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02篇
综合类   482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314篇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The clinical use of an intravenous opioid testing can help to predict whether opioids will be beneficial. The determination of individual opioid responsiveness justifies subsequent long-term opioid treatment and is generally recommended. An overview over current testing procedures is given with particular regard to choice of opioid, maximum dose, determination of endpoints and duration of testing and recovery. Remifentanil testing is a new approch and is studied in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in 24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vere non-cancer pain. An ascending infusion of remifentanil and placebo respectively was titrated against endpoints. The testing allowed a disctinction between 11 opioid-responders and 13 non-responders. Complete recovery after end of infusion was rapid with a reach of baseline conditions after 25 min in all patients. Thus the complete remifentanil testing procedure required at utmost 1 h. In conclusion, remifentanil testing offers a more rapid procedure allowing the routine use in an ambulatory setting.  相似文献   
982.
背景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独特的快速起效和快速清除的优点,是麻醉过程中常用的镇痛药物.近来,发现瑞芬太尼对重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 回顾瑞芬太尼的基本理化特点及药代学特点,并讨论其对I/RI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内容 大量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对心脏、肝脏、神经系统和肾脏的I/RI均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阿片受体、蛋白激酶C与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合酶、抗凋亡通道等有关. 趋向 瑞芬太尼对于I/RI的保护作用,将进一步增加其临床应用价值,也为围术期器官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3.
背景 接受心脏手术患者日益增加,而在心脏手术围术期的镇痛药物使用中,瑞芬太尼相对其他镇痛药物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该药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应用广泛. 目的 对有关瑞芬太尼的论著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其在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内容 瑞芬太尼具有独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加上其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使之成为肝、肾或心功能不良患者的推荐用药.瑞芬太尼不仅在心脏手术中有对抗术中的应激刺激、加快术后恢复、提前脱离机械通气以及拔管时间等优势,也常用于心血管微创手术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诊断性操作中.此外,瑞芬太尼可缩短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持续用药后气管拔管的时间. 趋势 瑞芬太尼在心脏手术麻醉管理中的重要性已相当明确,其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依托咪酯组(E1组)、依托咪酯泵注组(E2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E1组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30 s内注完;E2组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泵注[速度60μg/(kg.min)];R组依托咪酯0.3 mg/kg[速度60μg/(kg.min)]和瑞芬太尼1μg/kg[速度0.2μg/(kg.min)]同时泵注。观察肌阵挛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 R组依托咪酯引发肌阵挛程度明显低于E1组和E2组(P<0.01),其中E2组肌阵挛的程度明显低于E1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能够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引发的肌阵挛。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抑制喉罩插入反应所需瑞芬太尼剂量的影响。方法拟行乳房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分别输注生理盐水(D1组)和右美托咪定0.25μg/kg(D2组)和0.5μg/kg(D3组)。泵注结束后用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设定为3.5μg/ml。采用改良Dixon’s序贯法进行研究,靶控丙泊酚3min后效应室靶控输注瑞芬太尼,D1、D2和D3组设定初始靶浓度分别为1.9、1.1和0.8ng/ml,3min后插入SLIPA喉罩。如插入喉罩出现体动等阳性反应,下1例患者上调1个浓度梯度,如未出现则下1例患者下调1个浓度梯度,相邻瑞芬太尼浓度差值为0.2ng/ml,直至出现6个阳性和阴性反应交替现象。阳性和阴性反应交替的中点对应的瑞芬太尼浓度的均值为瑞芬太尼抑制喉罩插入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Ce50)。结果 D1、D2和D3组瑞芬太尼抑制插入喉罩反应的Ce50(95%CI)分别为1.90ng/ml(1.65~2.15ng/ml)、1.05ng/ml(0.91~1.20ng/ml)和0.55ng/ml(0.32~0.79ng/ml)。D2和D3组Ce50均明显低于D1组,且D3组Ce50明显低于D2组(P0.05)。结论丙泊酚全麻时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剂量依赖性地减少插入喉罩所需的瑞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全麻在老年患者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神经外科手术老年患者50例,年龄65~80岁,随机均分为两组,术中全麻维持微泵静注芬太尼0.08μg·kg-1·min-1(F组)或瑞芬太尼0.2μg·kg-1·min-1(R组)。记录诱导前(T0)、插管后1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HR、MAP以及诱导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R组T1、T2时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F组T1、T2时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F组比较,R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98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用于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女性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P组)。患者入室后行常规监测,所有患者均行静脉麻醉,静脉泵注丙泊酚4~12mg·kg-1·h-1和瑞芬太尼0.2μg·kg-1·min-1,P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D组诱导后以0.6μg·kg-1·min-1的剂量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DP组诱导后以0.6μg·kg-1·min-1的剂量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min并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记录术后1、2、6、12、24h的VAS评分;以及术后发生躁动、寒颤、恶心呕吐和24h内追加镇痛药物的例数。结果与C组比较,P组、D组、DP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DP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和D组(P0.05)。D组和DP组术后躁动和寒颤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DP组术后24h镇痛药物的追加明显低于C组、P组和D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以0.6μg·kg-1·min-1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min并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能够减少瑞芬太尼停药后导致的痛觉过敏,并减少术后躁动和寒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行腹部手术ASAⅠ~Ⅱ级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复合麻醉,手术中持续微泵泵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并间断注射维库澳铵维持麻醉,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给予地佐辛预防术后痛觉过敏,对照组不给予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并比较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为(6.27±2.62)min、(8.34±2.43)min、(9.38±3.08)min与对照组(5.89±2.21)min、(8.16±2.10)min、(9.21±3.12)min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3例患者VRS评分为0分,对照组0例患者VRS评分为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3,P<0.05)。结论地佐辛在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方面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利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下喉罩在支气管镜下气管狭窄介入手术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限期或急诊行气管狭窄介入手术患者29例,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麻醉下置入喉罩,观察整个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压变化、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是否存在通气不良、缺氧、呛咳、体动及咽痛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分别为(85.8±21.6)mmHg 和(78.0±20.3)mmHg,P <0.05;心率无明显变化,分别为(89.9±25.4)次/min和(92.1±21.7)次/min。拔管期间均未见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气道压明显降低,分别为(22.5±03.81)cmH2 O 和(19.90±3.00)cmH2 O,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平均在(13.40±4.39)min。1例因患者气道压过高,超过喉罩的漏气压发生漏气,12人拔管后感觉咽痛。结论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下喉罩应用于气管狭窄介入手术心血管刺激小、通气效果良好,适合高风险的患者,但仍有漏气的风险及咽痛的不适。  相似文献   
99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泵注合并喉罩通气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8月4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分为瑞芬太尼组(20例)和芬太尼组(20例),诱导满意后置入喉罩,术中两组均吸入1.0%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0.25μg/(min·kg)和丙泊酚40—60肛g/(min·kg)维持麻醉,芬太尼组持续泵入丙泊酚40—60μg/(min·kg),切皮前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2μg/kg。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喉罩置人后2min(T2)、放气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毕拔出喉罩时间、复苏时间。结果2组麻醉诱导后MAP均下降,芬太尼组更加明显(P〈0.05)。瑞芬太尼组喉罩拔出时间和复苏时间[(6.3±2.2)、(14.5±5.4)min]明显短于芬太尼组[(12.5±4.2)、(20.4±6.4)min](t=-8.662、-5.382,P=0.000、0.000)。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泵注合并喉罩通气进行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但可以缩短复苏时间,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