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37篇
  免费   1719篇
  国内免费   1112篇
耳鼻咽喉   187篇
儿科学   574篇
妇产科学   389篇
基础医学   4721篇
口腔科学   630篇
临床医学   2003篇
内科学   4629篇
皮肤病学   479篇
神经病学   3070篇
特种医学   5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389篇
综合类   4086篇
预防医学   1166篇
眼科学   326篇
药学   5053篇
  4篇
中国医学   1068篇
肿瘤学   1964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504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560篇
  2019年   994篇
  2018年   871篇
  2017年   752篇
  2016年   668篇
  2015年   707篇
  2014年   1259篇
  2013年   1583篇
  2012年   1314篇
  2011年   1591篇
  2010年   1528篇
  2009年   1494篇
  2008年   1553篇
  2007年   1471篇
  2006年   1396篇
  2005年   1123篇
  2004年   1200篇
  2003年   1119篇
  2002年   912篇
  2001年   836篇
  2000年   689篇
  1999年   691篇
  1998年   552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411篇
  1995年   331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104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471篇
  1984年   648篇
  1983年   499篇
  1982年   472篇
  1981年   450篇
  1980年   361篇
  1979年   328篇
  1978年   231篇
  1977年   180篇
  1976年   198篇
  1975年   189篇
  1974年   155篇
  1973年   1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目的观察小鼠颅脑损伤后P53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8、24 h、1、3、6、9、12、16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的表达变化,采用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神经细胞内平均灰度值。结果 P53在脑缺氧8 h后表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在小鼠脑缺氧后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很可能对颅脑损伤后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丹蒌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丹蒌片,5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标准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患者ADL评分、硝酸甘油用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血清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76.92%、92.31%;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是82.69%、9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升高,而硝酸甘油用量及颈动脉IMT值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硝酸甘油用量及颈动脉IMT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sCD105)、P选择素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蒌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改善血清学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检测Caspase-3和P53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两者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0%(15/50)、7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0%(38/50)、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Caspase-3和P53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在P19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过程中,桥粒芯胶蛋白-2(DSC2)基因沉默对其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DSC2基因编码区的干扰序列,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转染P19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SC2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筛选出沉默效率最佳的细胞株。二甲基亚矾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等改变,以及对纤维化与脂肪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5种ShDSC2重组质粒,转染P19细胞并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筛选出对DSC2基因mRNA水平(69. 47% vs 0,P〈0. 01)和蛋白水平表达(65. 62% vs 0,P〈0. 01)的抑制效率最显著的ShDSC2鄄613组,并成功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电镜扫描显示后者细胞出现脂滴、空泡样变性、线粒体肿胀及嵴消失,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细胞凋亡显著增加,RT鄄PCR示纤维化相关基因(Collal、Colla2、Col3a1)与脂肪化相关基因(Adiponectin、PPAR-γ、C/EBP-α)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结论 建立能有效抑制DSC2表达的P19细胞株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表现出与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相似的表型特征,提示其可作为深入研究ARVC致病机制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观察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对NAFLD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干预效应.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饮食组(NC组,n=15)和高脂饮食组(HF组,n=45),12周末评估NAFLD模型的建立.NC组给予等渗盐水干预,HF组再分为等渗盐水组(NS组,n=10),低剂量GLF-1组(LG组,n=10),中剂量GLP-1组(MG组,n=10),高剂量GLP-1组(HG组,n=10),给予等渗盐水及不同剂量(50μg/kg,100μg/kg,200 μg/kg) GLP-1进行干预,4周后检测血清生物化学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ALT、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E1 (CYP2E1)mRNA和蛋白含量.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近似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LSD检验或Dunnett T3检验.结果 NS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NC组显著降低[(165.81±11.64) U/mg对比(192.89±16.53) U/mg,P< 0.05],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7.30±1.79)nmol/mg对比(3.10±1.30)nmol/mg,P<0.05],CYP2E1 mRNA及蛋白含量亦明显升高(P<0.05).经过GLP-1干预后,与NS组比较,LG、MG、HG组大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呈升高趋势[(171.44±9.80) U/mg对比(177.66±14.77)对比(186.17±15.43) U/mg,仅HG组,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5.16±1.45)nmol/mg对比(4.08±1.22) nmol/mg对比(3.31±1.14)nmol/mg,P<0.05],CYP2E1 mRNA和蛋白水平亦呈降低趋势(CYP2E1 mRNA含量仅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E1蛋白含量在MG、H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GLP-1可改善肝组织脂质沉积,减轻NAFLD大鼠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观察肝衰竭大鼠小肠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的分布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衰竭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2组大鼠空肠组织SP、SS的分布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肠SP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SS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肝衰竭大鼠肠道SP及SS的分布有明显变化,这些改变与肝衰竭胃肠动力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对HepG2细胞泛素蛋白链接酶(MDM2)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和增殖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装载靶向MDM2基因小干扰RNA(siRNA)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此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株,以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组作对照;采用RT-PCR检测MDM2,p53,Bcl2和p21基因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转染siRNA MDM2后的HepG2细胞MDM2和Bcl2基因表达明显减低,而p53和p21基因表达被明显增强,与空白组比差异具有显著性。siRNA MDM2明显抑制了HepG2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同时使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但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组未出现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增殖抑制及凋亡。结论 siRNA MDM2可明显抑制HepG2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减弱肿瘤细胞迁移力。可能与抑制MDM2,增强p53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癌组织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27蛋白表达的关联性,了解H.pylori感染引起胃癌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胃癌切除术的胃癌组织标本62例和癌旁组织标本42例。采用14C-尿素酶呼吸试验法检测癌组织标本H.pylori感染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快捷法检测组织中p27蛋白表达水平。分析H.pylori感染与胃癌患者p27表达的关联性。 结果62例胃癌患者中H.pylori感染者40例(64.52%)。高、中分化胃癌患者p27蛋白表达率高于低分化胃癌患者(P<0.01);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胃癌患者p27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pylori感染与胃癌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呈负性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是胃癌组织p27蛋白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P<0.01)。p2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 结论H.pylori感染与胃癌患者p27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关联性,H.pylori感染可能通过降低p27 蛋白表达水平引起胃黏膜癌变,p27蛋白可作为临床诊断胃癌及是否合并H.pylori感染的辅助指标,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疾病后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