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57篇 |
免费 | 429篇 |
国内免费 | 1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5篇 |
儿科学 | 146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505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715篇 |
内科学 | 3220篇 |
皮肤病学 | 45篇 |
神经病学 | 71篇 |
特种医学 | 301篇 |
外科学 | 618篇 |
综合类 | 1468篇 |
预防医学 | 1939篇 |
眼科学 | 27篇 |
药学 | 600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89篇 |
肿瘤学 | 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368篇 |
2021年 | 351篇 |
2020年 | 419篇 |
2019年 | 370篇 |
2018年 | 412篇 |
2017年 | 196篇 |
2016年 | 264篇 |
2015年 | 321篇 |
2014年 | 733篇 |
2013年 | 663篇 |
2012年 | 711篇 |
2011年 | 749篇 |
2010年 | 458篇 |
2009年 | 482篇 |
2008年 | 407篇 |
2007年 | 470篇 |
2006年 | 382篇 |
2005年 | 336篇 |
2004年 | 246篇 |
2003年 | 270篇 |
2002年 | 211篇 |
2001年 | 191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184篇 |
1998年 | 95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51.
目的 调查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感染结核杆菌情况,了解HIV/AIDS与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02例健康者及40例经WB确证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做结核菌素(PPD)试验,CD4、CD8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HIV感染者和 AIDS病人中PPD阳性率12.5%,而健康对照 PPD阳性率28.2%(P<0.05)。CD4细胞计数<200/mm3者PPD均为阴性。CD4/CD8比值<1者达90%。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降低,PPD反应明显下降。对HIV/AIDS病人使用化学药物预防以控制和减少结核病发病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2.
153.
154.
目的 评估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初步探讨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资料完整的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或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开始治疗时选择保守方法治疗的5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54例患者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方式,需要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抗结核治疗时间9~18个月,服药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查判断病灶愈合、脊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根据疗效情况调整治疗疗程.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3.0±0.8)年.结果 54例患者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病灶愈合,其中45例局部疼痛消失,4例轻微背痛,不需服用止痛药物;49例患者中的32例X线或CT片显示椎间骨性融合,17例显示纤维愈合;49例脊柱局部后凸角度平均增加(5.5±0.8)°;47例ESR、CRP下降至正常范围(正常标准:男性ESR<15 mm/1 h,女性<20 mm/1 h;CRP<5 μg/L);18例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等治疗恢复正常.54例患者中5例分别因为治疗期间疼痛加重、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或后凸畸形明显加重而选择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局部疼痛不严重、不伴畸形或神经损害、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脊柱结核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5.
156.
盆腔结核60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盆腔结核的诊治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60例盆腔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均不典型,查血常规示重度贫血10例,白蛋白下降24例;60例均行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清癌抗原125(CA125)均升高,CA19-9升高11例,甲胎蛋白(AFP)正常。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查均正常。均行胸部X线检查,提示陈旧性结核病灶2例。B超检查示附件区或盆、腹腔囊实性、实性或囊性肿块56例,余考虑为附件区或盆腔占位性病变。57例行腹部CT检查示:中至大量腹腔积液24例,附件区或盆腔不规则实性或囊实性占位性病变56例,大网膜、腹膜或肠系膜呈结节状不规则增厚14例,腹膜后淋巴结增大8例,22例疑诊为附件恶性肿瘤伴盆腹腔内广泛转移。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盆腔结核。结论盆腔结核多病程缓慢,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借助B超引导下穿刺、腹腔镜检查可减少盆腔结核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