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08篇 |
免费 | 911篇 |
国内免费 | 4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1篇 |
儿科学 | 112篇 |
妇产科学 | 51篇 |
基础医学 | 992篇 |
口腔科学 | 51篇 |
临床医学 | 1884篇 |
内科学 | 3433篇 |
皮肤病学 | 81篇 |
神经病学 | 320篇 |
特种医学 | 38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368篇 |
综合类 | 4069篇 |
预防医学 | 979篇 |
眼科学 | 395篇 |
药学 | 1711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1038篇 |
肿瘤学 | 2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1篇 |
2023年 | 434篇 |
2022年 | 466篇 |
2021年 | 617篇 |
2020年 | 557篇 |
2019年 | 347篇 |
2018年 | 200篇 |
2017年 | 300篇 |
2016年 | 339篇 |
2015年 | 482篇 |
2014年 | 630篇 |
2013年 | 588篇 |
2012年 | 754篇 |
2011年 | 893篇 |
2010年 | 827篇 |
2009年 | 746篇 |
2008年 | 782篇 |
2007年 | 730篇 |
2006年 | 692篇 |
2005年 | 784篇 |
2004年 | 593篇 |
2003年 | 535篇 |
2002年 | 485篇 |
2001年 | 544篇 |
2000年 | 462篇 |
1999年 | 372篇 |
1998年 | 359篇 |
1997年 | 321篇 |
1996年 | 300篇 |
1995年 | 203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90篇 |
1991年 | 116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 这里将在上篇的基础上继续讨论与I/R损伤过程关系十分密切的几个因素:a)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b)内皮素和一氧化氮Endothelinand Nitric Oxide;c)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on System,RAS,并对心肌I/R损伤的保护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2.
异常J波和多形性室速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近年来,几组原因不明而均伴有直立J波、反复发作多形性室速甚或导致猝死的病例报道,使人们对体表心电图的J波及其临床意义,尤其是J波和多形性室速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重新引起重视。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3.
34.
心电图P波/P-R段比值对诊断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 P波 /P-R段比值在左室舒张功能 (LVDF)障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量 47例经临床诊断为 L VDF障碍患者的心电图 P波 /P-R段比值及二尖瓣血流频谱 E/A比值 ,并与 4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 P波 /P-R段比值 2 .0 1±0 .5 7,对照组 1.46± 0 .3 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以 P波 /P-R段 >1.6诊断 L VDF障碍的敏感性为 74.5 % ,特异性为77.1% ,准确性为 75 .8%。较以二尖瓣血流频谱 E/A比值 <1诊断 LVDF障碍稍低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心电图 P波 /P-R段比值 >1.6提示可能存在 LVDF障碍 ,严重 LVDF障碍者 P波 /P-R段比值常大于 2 .0 相似文献
3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真菌性角膜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临床疑似真菌性角膜炎(FK)的方法。方法:以源于医学机会性致病性真菌18srDNA保守区的一对寡核苷酸序列B2F(5'-ACTTTCGTAGGATAG-3')和B4R(5'-TGATCGTCTTCGATAAATA-3')为通用引物,对临床疑似FK的标本进行PCR,并与培养进行对比。结果:在687bp处出现DNA扩增带者为阳性。30份临床标本的真菌培养率为23.3%,而经扩增阳性率为50%。结论:真菌通用引物PCR反应检测真菌性角膜溃疡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6.
心室重塑是指心室结构的改变,导致心室容量增加和心室形状的改变(横径增加),与心力衰竭的发展和病人生存率密切相关。已知心室重塑发生在Q波心肌梗塞(QMI)中,是否发生在非Q波心肌梗塞(NQ-MI)中,我们旨在对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