRT-PCR反应从MCF-7细胞中克隆出PELP1全长基因,并成功构建pIRES2-EGFP-PELP1真核过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