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4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95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科学   1302篇
综合类   1241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53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评价异丙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早期妊娠分成异丙酚组(Ⅰ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Ⅱ组)各25例,观察两组用药总量、手术各时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呼吸循环参数改变。采用A—LINE无创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AAI值。结果Ⅰ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多于Ⅱ组;两组AAI值在给药后及整个手术期间均明显降低(P〈0.01),Ⅱ组AAI下降的时间及恢复时间滞后于Ⅰ组,Ⅰ组在术后7分钟、Ⅱ组在术后10分钟升至给药前水平;给药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均有下降(P〈0.05);Ⅱ组与Ⅰ组相比,SpO2在给药后、手术开始时、手术1分钟及术后1、4分钟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在给药后、手术前4分钟与术后前4分钟SpO2降低(P〈0.05),Ⅱ组SpO2在给药后各时点无明显变化;Ⅰ组术中体动6例,Ⅱ组中无体动。结论AAI的监测更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硫喷妥钠对电抽搐治疗时抽搐发作影响特点的差异性,为改良式电抽搐疗法中静脉用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在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电抽搐治疗的111例精神病患者(硫喷妥钠组62例,丙泊酚组49例)进行同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分别在硫喷妥钠和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静脉麻醉下实施电抽搐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痉挛发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人口学资料、病种及电治疗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患者的运动性发作时间和脑电发放时间均较硫喷妥钠组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喷妥钠可上调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兴奋阈值,降低电抽搐治疗时的痉挛发作程度。丙泊酚可能会使兴奋阈值下调,相同治疗参数引起的痉挛发作较好,但丙泊酚有诱发癫痫样发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3.
睡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生理活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可以通过作用于睡眠‐觉醒环路引起意识消失,从而在短时间内对人体的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丙泊酚是全身麻醉药的一种,进一步观察和研讨丙泊酚对睡眠障碍患者产生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丙泊酚对患者预后和康复产生的影响,但是丙泊酚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文章通过介绍睡眠产生的机制和调节因素、睡眠障碍产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总结丙泊酚对睡眠的影响及导致意识消失的分子靶点,综述丙泊酚对睡眠障碍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对比七氟烷与异丙酚对腹股沟疝手术患儿认知、应激及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重庆市永川区儿童医院90例腹股沟疝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而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指标,术后1 h、术后1 d以及术后2 d疼痛情况,麻醉诱导前及切皮时应激反应指标,麻醉前、应答后2、4、6、24 h认知功能。 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术后1 d及2 d2组的儿童疼痛评分(CHEOPS)随时间延长均下降(P<0.05),但2组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时与麻醉诱导前比较,2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应答后2、4、6、24 h 2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评分(MMSE)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P<0.05)。应答后2、4 h2组MMSE评分低于麻醉前,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 结论相较异丙酚,七氟烷对腹股沟疝手术患儿麻醉效果更佳,可改善其认知功能,抑制机体应激及疼痛。  相似文献   
125.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Day‐case pediatric sedation is challenging. Dexmedetomidine is a sedative analgesic that does not induce respiratory depression. We compared dexmedetomidine to propofol when it was added to ketamine for sedation during pediatric endoscopy, regarding recovery time and hemodynamic changes.MethodsWe enrolled 120 patients (2−7 years in age) and randomly assigned them into two groups. Each patient received intravenous (IV) ketamine at a dose of 1 mg.kg‐1 in addition to either propofol (1 mg.kg‐1) or dexmedetomidine (0.5 μg.kg‐1). The recovery time was compared. Hemodynamics, oxygen saturation, need for additional dos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endoscopist satisfaction were monitored.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modynamics between the groups. The Propofol‐Ketamine (P‐K)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shorter recovery times than the Dexmedetomidine‐Ketamine (D‐K) group (21.25 and 29.75 minutes respectively, p < 0.001). The P‐K group showed more oxygen desaturation. Eleven and six patients experienced SpO2 < 92% in groups P‐K and D‐K, respectively.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regarding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doses; 10% of patients in the D‐K group needed one extra dose, and 5% needed two extra doses, compared to 25% and 20% in the P‐K group, respectively (p = 0.001). The P‐K group showed less post‐procedure nausea and vomiting.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groups regarding endoscopist satisfaction.ConclusionsThe P‐K combin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shorter recovery time in pediatric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while the D‐K combination showed less need for additional doses.Registration numberClinical trials.gov (NCT02863861).  相似文献   
126.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维持方式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比较七氟醚或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两组以相同方案麻醉诱导后,S组吸入1.5%~4%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6μg/ml。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术后30 min、1、3、6、24和48 h时患者活动时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3、24和48 h机械性痛阈值;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芬太尼消耗量;记录追加哌替啶的例数和恶心呕吐、寒颤、瘙痒、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30 min比较,术后3、6 h两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48 h明显降低(P<0.05)。术后30 min、1和3 h P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3、24和48 h S组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3 h P组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3 h P组机械性痛阈值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PCIA按压次数、芬太尼消耗量、追加哌替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机械性痛阈,减轻患者在术后3 h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7.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9月我院所收治的进行普通胸科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静脉复合全麻,而实验组则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方法麻醉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方法的麻醉,实验组的麻醉诱导前与气管插管前比对照组的麻醉诱导前与气管插管前的SBP、HR明显降低;对照组的气管插管后和气管拔出前比实验组的气管插管后和气管拔出前的SBP的明显增高;对照组的胸腔探查、气管拔出前、后比实验组的HR明显增快,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普通胸科手术中运用全凭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静脉复合全麻,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重症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需要行纤支镜检查治疗的重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P组)和对照组(L组),每组33例。L组在检查治疗前先给予2%利多卡因12 mL气管内表麻后静脉推注0.9%氯化钠22 mL气管内表麻后静脉推注0.9%氯化钠25 mL,1 min后进镜行纤支镜检查治疗;P组在给予2%利多卡因15 mL,1 min后进镜行纤支镜检查治疗;P组在给予2%利多卡因12 mL气管内表麻后静脉推注丙泊酚(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0.32 mL气管内表麻后静脉推注丙泊酚(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0.31.0 mg/kg(约21.0 mg/kg(约25 mL),1 min后进镜行纤支镜检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基础值、操作前、操作过程中、结束后10 min各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呛咳、憋气、肢体扭动等指标。结果 P组在检查治疗中的SBP、DBP、HR,与L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出现咳嗽、憋气、肢体扭动的也较少,其发生率分别为P组15.2%、6.1%、3%,L组90.9%、72.7%、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应用于重症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减轻或消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所引起的剧烈呛咳、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增强患者检查治疗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72例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麻醉药为丙泊酚、氯胺酮,进行靶控输注。对照组采用脊麻。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儿娩出前和胎儿娩出后产妇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进行监测,新生儿1 min、5 min和10 min时的Apgar评分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前、后SpO2、HR、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5 min和10 min时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靶控输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麻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0.
汤庆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84-2486
目的:分析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妇产科门诊手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R、HR、SaO2和平均动脉压( MAR),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对照组麻醉后的R、HR、SaO2、MAR最低值与麻醉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8、9.917、9.476、4.458,均P<0.01);观察组麻醉后的R、HR、SaO2、MAR最低值与麻醉前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 t=4.467、9.351、2.999、3.979,均P<0.01);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4.435、6.017,均P<0.01);两组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门诊手术的麻醉中,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具有麻醉效果较好,镇痛镇静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