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张智敏  周剑 《新中医》2021,53(2):118-121
目的:观察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平衡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棱汤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出现焦虑症状的68例病人随机分为芪棱汤合黄连阿胶汤治疗组和阿普唑仑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AMA评分均有下降,而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8周时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迭82.4%,高于对照组74.5%(P〈0.05)。结论芪棱汤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卒中后焦虑有效,不良反应少,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以期提出有效的护理防治措施。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432例脑卒中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DVT32例,发生率为7.4%。年龄≥60岁发生DVT高于≤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以冠心病发生DVT的比例最高,其次为高血压、糖尿病。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杜华 《吉林医学》2008,29(13):1061-106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临床因素,以早期诊断和治疗,促进康复。方法: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48例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查,利用头部CT进行病灶部位检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与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与职业、高血压有相关性,与高血糖可能有关,与脑损害的部位呈明显相关性。结论:病灶部位是影响急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从事体力劳动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其认知功能障碍出现早且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小时、24小时、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它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小时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8例,1级7例,无变化4例,其中4例24小时内临床症状反复;1个月时,发病4小时内溶栓组与4小时至6小时内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ESS)升高更明显,前者P<0.01,后者P<0.05,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梗死,3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 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2.69±1.12)d、(6.69±1.02)d和(5.58±1.39)d,对照组分别为(3.34± 1.20)d、(7.58± 1.14)d和(6.89±1.06)d,观察组此三项指标皆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PIS评分和PCT水平分别为(6.02±1.04)分和(0.80±0.25) mg/L,对照组为(7.32±0.89)分和(1.10±0.74) mg/L,观察组此两项指标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亚群和CD44/CD8+比例分别为(78.36±3.39)%和(1.85±0.39)%,对照组分别为(70.01±4.05)%和(1.29±0.30)%,观察组此两项指标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盐酸氨溴索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按三年内是否复发将10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复发组(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结果吸烟、酗酒、抑郁、焦虑及高血压是脑卒中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OR〉1)。规律的作息、积极接受健康教育、进行康复训练及良好的用药依从性等是脑卒中复发的主要保护因素(OR〈1)。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因素是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的参与程度,高血压,规律作息,规律用药(用药依从性)(P〈0.05)。结论应当对导致脑卒中复发的不良个人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及病理生理因素进行干预。调动患者和医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以社区为基础,以“三级防治”为指导思想的脑卒中防治中来。脑卒中的复发可以最大程度得到预防。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辨证取穴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长程脑电图的特点。方法 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101例,行长程脑电图,计算睁闭眼实验后第一个10 sec内脑电图δ、θ、α、β波的时间,以及整夜S1、S2、S3、S4睡眠阶段和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与健康对照组脑电图结构进行比较。结果 卒中后抑郁组较对照组脑电图上慢波(δ和θ波)明显增加(δ波P=0.001,θ波P=0.005),α波明显减少(P=0.008),β波无显著差异。和正常对照组睡眠结构比较,卒中后抑郁组睡眠S2、S3和S4阶段比例减少(P值分别为0.008、0.004),睡眠S1阶段和REM比例增加(P值分别为0.001和0.006)。结论 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脑电背景慢波增多;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浅睡眠多,而中到深度睡眠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