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35篇 |
内科学 | 58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22篇 |
综合类 | 47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影响,阐明内皮功能损伤与糖尿病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组(5.5、20和40mmol/L)和对照组(不含葡萄糖),于培养0、6、24、48和72h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TM水平,同时将各时间的细胞上清液与正常血浆等比例混合后,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5mmol/L和20mmol/L葡萄糖组不同培养时间对内皮细胞分泌sTM的水平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0mmol/L葡萄糖组内皮细胞在培养48h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分泌sTM的水平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培养72h时内皮细胞分泌sTM的水平下降,与48h不同浓度葡萄糖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mmol/L和20mmol/L葡萄糖组不同培养时间测定APT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mmol/L葡萄糖组内皮细胞在培养48h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APTT逐渐缩短,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72h与48h比较,APTT不再缩短反而略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P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使血液凝固活性增强而诱发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82.
张国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9):753-75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水平与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97例糖尿病患者,把合并冠心病患者77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血浆TM水平,并对血浆TM与冠状动脉病变作相关分析。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浆P-选择素、1M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TM水平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选择素水平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浆P-选择素和TM水平与心绞痛程度呈正相关(r=0.6952,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浆TM水平可能相应升高。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M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的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