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6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低频高能量超声消融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血管内低频高能量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融作用。将 3 0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75 %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超声消融组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 ,测量消融及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前后靶血管的狭窄程度变化 ,检测手术前后心肌型肌酸激酶、心电图ST段及运动试验的改变。结果发现 ,术前二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 ( 85 .8%± 5 .4%比 84.6%± 5 .5 % ,P <0 .0 5 )。超声组消融后狭窄为 43 .0 %± 15 .5 % ,较术前狭窄降低 43 .5 %± 17.8% (P <0 .0 5 ) ,5例消融后残余狭窄 <3 0 %。消融术后患者ST段均明显上移 ,运动试验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术后各时相点心肌型肌酸激酶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术后狭窄较术前明显降低 ( 2 0 .9%± 2 .9%比 84.6%± 5 .5 % ,P <0 .0 1) ,与超声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超声组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术后运动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低频高能量超声能有效地裂解粥样硬化斑块 ,降低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又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刘睿  史南  曾瀚庆 《海南医学》2015,(2):172-174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腔内治疗术后应用盐酸沙格雷酯后续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采用膝下动脉腔内治疗成功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血管通畅率以及截肢、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间歇性跛行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其他时段的截肢、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ABI指数较术前均有较大改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各时段的ABI指数和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沙格雷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腔内治疗术后间歇性跛行的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对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吸毒史较长的患者通常经股静脉注射毒品。股静脉距股动脉较近,易导致股动脉针刺伤,形成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血管损伤形成的PSA很难自行愈合^[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合并有缺血性卒中史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行PCI的2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占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82%,并随访至2014年6月。随访终点事件包括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再次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脑梗死、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事件,并进行统计各事件发生率。结果 共随访冠心病患者1950例,其中合并有缺血性卒中病史的患者234例。对比非缺血性卒中患者,前者的年龄更大(P=0.001),高血压患病率(P=0.002)、糖尿病患病率(P=0.006)和多支病变(P=0.001)比例更高。患者随访时间为(61.0±40.5)个月。对比非缺血性卒中患者,有缺血性卒中史患者的心源性死亡(8.9%VS 4.1%,P =0.003)、再次脑梗死(6.4%VS 2.0%,P =0.004)的发生率较高,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5±10.42)个月比(13.99±10.45)个月,P=0.975],主要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VS 3.8%,P=0.112),而脑出血的发生率较高(2.1%VS 0.7%,P=0.032)。结论 对比非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有缺血性卒中史的冠心病患者有更高的危险因素患病率,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率更高,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和脑梗死的发生率更高,在不减少使用双联抗血小板集聚药物治疗时间的情况下脑出血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15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逆行导引钢丝技术的术后护理.主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穿孔、血管并发症、胃肠道反应、时比剂肾病及放射性损伤等,并做好出院指导.本组住院期间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患者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7.
We report a case of a woman presenting with right severe buttock claudication and normal neurological and osteoarticular examination, in whom a guidewire recanalization a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of an occluded right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SGA) has provided relief of her symptom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percutaneous recanalization of the SGA. PTA can be considered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buttock claudication caused by SGA stenosis or occlus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及静脉溶栓后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结果结论方法:选择确诊AM I住院的连续患者114例,只接受静脉溶栓60例为药物组,54例静脉溶栓后平均(9.1±2.4)天行PC I为手术组,分别于溶栓后及PC I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定义为死亡、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的整体室壁运动指数以评价左室的节段收缩功能,根据左室收缩末容积和舒张末容积计算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及心绞痛复发,手术组血管造影和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无操作相关心肌梗死、急诊CABG。临床随访期间死亡率手术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绞痛复发再次入院的患者手术组显著少于药物组(P<0.05),因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次入院在手术组和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两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63.15%,手术组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AM I患者静脉溶栓后选择性PC I能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4月在我院行PCI术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20mg(20例)和80mg(20例)阿托伐他汀治疗3d。分别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3a(术前当天)及术后24h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TNFα、IL-6和血脂浓度。结果(1)常规治疗组与20mg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TNFα.和IL-6浓度治疗3d后均没有显著性变化,而在PCI术后则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2)8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3d后hs—CRP、TNFα.和IL-6浓度均呈明显降低(P〈0.05),且经PCI术后亦无显著性升高。(3)三组治疗前、后的各血脂成份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术可以导致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80mg)强化治疗3d后可明显控制PCI术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的上升,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PARTNERTM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12月111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PARTNERTM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有无胸痛复发、心电图改变及重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111例患者共180处病变置入196枚PARTNERTM药物洗脱支架,手术成功率100%,胸痛缓解无复发,术后无重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PCI术中应用国产PARTNERTM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近期疗效满意,应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