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寻求防治肝硬化的有效方法。方法 给20 例肝硬化患者口服健脑降脂丸,每日3 丸,服4 个月。结果 与服用前相比,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升高0-13m mol/L,甘油三酯下降0-31m mol/L,红细胞(RBC) 中胆固醇下降0-23mg/1010 RBC,磷脂上升0-21mg/1010 RBC,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上升0-15 。肝硬化患者上述成分服用健脑降脂丸前与正常人均有显著差异( P<0-01),服用健脑降脂丸4 个月后与正常人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健脑降脂丸有利于肝硬化患者血浆和红细胞脂质成分正常化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大豆提取物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3组均采用精氨酸腹腔注射诱导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造模后经口胃内灌注大豆蛋白;模型组经口胃内灌注生理盐水;实验组经口胃内灌注三羟基异黄酮.观察大鼠72 h内生存与死亡情况;检测存活大鼠24 h、48 h、72 h血清淀粉酶含量,计算胰腺组织病理指数评分.结果 大豆蛋白组6h死亡率高达53.3%;三羟基异黄酮组6h累计死亡率仅为6.7%,至24 h达死亡高峰(33.3%),较大豆蛋白组明显延后,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羟基异黄酮组存活大鼠24 h、48 h、72 h血清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大豆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0 U/L ±325 U/L vs 2667 U/L±262 U/L,P<0.01;1744 U/L±321 U/L vs 2935 U/L±301 U/L,P<0.01;1319 U/L±338 U/L vs 2725 U/L±235 U/L,P<0.05);3组胰腺炎症病理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胃灌注三羟基异黄酮可以延缓急性胰腺炎大鼠死亡高峰,提高大鼠生存率,抑制血清胰腺淀粉酶活性,可能通过降低胰腺炎症反应而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曾珊  宋立华  蔡东联 《江苏医药》2008,34(11):1144-1146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SI)对60Co-γ射线造成的小鼠肝脏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5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A、B、C组每组12只小鼠,分别给予SI 40mg·kg-1·d-1、80mg·kg-1·d-1、160mg·kg-1·d-1;正常对照(N)组10只小鼠仅给予玉米油0.2ml/d;单纯辐照(D)组10只小鼠作为阳性对照.连续胃饲至第7天,A、B、C、D组小鼠接受4.5Gy60Co-γ射线全身性辐照1次.辐照后继续按以上分组方案灌胃,分别于辐照后第2天及第7天处死小鼠,取肝组织标本,测定肝脏抗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PX)及谷胱苷肽转移酶(GST)活性变化.结果 辐照后第2天,A、B、C组CAT、GPX、GST、SOD浓度高于D组(P<0.01);辐照后第7天,A、B、C组CAT浓度高于高于D组(P<0.01);B、C组GPX浓度高于D组(P<0.05和P<0.01).结论 大豆异黄酮可提高辐射损伤小鼠肝脏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山东某轻稀土矿区与非矿区粮食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健康风险。方法于2014年7—10月,采集调查区域内村民自己种植的粮食(小麦、玉米和大豆)样品339份,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矿区粮食中总稀土元素含量为9.85~4 268.39μg/kg,中位数为82.47μg/kg;非矿区粮食中总稀土元素含量为1.55~2 662.31μg/kg,中位数为54.75μg/kg。矿区和非矿区粮食中稀土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矿区和非矿区均为小麦稀土元素含量最高(128.79μg/kg和85.14μg/kg),玉米最低(44.89μg/kg和37.95μg/kg)。粮食中稀土元素以富集轻稀土元素为特征。通过粮食摄入的稀土元素远小于健康指导值。结论矿区和非矿区粮食中稀土元素含量无差异,以轻稀土元素为主,通过小麦、玉米、大豆摄入的稀土元素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75.
刘智  宋宏哲 《黑龙江医药》2012,25(3):419-420
目的:研究一种从大豆糖蜜中简便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方法。方法:以大豆异黄酮含量和得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固形物浓度20°,50℃下搅拌1h,3000rpm离心15min为最佳工艺条件,可制备含量20%以上的大豆异黄酮,应用于保健食品开发。  相似文献   
76.
大豆多肽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大豆多肽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用50%无水乙醇连续灌胃7d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然后给予大豆多肽28d。采用酶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豆多肽高、中、低剂量组动物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高剂量组动物肝脏损伤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结论大豆多肽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7.
大豆低聚糖对高脂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豆低聚糖对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的防治研究结果证明: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P<0.05),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01),提高HDL-C/TC比值(P<0.001),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P<0.001);降低心肌组织过氧化脂质(LPO)水平(P<0.01),提高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有抑制脑组织过氧化损伤的趋势。结果提示:大豆低聚糖具有降低高脂大鼠血脂水平,拮抗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每次分别灌入10mg/ml、5mg/ml大豆异黄酮溶液1ml/100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一次15天.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40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120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心肌作红四氮唑染色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大豆异黄酮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使血清乳酸脱氢酶及磷酸肌酸激酶值降低,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增高,而丙二醛酶值降低.结论: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益肝灵软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软胶囊的崩解时限和含量测定为考察指标,考察基质的种类、药物与基质的配比对本制剂成型性的影响。结果:内容物以大豆油为基质,最佳油料比例为2.5:1。结论:本工艺简单、稳定、可靠,可适合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大豆粉在围绝经妇女临床症状改善及骨密度延滞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和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大豆粉。比较2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骨密度情况。 结果 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潮热盗汗、烦躁易激动、失眠、阴道干涩、关节腰椎疼痛、尿频尿急、健忘、肌肉疼痛、耳鸣临床症状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腰椎L1~L4 骨密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在常规饮食和运动干预基础上联合口服大豆粉,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延缓骨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