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整体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择脑卒中住院病人320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分析效果及评价结局。结果病人及家属对实施健康教育满意度100%,知晓率95.0%。2年内复发12例,占5.17%,3~4年内复发32例,占13.8%。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诊疗的依从性和能动性,从而减少疾病复发,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虚血瘀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型之一,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有独特的优势,医家运用补阳还五汤或补气活血类方或中成药、静脉制剂或联合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治法,取得显著疗效。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本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比较各抗栓用药组随访1年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 1998年1月-2009年1月非瓣膜性房颤病例388例,比较各抗栓用药组及未用药组随访1年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 388例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约为7.2%。各用药组及未用药组随访1年后脑卒中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较高,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华法令、阿司匹林较大剂量(150mg及以上)在抗栓治疗效果上较阿司匹林75mg及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于发病第1、3、7日观察1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76例,脑出血34例)血压变化趋势,同时评定第1、3、7日及第30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病残程度分级。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首次血压增高者占87.3%,而动态血压较随测血压值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下,血压随时间逐渐下降;生活自理组与生活依赖组脑卒中后血压增高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存在自发下降趋势,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的治疗需慎重、合理,治疗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35.
《中国针灸》2009,29(9):689
目的:为"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提供可靠证据.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将18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90例)和常规针刺组(90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基础治疗,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疗法,穴取颞三针、足三针、手三针等穴;常规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穴取曲池、环跳、伏兔等,均予针刺治疗,治疗5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认知功能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FCA评分、MMSE评分、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后两组FCA评分、MMSE评分、BI指数评分比较,靳三针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P%0.05).靳三针组总有效率为85.4%,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0.0%,靳三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在辛辛那提院前卒中严重程度量表(Cincinnati prehospital stroke severity scale,CPSSS)基础 上加入心房颤动项目构建改良CPSSS(modified CPSSS,mCPSSS),评估mCPSSS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的预测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就诊的急 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CPSSS量表项目及心房颤动 与LVO的相关性,构建加入心房颤动指标的mCPSSS。通过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mCPSSS及CPSSS,视野、失语、忽视量表(vision,aphasia,neglect,VAN),三项内容卒中量表 (3 item stroke scale,3I-SS)和快速动脉闭塞量表(rapid arterial occlusion evaluation,RACE)等卒中量 表对前循环LVO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纳入263例患者。凝视、意识水平及提问、上肢无力、心房颤动是前循环LVO的独立预测因 素。将心房颤动纳入CPSSS,并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将其取值为1分(心房颤动取值1分,AUC=0.955; 心房颤动取值2分,AUC=0.950)。mCPSSS总分≥2分预测前循环LVO的灵敏度为90.16%,特异度为 94.33%。mCPSSS的预测价值高于CPSSS、VAN、3I-SS和RACE量表(均P<0.05,DeLong's检验)。 结论 mCPSSS量表对前循环LVO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常用卒中量表,可能有助于急性前循环LVO患 者的院前识别、急救及院内分诊。  相似文献   
37.
抵抗素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多肽类激素.研究显示,抵抗素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和黏附、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加斑块不稳定性以及促进糖类和脂质代谢紊乱等,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抵抗素能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乳果糖治疗中风卧床病人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78例中风卧床便秘病人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每次30~50ml,清晨顿服。对照组45例给予果导片0.2g,3次/d,口服。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5.9%(67/78)和66.7%(30/45),好转率分别为11.5%(9/45)和6.7%(3/45)。总有效率分别为97.4%和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每周排便次数和排便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中风卧床便秘病人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9.
Arthurs ZM  Starnes BW 《Injury》2008,39(11):1232-1241
The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blunt cerebrovascular injuries has dramatically evolv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As imaging technology has improved both with respect to the image quality and acquisition times, its use has become a fundamental diagnostic tool in blunt trauma evaluation. The single greatest radiological advance in the past quarter century has been the refinement and increasing use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surgical disease. Paralleling advances in noninvasive imaging, a heightened awareness of blunt cerebrovascular injuries has emerged, and the first screening protocols were developed at high volume trauma centres. Through aggressive screening, these injuries have increasingly been recognised before devastating neurological ischaemia and adverse neurocognitive outcomes.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these injuries is antithrombotic therapy. However, all blunt cerebrovascular injuries require short and long-term follow-up. While the majority of injuries will resolve with medical management, a proportion will require further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subsequent stroke.  相似文献   
4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 是脑卒中的紧急先兆,充分认识TIA是早期发现并指导患者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关键.目前全科医生对TIA的认识明显不足,本文通过探讨TIA对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提示全科医生关注T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